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界別政協委員、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易淼清代表民建溫州市委會的大會發言
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培育“溫州制造”區域品牌的對策建議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隨著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開幕,溫州正式步入“兩會”時間。民建市委會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前期做了大量的調研,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提案和建議。下面,我們就來看民建界別政協委員、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易淼清代表民建市委會的大會發言《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培育“溫州制造”區域品牌的對策建議》。
民建溫州市委會認為,溫州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先行者,現有38萬人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在全國20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中溫州占有3家(數量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 2017年,溫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幅比全市出口增幅高3.6個百分點,出口以鞋服、眼鏡等輕工類產品為主。因此,我們建議以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切入點,積極培育“溫州制造”區域品牌,推動溫州產業體系從產品品牌向區域品牌轉型,打造與“波爾多紅酒”、“瑞士鐘表”類似的全球性區域品牌,助力我市千億產業集群的形成。為此,提出以下四點對策建議:
一、對接兩個戰略
對接“一帶一路”與建設“國際時尚智城”兩個戰略,構建“溫州制造”區域品牌的培育路徑。我們建議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策略,一方面加快轉化溫州在鞋服、眼鏡、箱包等輕工時尚類產業上的優勢,通過產業整合優化,抱團提升“溫州制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溫州企業加大對海內外先進技術、品牌的并購和引入,提升鞋服、眼鏡、箱包等輕工類產業的時尚化、高端化水平,加速溫州“國際時尚智城”建設的進度。
二、融合兩種資源
融合“海外僑團+國內商協會”兩種資源,構筑“溫州制造”區域品牌培育的支撐。溫州最突出的優勢是內外互動、聯接世界的全球260多萬溫商群體以及由此形成的近千家商協會體系。因此,要科學推進海內外僑團與各種商協會的整合,積極謀劃兩種資源的互聯協同。
三、強化兩個基礎
構建“制造+營銷”兩輪驅動體系,夯實“溫州制造”區域品牌的根基。一方面,要加大工業技改投入,穩步推進智能制造、機器換人等工作;另一方面,要提升“溫州制造”海外營銷推廣力度,充分發揮我省跨境電商平臺資源優勢和海外溫商優勢,以“線上制造館+線下專業展”的形式構建跨境品牌推廣系統。
四、鏈接兩個園區
探索“國內產業園區+海外經貿合作區”的兩園合作模式,強化“溫州制造”海內外產業鏈協同作用。可考慮在溫州本土籌建“一帶一路”產業園區與國別產業園,在產業鏈協同和供應鏈優化上加大與海外經貿合作區的合作力度。此外,我們還可以謀劃國家“一帶一路”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