浙江民建
溫州
我的位置:主頁  > 地方信息 > 溫州
我市“三農”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發布時間:2004-07-23 12:07:04
  |  
作者:


--姜洪新委員在溫州市政協第八屆第二次會議上的發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農業不發達,農村不繁榮,農民不富裕”是當前“三農”問題的矛盾焦點。
從我市的情況來看,經過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總體上說,全市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有所調整,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農村市場不斷繁榮。但是,我們應該正視這樣的事實,多年來,我們在大力培育民營經濟,加快實現工業化,創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溫州奇跡”的同時,也伴隨著不斷產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問題和新矛盾,老“三農”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新“三農”問題又客觀地擺在我們面前……
“城鄉結構失衡,收入差距拉大,農村欠發達”是現階段我市新“三農”問題的體現。一是傳統農業效益下降,增長乏力,結構調整困難,產業化進程緩慢;二是耕地銳減,農村人口眾多,勞動力轉移受阻,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三是農村基礎設施短缺,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保障體系不健全。2003年,我市農業增加值在地方GDP的比重下降為7.8%,人均可耕土地減少為0.32畝,糧食生產連續七年下降;剩余勞動力轉移緩慢,滯留在農村人還有近500萬;農村消費約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0%,消費水平整整落后城市10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到近3倍;全市還有五個縣被列為省級貧困縣,38個鄉鎮被列為省級貧困鄉,扶貧脫貧任務艱巨。“耕者少其田,工者缺其技,商者短其本,病者難其醫”是我市部分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市場風險大、政府指導缺、流通服務少、資金貸款難、社會攤派重、苛捐雜稅多”是我市相當部分農村和農民所面對的現實。
我們認為,“三農”問題是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所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它表面上是個經濟問題,實質上是個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從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和目前的現實觀察,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出路在改革。其基本思路應是“解放農民、減少農民、轉移農民、投資農民、培育農民、富裕農民”。具體的說,就是通過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發展農村經濟,把農民從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來;從傳統的農業上減少出來;發展非農產業改變農民,投資建設城鎮轉移農 民;推進教育提高農民;培育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創新政策富裕農民。
思考之一: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農村城市化,農村城鎮化。
過去我們總是說“農村是廣闊天地,農村大有作為”,而現實使我們看到的卻是“農村人多地少、廣闊天地難有作為”。唯有加快農村城市化、城鎮化進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大量地減少農民;只有大量地減少農民,才能真正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只有實現農業產業化,才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真正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就我市而言,目前農村工業化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全市人均GDP去年達到1.6萬元人民幣,按照發展經濟學理論和世界經濟發展規律,正是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因此,抓住時機,加快農村城市化,化解“三農”矛盾,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應該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建議: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建設,著力培養和發展一批農村小城鎮,進一步發揮小城鎮在農村產業集中、企業集群、人口集聚、市場體制的功能。重點是發展一批人口規模在10萬以上的中心城鎮,逐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依托,農村工業化的基地,勞動力轉移的載體,農村居民生活創業和市場商品流通的中心。同時,打破行政區劃的局限,加快組合型城鎮的發展,實施行政區劃的調整,做大做強小城鎮,培育發展小城市;并采取“撤小村建大村、撤小鄉建大鎮”的辦法,發展農村重點集鎮。
2、廣開城門,取消限制,改革戶籍,推進農村城鎮化、城市開放化。要徹底打破農民進入城市、進入城鎮的制度限制,取消進城入鎮的“門檻”,廢除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鼓勵和引導農村人口進城;要通過改革,廢除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建立起“按居住地劃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戶籍登記制度;進城入鎮居住的農民必須依法享受城鎮居民的同等合法權益和各種待遇。
3、開放市場,激活投資,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充分利用農村民間資本,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開放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民間投資的作用,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快城鎮住房市場化改革,廢除城鎮居民宅基地建房制度,推行城鎮住房商品化、市場化。并運用政府引導、政策誘導等手段,加大農村移民力度,積極鼓勵投資移民、創業移民。
4、創新體制,擴大農村就業,進一步發展城鎮經濟。要制定產業規劃,強化城鎮特色,著力培育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村工業和資源型的農產品加工業、交通運輸業;大力培育和發展商貿流通業和生活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勞動就業;并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改變“土里刨食”的生存方式,鼓勵勞務流動。
思考之二: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前提在于發展市場型的現代農業企業。
長期以來,我們曾寄希望于依靠家庭經營,發展農業。現實卻使我們更多地看到家庭經營、分散況策的“集成謬誤”所演繹著“買難賣難”、“谷敗傷農”的市場悲劇。因此,必須改變傳統農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以市場為導向,走農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農業企業化的道路;用工業化的理念、工業化的思路、工業化的生產組織方式去發展現代農業。 建議:
1、突破制度難點。推進農業土地集中,深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把分散在千家萬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起來,實行集體土地委托經營和承包經營,采取公司化管理模式,發展規模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業企業化。
