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助學 人人慈善
——瑞安民建大力開展“百戶幫扶”工程綜述
發布時間:2013-07-16 16:48:30
|
作者:
2013年是民建瑞安市基層委員會社會服務工作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在上級民建組織、中共瑞安市委和中共瑞安市委統戰部的關懷下,在廣大會員朋友的支持下,在副市長、主委錢定榮的帶領下,“百戶幫扶”工程穩步發展,來自高樓、湖嶺、陶山、馬嶼、錦湖等地的60余人次困難群眾收到了數以萬計的扶貧款,貧困群眾受益面繼續擴大,社會公信力進一步增強。
一、匯集眾智眾力,打造社會服務平臺
社會服務歷來是瑞安民建工作的“重頭戲”。市委會一貫堅持將社會服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社會服務工作。按照“發揮優勢、量力而行、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立足廣大會員“熱情高、渠道少、能力有限”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啟動了“百戶幫扶”工程這一項目,并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機制,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把社會服務工作與各級黨委、政府的需要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結合起來,積極爭取黨委政府、上級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把各方面的資源進一步整合起來,努力為“百戶幫扶”工程的開展提供支持、搭建平臺;把社會服務工作與學習十八大精神、學習民建十大精神和當前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廣大會員在參與“百戶幫扶”工程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詮釋“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廣闊外延,深入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更加堅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
二、大力開展勸募活動,發動會員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擴大公益參與人數,引導會員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市委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發揮主要領導、重要會員的帶頭和引領作用。我會主委錢定榮多年來一直熱心慈善,默默奉獻。早在2000年,他就每年個人出資1000元資助陶山等地的5戶困難群眾,并結下了長期資助關系,在他的號召下,會員浙江瑞鵬汽車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建海、瑞安市中天印刷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孝余、浙江瑞越律師事務所主任黃萬儒、溫州遠標鞋業有限公司蔡東勇等人都先后不同形式地參與了助學扶貧活動。二是充分發揮聯系經濟界的優勢。我會會員大多來自經濟界,有能力也有愿望回饋社會,每年我會會員都會在各種慈善活動中不同程度地捐資捐物,累計數額高達四五百萬元。2008年我會會員為汶川地震捐獻物資高達2,235,790元,2009年-2012年,勝華波集團認捐龍湖鎮小學112名學生,3年出資118.6萬,2012年會員企業浙江雅藍鳥家紡有限公司向所在仙降街道慈善分會成立儀式上捐資10萬元等。林建華等多位會員、浙江瑞鵬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等會員企業多次獲得“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慈善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三是廣泛開展宣傳報道。大力宣傳報道會內的愛心和善舉是對參與人的嘉獎,更能激發廣大會員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我會通過《瑞安民建》博客、《瑞安民建》會刊及時通報會內社會服務動態,并向本地主流媒體、統戰部門、政協和上級民建組織供稿,表揚會員和會員企業的善行義舉,有效地激發了瑞安民建會員投身慈善、奉獻愛心的熱情。2013年初,“百戶幫扶”工程經媒體報道以后,在會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會員紛紛慷慨解囊,表示要為社會公益事業獻出綿薄之力。截止目前,報名的人數已經達到10人,新增認捐的貧困人數達到100人。
三、規范慈善操作流程,確保救助取得實效。
如何才能使善款落到實處,更好地讓幫扶工作取得實效,事關我會社會服務發展大局和黨派的前途未來。市委會始終把項目的執行當做重要工作來抓。慎重篩選幫扶對象。我會確定專人聯系我市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當地黨委政府,廣泛收集困難群眾名單,了解致貧致困原因,實地走訪核實,在一次遴選的基礎上,持續跟蹤了解幫扶對象生活動態,了解幫扶效果,對名單進行二次篩選。同時不定期通過談心、拉家常等形式,主動掌握幫扶對象思想狀況,有條件地幫助他們就業脫貧,主動致富奔小康。強化全程陽光操作。“百戶幫扶”工程實行“報名自愿,認捐自愿,個人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原則,由出資人自愿報名,并確定認捐方式和數額,市委會搭建平臺有效對接出資人和資助對象,并帶領出資人全程參與,實地走訪,從而增強雙方的了解,建立長期互動關系。
“百戶幫扶”工程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接下來我會將進一步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發動更多會員,整合社會資源,將之打造成我會社會服務的明星項目,使更多群眾受益,從而增強會的凝聚力,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
一是打造服務品牌。圍繞“百戶幫扶”工程,推進全會社會服務工作,將瑞安民建系統內部開展的的社會服務工作統一命名為“百戶幫扶”工程,在市委會的指導下,依托組織優勢,發揮黨派特色,匯聚全會力量,分批次、分地域、分類別開展以助學結對、扶貧幫困和社會公益事業為主的社會服務工作,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逐步擴大社會服務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為“打造品質之城,建設幸福瑞安”貢獻力量,促進瑞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二是拓展幫扶領域。整合會內會外資源,完善幫扶方案,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廣大有愿望、有能力的會員特別是企業家會員積極參與幫扶工作,力求形成“人人關心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局面。采取“授人以漁”的新形式開展扶貧工作,從傳統的助學、助困,向助業、助發展延伸,聯系會員企業,進行就業技能培訓等服務,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創造條件,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定點結對扶貧,援建農村飲用水工程、公路、村衛生室、社區圖書館等基礎設施,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進一步擴大困難群眾受益面。
