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需要儀式感的,古人讀書,講究焚香沐浴、品茗閑吟;讀書也是需要分享溝通、相互探討,10月21日下午,由民建婦委會副主任、龍灣區基層委副主委羅彬牽頭,民建婦委會20來位女會員相約龍灣外貿,參加“書香女人”讀書會第二季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市委會主委徐育斐受邀出席讀書會。
讀書會在《無問西東》的電影片段賞析中拉開序幕。當天讀書會的主題分享書目是《巨流河》,溫州經濟廣播當紅主播夏茹從“兩代人的心靈史詩”的角度出發,帶領在場女會員細細品讀了《巨流河》所隱藏的悲傷、要傳達的驕傲。
據介紹,巨流河,在清代就被稱為巨流河,啞口海位于臺灣南端,是鵝鑾鼻燈塔下的一泓灣流。《巨流河》描寫的是一個并未遠去的時代,關于兩代人從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故事,是一部齊邦媛女士的回憶錄。齊邦媛出生在1924年的遼寧鐵嶺,其父是國民黨政界人士齊世英,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到臺灣,后在教育、文化方面卓有貢獻,中年后兩次赴美進修;曾就職于許多學校,桃李滿天下;引介西方文化到臺灣,將臺灣文學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她這一生漂泊沉浮,成長時期正是中國時局動蕩之時,而其父齊世英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小有貢獻。這樣的背景,讓我們透過這本書,可以從她的講述中重新認識當時的幾件重大歷史事件,也可以從一個東北老百姓的角度,從一個對政治并不敏感而專注于學術的學生角度,從一個國民黨官員的女兒的角度,對近代史有一個新的了解。
在夏茹緩緩道出這些故事的間隔,還穿插安排播放了《松花江上》大合唱,潘小虹、謝賽璐、王小粉、章東秀、莊銀燕深情朗誦《歸航曲》,
羅彬動情演繹因為戰事不得已舍棄對齊邦媛的感情的張大飛出任務前寫來的訣別信。
環環相扣的情節設置,層層推進了在場會員的思緒,她們紛紛表示,仿佛已經置身那動蕩年代。立志將中國建設成現代化國家的父親;唱著《松花江上》的東北流亡學子,初識文學滋味的南開少女,含淚朗誦雪萊和濟慈的朱光潛;盛開鐵石芍藥的故鄉,波濤滾滾的巨流河,暮色山風里、隘口邊回頭探望的少年張大飛……這些書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都迅速鮮活地豐盈了起來。
會員章東秀說,主持人對齊邦媛先生《巨流河》的介紹讓她聯想到了喜愛的一位作家琦君,想到了封建社會中知識女性那種堅韌與隱忍。“她們的處境令人感傷,才華令人欽佩。”
會員朱郁星談到,讀書會的分享讓自己對書中描述的一些情感有了更深的體會。“齊邦媛在父輩的蔭護下,能在戰亂時代完成學業,并在之后接過父親的傳承,在文化傳播方面頗有建樹,令人動容。時代變迭,愛的蔭護和傳承從不會變。”
齊邦媛受其父齊世英影響,能夠在戰亂年代堅持讀書的經歷,令徐育斐主委深有感觸,她也借機聊起了自己讀書的經歷和在座會員們分享交流。同時,徐育斐主委還充分肯定了婦委會舉辦讀書會的活動,一是形式好,二是內容精彩,三是有深度。她希望婦委會今后定期開展這樣的活動,把讀書會辦成品牌,辦出實效。
讀書會后,市委會婦委會主任潘小虹、副主任謝賽璐、羅彬和女會員們圍繞如何辦好讀書會這一話題做了熱烈討論。大家紛紛就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獻計獻策,下季讀書會已著手籌備中,屆時歡迎各位喜愛閱讀的女會員積極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