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觀念 抓住機遇 發揮優勢 吸引民間資金為溫州新一輪發展服務
發布時間:2004-07-23 12:07:04
|
作者:
--翁京華委員在溫州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的發言
中共溫州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以現代化大都市為目標,確定了“一港三城”的發展戰略。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市府提出“百項千億工程”即計劃五年實施重大項目103項,總投資2040億元人民幣,本屆將完成投資1370億元以上,以期加快建設與大都市相適應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等關鍵性基礎設施。今年是“一港三城”戰略的貫徹落實年、“百項千億”工程的全面實施年、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高潮年。市委市府要求全市上下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聚更多的財力,以大投入促進溫州新一輪的大發展。要籌措這筆非常龐大的資金,單靠杯水車薪的政府財政投入明顯是不夠的,關鍵還要走市場化的道路,通過市場來籌措。這其中,引導溫州雄厚民間資金投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中,應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和辦法。
促使溫州充裕的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化
首先,溫州民間資金向資本轉化有政策基礎。其依據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中的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等方面內容。其次,溫州民間資金向資本轉化有思想基礎。二十多年的改革中,溫州不但自身迅速發展和崛起,而且是全省乃至全國改革的先發地區之一。在溫州民間那種積極參與改革,參與發展的實踐活動,即自謀出路,自求發展,自我壯大,自負盈虧的活動,現已上升為溫州人普遍接受的理念。溫州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與其說是政策優先,不如說是理念優先。這種理念在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城市核心競爭力之所依,溫州的優勢之所在。第三,溫州民間資金向資本轉化有經濟基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溫州有一部分人相當富裕,民間蘊藏著充足的資金。其表現為:一是民間存款余額居高不下。據2003年6月不完全統計,全市本外幣存款達1779億元人民幣,其中居民在各金融機構和郵政部門存款近900億元人民幣,個人外匯存款額達15.77億美金。二是全市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主要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產達649億元人民幣,如再加上其他行業的民間資產,其數額就更可觀了。三是溫州有40多萬華僑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相當部分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四是溫州人在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和在外辦實業、辦教育等各類實力派人士。如將上述資金以百分之二十轉化為資本計,至少也有300億以上,這如果全部投入到我市基礎設施建設,將很大程度上解決目前建設資金的瓶頸問題。
 
開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溫州大規模建設和發展的渠道及途徑。
首先是賣。市政府要下定決心,除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外,其余不論是已建成的政府投資項目(包括公用、公益事業),還是處在競爭行業的國有及集體所有的企業,只要民間有積極性愿意投入的,都可以依法轉讓產權或經營權,以期最大程度的回收資金,用于滾動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據了解,目前我市有工業、商業、物資三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分別管轄著大量的國有和集體資產。其中工業資產管理公司下轄200多家企業,擁有數億元國有資產。此外,還有許多不屬于這三家公司管理的國有資產存在。對于這些資產的管理,政府不但要投入大量管理成本,還要承擔很大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其實這些資產中絕大部分資產是完全可以投向社會。如投向了社會,政府不但可以回收大量的資金,而且還可增加了就業崗位,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更能規避了風險。 
其次是讓。新上項目,凡是民間資本有興趣的,能夠自行平衡建設資金和落實建設條件的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國家就不要投資,讓民間去做。對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有合理回報和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對于具有壟斷性的項目,在實行招標制度,開展公平競爭,保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上,要準于民間資本進入??偠灾?,政府應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降低門檻、讓出市場、做好服務。
再次是育。育有兩種,一是培育國有資產退出機制。如對一些資源型國有資產、壟斷型的國有資產,由于歷史原因退出機制不健全,退出障礙重重,一時難以解決,姑且暫時緩一下,由政府積極培育退出機制,待條件成熟后再解決。二是培育項目。政府項目很多,對于那些吸引民間資本的項目中,一部分一時還不能在短期里就有回報或一時又比較難預計收益,或項目過大、投資期過長,民間資本一時難以介入的,且又關系到社會長遠發展的項目,不防由政府先期投入進行培育,待產出效益后市場可以接受時,再把民間資本吸引進來。育的目的是要把民間資本吸引進來,要把政府資金用活,要把事業發展起來。
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溫州大規模建設和發展需把握的幾個問題
1、更新觀念。政府各有關部門領導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更新觀念,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要克服惜售的想法。水漲才能船高,民富才能國強。政府要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氣魄和膽識,要利用溫州是全國改革前沿的有利條件,大膽嘗試。
2、要出臺系列配套的措施和政策,以保證整個吸引民間資本過程有序進行。
3、在賣、讓的過程中,要樹立讓利與民觀念,撿好的企業賣,撿好的企業讓。只有好的企業才能賣出好價格,只有好的企業才能讓民得利。其次是陽光做法。就是健全產權交易市場,鼓勵競標,以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ㄗ髡呦得窠〞T、浙江省溫州教育試驗區外國語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