2、創新政策手段。鼓勵和引導非農企業投資農業,承包土地,租賃土地,開發農業產業,發展特色農業,讓“資本家”來經營農業,讓農民當“地主”;同時大力培育和扶植農業龍頭企業,鼓勵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生產基地,產業園區,推進產供銷一條龍,深加工一體化。
3、加強城鄉市場規劃和建設。完善以批發市場為龍頭、專業市場為骨干、農貿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服務,為農業企業化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和市場環境。
4、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涉農的科技、金融、農機、農資、流通等服務部門的改革,增強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手段,完善服務體系;同時,大力培育和發展民間農業服務系統,著力扶植和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協會等農民自我服務組織,重點培育和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組織和農業科技開發、科技服務組織。
5、加快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品種、品質的結構調整。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盡快建成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和產業基地、產業園區,通過培育優勢產業,開發名優產品,推進農業基地化、效益化。
思考之三: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是善待農民,尊重農民,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過去我們總是強調“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首要問題”,但城鄉分割的體制安排和政策歧視,使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漠視農民、侵犯農民,甚至坑害農民”的制度安排和經常發生的“拙政擾民”事件,“十頂大蓋帽管著一頂小草帽”的笑話不斷。因此必須要把農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國民待遇”提到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尊重農民,切實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善待農民,完善農村保障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建議:
1、加快鄉鎮政府改革。一是加快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精簡機構、減少冗員;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完善調控、提高效率。二是健全鄉鎮財政,完善預算,實行“一級政府一級財政”,強化鄉鎮財政投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的功能,實現政權、事權、財權三統一,權力、義務、責任相對應。三是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創造條件,進行鄉鎮直接選舉試點,讓農民當家作主,徹底改變基層政權組織“只唯官不唯民”和“只對上級負責不對農村群眾負責”的傳統體制弊端。四是建立科學的鄉鎮政府績效考核機制和評估體系,把經濟發展指標與社會事業發展、區域環境保護、社區精神文明指標結合起來,綜合考核,綜合評估。五是大力倡導領導干部“講真話、擺真情、言真經”的實事求是精神,正確樹立為官一任的“政績觀”,防止和杜絕“唯有領導凌云志,敢把良田變荒灘”和“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的體制陋習。
2、推進農村體制創新。一是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承包制度的創新,強化集體所有,推動承包權轉讓,土地有效流轉。二是加快農村土地征用、土地開發、經濟補償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實行公益性征地和經營性用地的嚴格分開,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障農民經濟利益。三是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集體資產股份化、規范資產法人化、法人資產市場化”和“農民變股東、農民變市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的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改造和創新。四是廢除歧視性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統籌兼顧”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農村公民真正的“國民待遇”; 當前,要重點加快建立農村低保制度、農村醫保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農民養老保險。五是加快農村稅費改革,認真清理過時的規章制度,徹底廢除各種不合理收費和各種行政攤派,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同時創造條件,試行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產稅,開征農業經營所得稅,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稅費征收公開制度、征詢制度以及政府規費使用的公開監督制度。
3、強化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把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入作為政府的工作重點。政府為農村提供公共品不是一種“恩賜”,而是一種責任。農民跟市民一樣有生存權,有發展權。政府應該承擔起最起碼的公共品的供給責任,而不應該形成現在的“公共”財政只對城市人而不對農民提供公共品,或者只對農民提供少量公共品的局面。一是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強化財政預算,重點是要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領域以及農業產業園區;二是加大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重點是農村道路交通、供電供水、防洪防澇、城鎮改造等投入;三是加大政府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資,重點是農村教育、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等投入,強化農村發展的基礎;四是增加對農民的投入,主要是通過政策措施和轉移支付手段,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植和轉移貧困人口的幫助。
“三農”問題維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建設現代化新溫州大局。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多方努力,推進“三農”問題的解決。      
(作者系民建會員、溫州市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研究員)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多活几年|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aaaaa|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在线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91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一个色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大片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 | 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美女教师一级毛片|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福利在线一区二区|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91中文字幕在线|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