一、匯集眾智眾力,打造社會服務平臺
社會服務歷來是瑞安民建工作的“重頭戲”。市委會一貫堅持將社會服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社會服務工作。按照“發揮優勢、量力而行、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立足廣大會員“熱情高、渠道少、能力有限”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啟動了“百戶幫扶”工程這一項目,并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機制,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把社會服務工作與各級黨委、政府的需要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結合起來,積極爭取黨委政府、上級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把各方面的資源進一步整合起來,努力為“百戶幫扶”工程的開展提供支持、搭建平臺;把社會服務工作與學習十八大精神、學習民建十大精神和當前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廣大會員在參與“百戶幫扶”工程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詮釋“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廣闊外延,深入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更加堅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
二、大力開展勸募活動,發動會員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擴大公益參與人數,引導會員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市委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發揮主要領導、重要會員的帶頭和引領作用。我會主委錢定榮多年來一直熱心慈善,默默奉獻。早在2000年,他就每年個人出資1000元資助陶山等地的5戶困難群眾,并結下了長期資助關系,在他的號召下,會員浙江瑞鵬汽車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建海、瑞安市中天印刷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孝余、浙江瑞越律師事務所主任黃萬儒、溫州遠標鞋業有限公司蔡東勇等人都先后不同形式地參與了助學扶貧活動。二是充分發揮聯系經濟界的優勢。我會會員大多來自經濟界,有能力也有愿望回饋社會,每年我會會員都會在各種慈善活動中不同程度地捐資捐物,累計數額高達四五百萬元。2008年我會會員為汶川地震捐獻物資高達2,235,790元,2009年-2012年,勝華波集團認捐龍湖鎮小學112名學生,3年出資118.6萬,2012年會員企業浙江雅藍鳥家紡有限公司向所在仙降街道慈善分會成立儀式上捐資10萬元等。林建華等多位會員、浙江瑞鵬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等會員企業多次獲得“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慈善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三是廣泛開展宣傳報道。大力宣傳報道會內的愛心和善舉是對參與人的嘉獎,更能激發廣大會員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我會通過《瑞安民建》博客、《瑞安民建》會刊及時通報會內社會服務動態,并向本地主流媒體、統戰部門、政協和上級民建組織供稿,表揚會員和會員企業的善行義舉,有效地激發了瑞安民建會員投身慈善、奉獻愛心的熱情。2013年初,“百戶幫扶”工程經媒體報道以后,在會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會員紛紛慷慨解囊,表示要為社會公益事業獻出綿薄之力。截止目前,報名的人數已經達到10人,新增認捐的貧困人數達到100人。
三、規范慈善操作流程,確保救助取得實效。
如何才能使善款落到實處,更好地讓幫扶工作取得實效,事關我會社會服務發展大局和黨派的前途未來。市委會始終把項目的執行當做重要工作來抓。慎重篩選幫扶對象。我會確定專人聯系我市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當地黨委政府,廣泛收集困難群眾名單,了解致貧致困原因,實地走訪核實,在一次遴選的基礎上,持續跟蹤了解幫扶對象生活動態,了解幫扶效果,對名單進行二次篩選。同時不定期通過談心、拉家常等形式,主動掌握幫扶對象思想狀況,有條件地幫助他們就業脫貧,主動致富奔小康。強化全程陽光操作。“百戶幫扶”工程實行“報名自愿,認捐自愿,個人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原則,由出資人自愿報名,并確定認捐方式和數額,市委會搭建平臺有效對接出資人和資助對象,并帶領出資人全程參與,實地走訪,從而增強雙方的了解,建立長期互動關系。
“百戶幫扶”工程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接下來我會將進一步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發動更多會員,整合社會資源,將之打造成我會社會服務的明星項目,使更多群眾受益,從而增強會的凝聚力,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
一是打造服務品牌。圍繞“百戶幫扶”工程,推進全會社會服務工作,將瑞安民建系統內部開展的的社會服務工作統一命名為“百戶幫扶”工程,在市委會的指導下,依托組織優勢,發揮黨派特色,匯聚全會力量,分批次、分地域、分類別開展以助學結對、扶貧幫困和社會公益事業為主的社會服務工作,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逐步擴大社會服務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為“打造品質之城,建設幸福瑞安”貢獻力量,促進瑞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二是拓展幫扶領域。整合會內會外資源,完善幫扶方案,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廣大有愿望、有能力的會員特別是企業家會員積極參與幫扶工作,力求形成“人人關心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局面。采取“授人以漁”的新形式開展扶貧工作,從傳統的助學、助困,向助業、助發展延伸,聯系會員企業,進行就業技能培訓等服務,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創造條件,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定點結對扶貧,援建農村飲用水工程、公路、村衛生室、社區圖書館等基礎設施,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進一步擴大困難群眾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