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緩解電力供求矛盾的幾點意見
發布時間:2004-07-23 12:07:43
|
作者:
--虞友義委員在溫州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的發言
去年,由于經濟快速發展,電網供電不足,燃料供應緊張,干旱水利發電有限等諸多原因,全市電力供應缺口50多萬千瓦,拉閘停電73644條次,給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帶來不少影響。
今年的供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電力部門預測,全市電力需求總量為185億度,較去年141.8億度增加30%:電網高供電負荷為300萬千瓦,較去年222.6萬千瓦增加35%;一般缺電在70萬千瓦,最嚴重時缺口可達100萬千瓦左右,超過目前溫州電廠一、二期工程的發電總量。因此,春節長假一過,又馬上進入新一輪的拉閘限電,生產企業叫苦連天,老百姓牢騷滿腹,尤其是因缺電而引發的事故令人痛心。2月21日,永嘉縣鯉溪鄉陳岙村一戶養雞場,傍晚突然停電后,場內3千多只雞,為爭見亮光,層層擠壓,活活踩死了2百多只,飼養戶欲哭無淚。25日夜里,歐海區仙巖鎮竹溪村的一家配件廠,因自備的小型汽油發電機安置地方不妥,發電時產生的一氧化碳尾氣,熏倒了隔壁入睡的三位安徽打工妹,釀成一人致死、兩人奄奄一息的慘況。去年以來因停電,樓道沒燈摔傷、點蠟燭照明著火、發電機違規安裝倒流觸電和燒毀家用電器甚至引起火災等事故頻頻發生。“電荒”已經引起全社會關注,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生活中一大“熱”點。
面對全國性的缺電問題,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及其電力部門都很重視,已經采取一系列緩解供電矛盾的措施,正在逐漸顯現成效。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2003年全國電力建設項目投產、新開工和在建規模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預計今年投產的電站項目規模超過3700萬千瓦,即將批準開工建設的電站項目規模4000萬千瓦,用電緊張趨勢有望今后兩年得到緩解。溫州市委、市政府同樣下決心斥資100億元投入13項電力工程建設。目前,浙能樂清電廠已經動工;溫州電廠三期兩臺各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正在加緊施工,力爭明年投產;電網改造全面鋪開,甌海變電所繼完成一臺100萬千伏變壓器安裝后,又一臺相同容量的變配器開始施工安裝,還有與之相配套的8個22萬伏的變電所也在繼建或開工,建成后將大大提高溫州市內外的輸變電能力,基本解決因電網原因而影響供電的尷尬局面。最近,政府有關部門預言,努力一年緩解“電荒”,到本屆政府任期屆滿時,基本解決用電難題。對此,人們充滿信心,寄予厚望。
但我認為,在電力問題上,還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必須把緩解電力矛盾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開源與節流并舉的方針。這里,想提三點意見和建議,供政府及有關部門參考。
第一,對改善用電環境不能過于樂觀
眾所周知,能源是實現現代化的“先行官”。電力作為能源的重要支柱,又是一種無法儲備的特殊的“商品”,電力建設投資大、周期長,電力生產又受燃料、雨水、成本價格、設備故障檢修等因素制約,新增電力的變數諸多,不可滿打滿算,而經濟建設對電力的需求是剛性的。據稱,國內生長總值(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要相應增加1.5%的電力。我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電力供求關系將始終處于“少了少了多啦多啦”的相對平衡狀態。就宏觀而言,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和西部大開發的加快,今后幾年國家新增的電力必保重點,很難切給浙江多大“蛋糕”。目前,我省是全國電力缺口最大的省份。溫州用電90%以上依靠全省電網供給,又是缺電最嚴重的地區,在省內各地紛紛爭電的情況下,恐怕省里規定溫州只有13%的供電指標,一時難以突破,即使溫州人有錢,也很難從電網買到電。對此,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有足夠的估計,切不可過分樂觀,也不能講過頭話,以免陷于被動。
第二,把緩解電力矛盾放在自己力量基點上
在目前電力缺口仍然較大和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我想如何充分利用民間豐厚資本,按照“非禁即入”的產業政策,興辦電力事業,還是有些文章可做的:一是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在工業聚集,像濱海工業區,特色工業區,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尤其是用氣量較大的園區,利用民間資本興辦熱電廠。據初步了解,一個每小時供蒸汽量100至120噸、汽輪發電機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熱電廠,約需建設用地60至70畝,總投資1億來元,建設周期15個月左右,一般三年可以收回投資。由于熱電廠統一供氣供電,還可并入電網,有利于氣電平衡,有利于改變小鍋爐煙囪林立污染環境的局面,有利于提高熱能效應,節約燃料,降低成本,也可作為對外招商引資項目,目前,溫州還沒有實施該項目,本地企業家也愿意投資,期盼政府抓緊做出決策;二是溫州水力資源比較豐富,可以采取民辦或民辦公助的辦法,大力興辦小水電,投資省,見效快,可以自保幾個村落或一片鄉鎮的用電問題;三是認真總結和大力推薦現有垃圾發電的經驗,在有條件的縣城或是重點鄉鎮,鼓勵私人投資興辦垃圾發電廠,把發電和環保結合起來,改善用電和衛生環境;四是加強科研工作,應用潮汐和風力發電新技術,應用太陽能技術和設備、取代用電,同樣可以利用民間資本開發新的能源領域。
第三,要狠抓有序用電管理工作的落實
當前,我市各級政府及電力部門,在努力加快電力工程建設和電網改造速度,充分挖掘現有地方發電潛力,增加發電量的同時,就進一步加強用電的指導工作,專門建立了有序用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全市有序用電工作會議,指定并出臺了一系列有序用電管理工作的政策措施,我認為十分必要,非常及時。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要正確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手段,以及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作用,狠抓落實到位,加強監督工作。尤其應積極提倡節約用電,大力推廣代用電產品,加大宣傳和指導力度,取得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形成“機關讓電于企業”、“企業讓電于民”,人人節約用電,家家自覺省電的良好氛圍,政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作者系民建會員、浙江凱恩商標織帶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