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民建溫州市委會在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會議室舉行民建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暨2014年“兩會”會前視察座談會。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徐育斐,民建市委副主委金克明、陳建民及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調研委成員、醫科大支部會員近30人參加了學習座談活動。
會上,徐育斐主持學習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她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路線圖”、“時間表”,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她要求,各基層組織要結合自身特點,認真學習宣傳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自身建設以及會務工作能力全面得以提高,為溫州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民建醫科大學支部主委金利泰就溫州醫科大學發展歷程及支部作了介紹。他說,民建溫州醫科大學支部成立于2010年,是一支年輕、高學歷、高職稱、活力四射的隊伍。現有會員13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5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7人,占53.8%,1人在校擔任中層干部。其中,獲浙江省千人計劃1人次、浙江省151人才2人次、浙江省錢江人才2人次、浙江省高技能人才1人次、浙江省百名崗位建功標兵1人次。
陳建民通報了市委統戰部開展諍友建言評選結果。他說,市委會共收到諍友建言調研報告14件。根據市委統戰部的要求和當前形勢的需要,經過市委會的篩選向市委統戰部上報7件。由徐主委領銜的調研報告《發展溫州傳統產業高端制造的建議》獲特別獎,一、二、三獎均有我會成員,江衍妙獲一等獎、龐健獲二等獎、朱邦豐、王國定獲三等獎。他自豪地表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績斐然。我會在市政協以分數衡量的信息工作,排名在各黨派之首,分數遙遙領先于其他的黨派市委會。日前,省委統戰部特來表揚信,表揚了江衍妙在信息工作中突出表現。他深有感觸地表示,我會在參政議政工作取得突破,是徐主委的關心與重視的結果。他希望,與會成員再接再厲,把參政議政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金克明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認識作了闡述。他說,省政協主席喬傳秀在我所考察時說,政協委員不說話,是失職;說假話,是瀆職;說真話,才是真正的履職,并強調不僅僅是要為群眾發出真實訴求、合理要求,更要運用政協委員的身份,宣傳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服務群眾;不僅僅要為民呼吁、為民請愿,也要疏通、引導群眾通過恰當的途徑表達訴求,為黨委政府減輕負擔。
民建市委會調研主任方巖介紹了調研委工作和組織框架。他希望,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支持調研委工作,發現和培育專業知識及具備撰寫能力人才,向調研委推薦,讓我會參政議政隊伍形成人才梯隊,可持續為溫州民建參政議政工作服務,為溫州經濟建設服務。
市政協葉繁通報了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他說,市政協只有社情民意信息以分數來衡量的工作。今年民建市委會信息工作在市各黨派市委會中名列榜首,分數優勢明顯,充分體現了溫州民建的集體智慧。
會上,徐育斐就市“兩會”會前座談作了部署。她指出,調研委不僅圍繞著市委會重大課題開展調研工作,還要培育調研專業能手和人才的搖籃,把調研人才的梯隊建設作為主要的工作之一。她表示,近年來市委會調研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績,體現出調研委充分發揮了骨干的作用,充分調動調研委成員立足本職工作,立足專業知識,關注行業發展,關注經濟形勢,比如江衍妙他就是立足本職工作,敬業愛崗,發揮自己行業的專業知識,屢屢在社情民意信息上發揮作用,屢屢受到各級領導的批示,這是他精通業務,潛心關注的結果。
徐育斐要求,現離市“兩會”召開,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一是希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上報的議案提案建議有不俗的表現;二是省“兩會”也將要召開,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征集會內成員的建議與呼聲;三是調研委要成立專業組,比如財經組,有利于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四是擴大參政議政的獎勵辦法,鼓勵作者積極性,獎勵多出精品,調動更多的成員參與;五是把參政議政工作作為考核基層組織的重要指標。履職不到位者進行屆中調整;六是著重吸收發展溫州大學高職稱的專業優秀人才,充實參政議政隊伍,彌補我會的薄弱環節。她希望,調研委及各基層組織在參政議政工作上,提高履職能力,鞏固調研成果,把我會參政議政工作推上一個新的高度而努力。
民建市委會各處室負責人金慧冰、李劍塵、項信參加了座談會。
又訊
當日傍晚,徐育斐還走訪了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附一醫院院長陳肖鳴,并就民建醫科大支部發展舉行了座談。
陳肖鳴介紹了大學各黨派組織情況。他說,我校自民建支部成立后,市各民主黨派在我校的組織已經齊全了,有的黨派組織已經成立了工作委員會,下屬支部。他說,黨派成員是校的中堅力量,校黨委非常重視和發揮他們的作用。金利泰是863計劃人才,是我校人才引進最為成功。他綜合素質高,在參政議政、自身建設上均有突出的表現,組織富有活力,開展活動有聲色。
徐育斐就民建醫科大學支部開展組織活動表示肯定,并對支部的會務工作也表示高度的評價。她希望,民建醫科大學支部在貴校規模較小,希望引起校黨委領導重視,并推薦藥學院外的學科領域人才,盡早建立總支,為貴校醫學科研與學術成果奉獻溫州民建的力量。
金克明、余康杰、高曉靜、魯丹萍、金慧冰陪同徐育斐走訪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