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3日,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馬培華一行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省委會主委吳國華,浙江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郭吉豐陪同下,赴溫州就深化改革創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舉行調研座談活動。
溫州市副市長朱忠明,市政協原副主席、民建市委會原主委朱貴遠,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繼烈,省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副主委金克明,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陳建民,市人大常委、民建市委會副主委虞友義,鹿城區政協副主席、中國泰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邵豪哲,市人大代表、溫州安技防范配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廣軍,市政協委員、市發改委研究員姜洪新,市政協委員、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溫州研究所所長方巖,市政協委員、浙江特陶集團總經理蔣慶華,市人大代表、浙江高邦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愛武,市政協委員、溫州新機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水壽松,市政協委員、浙江俊爾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敏,溫州國技互聯信息技術公司董事長金歐陽,浙江騰騰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滕敏亮及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國稅局等有關部門代表參加了調研座談。
馬培華就浙江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和面臨困難,包括金融環境、勞動力資源、人民幣升值、能源短缺等問題,向與會政府相關部門、民建會員企業家進行調研。
金克明在會上就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困惑作了匯報。他說,一是最低工資的規定,提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十二五”時期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將年均增13%以上。政府開口,企業買單”的政策無疑將強化了各地提升最低工資的效果。實際上,勞動者的工資是由市場決定,政府不宜直接對初次分配進行干預。特別是自《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已增長16%左右,如果每年再增長13%,企業不堪重負;二是社保費率過高,增加企業的負擔。人社部發布《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草案)》,擬強征“五險”,在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之后,增加了工傷和生育險,均由企業承擔,個人不再繳納。相比之下,中國社保費率高于德國、美國、也高于日本、韓國等國家,社保費率過高,會對企業發展帶來影響;三是稅收增幅過快,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自2003年起,我國GDP年均增長10%左右,稅收的增幅則高達20%。在利潤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稅收增幅遠遠高于GDP增幅,實質上增加了企業成本,致使中小企業的利潤“比刀片還薄”。于是中小企業會更樂意將錢投入房地產、股市,即“脫實投虛”,產生了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地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品牌、末流企業做加工的奇異現象,以致實體經濟空心化;四是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導致企業發展環境不佳。政府無為而治在市場經濟初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也造成了投入不足、公共服務薄弱的歷史遺留問題。政府職能的缺位,經濟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各種要素和制度創新供給不足,城市化發展滯后、“半城市化”問題突出,導致環境不佳,難以集聚高端要素,難以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撐。
虞友義、邵豪哲、姜洪新、蔣慶華、潘廣軍在會上匯報了溫州實體經濟遇到的發展瓶頸。他們認為,去年9月份溫州爆發了金融危機后,政府采取了果斷措施,新增貸款168億,百分之六十落實到實體經濟。但是有的企業得不到貸款,分析原因,有好多企業落戶后,遲遲得不到產權證、土地證,就得不到銀行融資貸款,只能向民間借款融資。2011年市政府投資量增大,擠壓了銀行對民間的貸款。2008年、2009年實行了寬松財政政策后,中小企業自由資金占45%、銀行貸款占40%、民間借貸占15%;2011年宏觀調控收緊后,其比重變成了38%、35%、27% 。2003年溫州16個輕工制造業,平均毛利率為27.4%,到了2010年只有13.6%,甚至有的行業利潤比刀片還薄,不言而喻,堅持做實體經濟的人就越來越少。制造業過剩,再加上國際的經濟不景氣。企業需要轉型升級,而有人認為,“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因此,大量的資本從制造業抽出來,投資房地產。從金融領域來說,溫州民間出現金融危機,重要是過度投資,過度融資造成。民間借貸行為讓政府監管鞭長莫及,無能為力。一是沒有法律依據。在法律上只能區分高利貸;二是溫州融資性擔保公司不規范。溫州出現民間借貸危機,主要原因是金融業的行長與擔保公司相勾結,將銀行風險轉移給了擔保公司,他們在相互利用的同時,提高了融資成本。在企業與銀行之間,擔保公司在其中橫插一杠,結果產生了金融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他們認為,振興實體經濟,建議政府重視穩定企業家人才隊伍,讓企業家重拾實體經濟信心,減輕實體經濟的稅費,營造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稅收的良好環境。
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國稅局等有關部門代表就溫州現狀作了介紹。
朱忠明就溫州市委市政府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作了介紹。他說,市委市政府在破難攻堅七大行動為抓手推進今年各項工作落實。在七大破難攻堅行動中,其中兩項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全力推進土地開發提速。深入推進轉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土地清理工作,堅持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多措并舉,加快圍墾造地步伐,加快低丘緩坡開發利用,加快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千方百計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全面提升土地開發利用水平;二是全力提振實體經濟。要突出“畝產論英雄”,制訂和出臺“1+X”政策體系,綜合評價、獎優汰劣、滾動推進、創先爭優,構建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倒逼機制和保障體系,促進存量調整。要加大增量投入,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產業和創新平臺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大平臺吸引大項目,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地方金融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建立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馬培華就大家知無不言的反映予以充分肯定。他認為,實體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大家所反映的情況及大家的建議與意見,將形成調研報告,向中央層面反映,幫助中央解決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助推民營經濟轉型發展。他認為,民建作為經濟界人士的代表,要充分發揮聯系經濟界的優勢,建言獻策,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己任,群策群力,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能力。
調研期間,馬培華一行實地考察了浙江俊爾新材料有限公司,溫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主委黃兆鴿,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溫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陳建民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