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五四”精神,彰顯新時代民建會員的青春風采,激勵和引導廣大民建青年會員堅定理想信念。5月23日,民建溫州市青工委舉行走訪留守老人公益行活動。
活動首站來到樂清市城北鄉黃檀硐村,據村黨支部書記盧春生和村民委員會主任黃忠清介紹,黃檀硐村海拔400米,始建于宋代寶慶年間,已有800多年歷史,是省內為數不多未受城鎮化影響的古村落之一。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近年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或遷往他處,村里多為留守老人。此次民建青工委為留守老人們精心準備了慰問品,并分工安排一位青年會員對接一位留守老人,走村入戶,為他們送去濃濃關愛。
除為留守老人送去關愛外,民建溫州市青工委還慷慨解囊,根據村里實際困難和需求為村委會捐贈了液晶電視機,用以充實村文化室設備,豐富留守老人文化生活。
隨后青工委召開青年會員座談交流會,會上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車俊書記在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全市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大會等重要會議精神。
學習間隙,青年會員還一起收看今年剛推出就引發各種討論的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并結合自身經驗就青年人如何抓住時代機遇貢獻青春力量展開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青年人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活躍、最有潛力的積極分子,都有屬于自己的時代使命,成功的定義遠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即使身處平凡崗位,同樣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力量的責任,這才是國家和社會不可或缺的奔騰不息的“后浪”精神!
此次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青年企業家會員深有感觸,針對如何度過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寒冬,確保順利復工達產,也紛紛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議。疫情對于很多企業是個分水嶺,如何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眼前的危機和困難中努力捕捉自我創新和轉型發展的契機,是接下來的首要目標。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要繼續堅持初心為本,傳揚好溫州人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正如市委書記陳偉俊在全市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的大會上所說:“……溫州人是一個永不言敗、勇于超越自我的群體。”
青工委主任王任做了會議總結,他表示青工委作為培養和鍛煉民建青年會員的重要平臺,不僅是青年會員共同發展進步、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也是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創新和探索。關于如何在活動中鍛煉青年會員、在行動中考察青年會員、在社會服務中培養青年會員,這幾年青工委做了一系列“學習+實踐”的嘗試:每年一次的五四青年節活動,年年有主題,次次有創新。對于加強青年會員思想建設,更好地發揮青年會員在傳承歷史、建言獻策、服務社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希望青年會員能繼續發揮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后浪”,不斷推進民建青年工作走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