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會員企業受央媒關注
發布時間:2017-03-31 10:40:17
|
作者: 溫州日報
在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亟待轉型升級的今天,溫州民建會員企業——報喜鳥智能制造工廠是值得觀察的樣本。日前,新華社客戶端播發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文章《如何聰明地做衣服》,對民建會員企業報喜鳥服飾的報喜鳥云翼智能工廠進行報道。報喜鳥是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報喜鳥構建的智能化生產方式,與從消費者的訂單直接到工廠、省去中間商環節的C2M制造模式相配套,能夠將定制服裝的價格做到與同樣面料的標準化成衣零售價格基本持平,甚至更低,從定制客戶下單到工廠發貨平均只需要7天時間。
據悉,報喜鳥智能制造工廠是其“云翼互聯個性化定制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2015年以來,報喜鳥逐步部署云翼互聯智能體系,包括“一體兩翼”,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廠為主體,以私享定制云平臺和分享大數據云平臺為兩翼。“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廠”通過CAPP、RFID、智能吊掛、MES制造執行、智能ECAD、自動裁床和EWMS等系統建設,打造EMTM數字化驅動工廠,即智能制造工廠。
《瞭望東方周刊》文章寫道,在進入報喜鳥的智能工廠內部之前,參觀者首先會被兩塊碩大的藍色顯示屏所吸引。一塊叫做“全渠道戰情室”,記錄的是來自報喜鳥全球范圍內線上、線下所有訂單數據的實時變化情況,系統甚至會自動識別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另一塊則是“智造戰情室”,除了同步展示車間流水線的動態,還能實時計算物耗下降、能耗下降、品質合格率等情況。
據了解,在報喜鳥智能工廠,當每一個包含著消費者量體數據、所選面料和顏色、渠道來源等個性化信息的新訂單進來,計算機會為其自動制版、自動排單;接下來進入制造環節的每一道工序,都將由一套“云翼互聯”的智能系統協同安排。工人把布料鋪到智能激光裁床上,裁床會根據訂單的要求來裁剪,一件西服總共會被裁剪成5個部位,然后人工捆扎好;下一步就是把每個相同部位的布片分揀出來,掛上帶有芯片的智能吊掛系統;布片攜帶的訂單信息會與吊掛線的FRID做捆綁,肩膀、領子、袖子等不同部位的布片會流向各自的流水線;屬于同一件西服的領子、袖子等部位雖然不在同一條生產線,但是它們會在同一件西裝訂單的要求下被加工、拼接;經過396道工序制成的成品服裝完成檢驗、包裝后,同一個地區或者同一個門店的衣服會流自動向同一個吊掛線,等待物流發貨。
“借助‘云翼互聯’系統,這種標準化生產定制產品的方式,人工減少了近20%,合格率大幅提升,日產量能達到1200件。2016年報喜鳥的定制業務收入達8億元,2017年有望突破12億元。”報喜鳥生產中心總監趙國華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這次報道中,當談到其他企業該如何借鑒報喜鳥智能制造經驗時,民建會員、報喜鳥董事長吳志澤認為,“并不是每個企業做智能制造都要直接奔著C2M和數字化工廠去,用最經濟的辦法解決企業最實際的問題才是轉型的正確方式。”
報喜鳥構建的智能化生產方式,與從消費者的訂單直接到工廠、省去中間商環節的C2M制造模式相配套,能夠將定制服裝的價格做到與同樣面料的標準化成衣零售價格基本持平,甚至更低,從定制客戶下單到工廠發貨平均只需要7天時間。
據悉,報喜鳥智能制造工廠是其“云翼互聯個性化定制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2015年以來,報喜鳥逐步部署云翼互聯智能體系,包括“一體兩翼”,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廠為主體,以私享定制云平臺和分享大數據云平臺為兩翼。“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廠”通過CAPP、RFID、智能吊掛、MES制造執行、智能ECAD、自動裁床和EWMS等系統建設,打造EMTM數字化驅動工廠,即智能制造工廠。
《瞭望東方周刊》文章寫道,在進入報喜鳥的智能工廠內部之前,參觀者首先會被兩塊碩大的藍色顯示屏所吸引。一塊叫做“全渠道戰情室”,記錄的是來自報喜鳥全球范圍內線上、線下所有訂單數據的實時變化情況,系統甚至會自動識別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另一塊則是“智造戰情室”,除了同步展示車間流水線的動態,還能實時計算物耗下降、能耗下降、品質合格率等情況。
據了解,在報喜鳥智能工廠,當每一個包含著消費者量體數據、所選面料和顏色、渠道來源等個性化信息的新訂單進來,計算機會為其自動制版、自動排單;接下來進入制造環節的每一道工序,都將由一套“云翼互聯”的智能系統協同安排。工人把布料鋪到智能激光裁床上,裁床會根據訂單的要求來裁剪,一件西服總共會被裁剪成5個部位,然后人工捆扎好;下一步就是把每個相同部位的布片分揀出來,掛上帶有芯片的智能吊掛系統;布片攜帶的訂單信息會與吊掛線的FRID做捆綁,肩膀、領子、袖子等不同部位的布片會流向各自的流水線;屬于同一件西服的領子、袖子等部位雖然不在同一條生產線,但是它們會在同一件西裝訂單的要求下被加工、拼接;經過396道工序制成的成品服裝完成檢驗、包裝后,同一個地區或者同一個門店的衣服會流自動向同一個吊掛線,等待物流發貨。
“借助‘云翼互聯’系統,這種標準化生產定制產品的方式,人工減少了近20%,合格率大幅提升,日產量能達到1200件。2016年報喜鳥的定制業務收入達8億元,2017年有望突破12億元。”報喜鳥生產中心總監趙國華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這次報道中,當談到其他企業該如何借鑒報喜鳥智能制造經驗時,民建會員、報喜鳥董事長吳志澤認為,“并不是每個企業做智能制造都要直接奔著C2M和數字化工廠去,用最經濟的辦法解決企業最實際的問題才是轉型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