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會員高天樂兩會提案獲答復——國資委復函“推動國有資本向國計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提案
發布時間:2010-09-08 09:55:12
|
作者: 民建溫州市委會 李劍塵
高天樂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遞交的《推動國有資本向國計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提案,近日獲得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答復。
高天樂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為國有企業定義,確保國有企業在關系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絕對控制力;同時,健全國有資本退出機制,加大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和布局調整的力度。
國資委答復:
國資委成立以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的精神,堅持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按照統籌規劃、穩妥推進的原則,積極推進中央企業重組,著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積極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四個集中”的調整方針,即: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國有經濟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領域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企業主業集中。《指導意見》有力地推動了中大企業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第一,從中央企業數量上來看,截至2010年6月,中央企業由2003年的196家調整到125家,減少72家。預計年底將順利完成《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到2010年底中央企業調整和重組至80-100家的階段性任務。
第二,從中央企業的布局來看,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及支柱產業的骨干企業已占到全部中央企業的46.4%。按2009年財務決算數據,這些企業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全部中央企業的88.8%、85.7%、87.9%,中央企業布局日趨合理。
第三,中央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中央企業整體品牌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認可。中央企業技術研發機構不斷完善。科技投入穩定增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06-2009年,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年均增長28.5%,2009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已達到2.1%,中央企業在航空航天、大飛機、輸變電、煤化工、電信、高速動車組等關鍵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第四,近年來,中央企業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和市場規則正在逐步從一些一般競爭性質領域退出,如輕工、紡織、機械等領域,目前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中央企業也已陸續制定了退出房地產業務的方案,計劃兩年左右逐步退出。
第五,中央企業在認真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認真履行政治、社會責任。中央企業在帶頭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應金融危機中,在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和汶川特大地震等抗災救災中,在保障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國慶60周年閱兵活動的圓滿完成中,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中,在扶貧助教、慈善捐助等社會公益活動中,都發揮了積極的表率作用,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
總體看,中央企業重組和調整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國有資本行業分布面仍然過窄。在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中小企業數量依然過多。下一步要繼續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在一般競爭性領域,要區別不同情況,有的要創造條件、有序退出,有的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 。
高天樂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為國有企業定義,確保國有企業在關系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絕對控制力;同時,健全國有資本退出機制,加大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和布局調整的力度。
國資委答復:
國資委成立以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的精神,堅持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按照統籌規劃、穩妥推進的原則,積極推進中央企業重組,著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積極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四個集中”的調整方針,即: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國有經濟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領域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企業主業集中。《指導意見》有力地推動了中大企業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第一,從中央企業數量上來看,截至2010年6月,中央企業由2003年的196家調整到125家,減少72家。預計年底將順利完成《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到2010年底中央企業調整和重組至80-100家的階段性任務。
第二,從中央企業的布局來看,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及支柱產業的骨干企業已占到全部中央企業的46.4%。按2009年財務決算數據,這些企業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全部中央企業的88.8%、85.7%、87.9%,中央企業布局日趨合理。
第三,中央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中央企業整體品牌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認可。中央企業技術研發機構不斷完善。科技投入穩定增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06-2009年,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年均增長28.5%,2009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已達到2.1%,中央企業在航空航天、大飛機、輸變電、煤化工、電信、高速動車組等關鍵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第四,近年來,中央企業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和市場規則正在逐步從一些一般競爭性質領域退出,如輕工、紡織、機械等領域,目前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中央企業也已陸續制定了退出房地產業務的方案,計劃兩年左右逐步退出。
第五,中央企業在認真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認真履行政治、社會責任。中央企業在帶頭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應金融危機中,在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和汶川特大地震等抗災救災中,在保障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國慶60周年閱兵活動的圓滿完成中,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中,在扶貧助教、慈善捐助等社會公益活動中,都發揮了積極的表率作用,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
總體看,中央企業重組和調整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國有資本行業分布面仍然過窄。在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中小企業數量依然過多。下一步要繼續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在一般競爭性領域,要區別不同情況,有的要創造條件、有序退出,有的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