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聯誼報》報道了溫州民建市委會團體提案《關于拓展和優化工業用地開發利用方向,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該提案為姚高員市長重點督辦提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提案到底講了什么:
溫州經濟發達,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在今年的市政協全會上,民建市委會提交提案,提出加大工業用地空間拓展力度、優化工業用地配置政策、合理引導工業用地布局、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等建議。
加大工業用地空間拓展力度
加大對工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安排,特別是向產業集聚平臺和工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傾斜。探索工業用地向地上地下空間拓展,目前溫州市工業用地地下空間利用較少,通過合理設置指標,鼓勵或明確要求工業用地開發需有效利用地下空間。進一步優化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強化工業建筑設計要求,對符合上樓要求的工業產業項目在工業用地供應時,科學分析空間規模和功能需求,強化單宗工業用地利用效率。
優化工業用地配置政策
實施工業用地招商配置和市場化配置“兩手抓”,嚴格把關“一對一”供應,明確具體的產業目錄,建立入駐指標體系,定期更新,各縣(市、區)根據市里要求可具體細化,確保能引入好的產業和項目,除此之外,工業用地配置一律通過市場化方式公開出讓,不再設置進行前置審查要求,讓急需用地的企業能夠有機會拿地,也避免企業因一、二級工業用地市場價差進行圈地從而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積極創新工業用地配置方式,推行“競稅招商”引項目,確定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有效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長期租賃”“彈性年期出讓”措施。
合理引導工業用地布局
借助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契機,加強各層級規劃布局的設計和銜接,科學評估溫州工業用地發展的速度、資源要素條件,合理確定工業用地規模、布局方向及產業類型。
引入先進地區工業用地布局劃區理念,根據不同地區的工業開發潛力及布局方向,劃定工業優先建設區、工業集約挖潛區、工業適度建設區、產城融合建設區等。對開發較為成熟的工業區要強化用地整合,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建立工業用地增減掛鉤和土地、產業收益平衡機制,對規模小的工業區要引導向省級以上工業區或大的工業區集聚,按梯次逐步搬遷轉移,指導城區工業用地的搬遷和用地置換,解決小工業區圍繞城區布局的困境,提升城市首位度。加強產業在空間上的承接力度,合理調配各園區工業產業優勢,形成良好的產業共同體,避免產業同質競爭。
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
完善工業用地批后監管機制,加大工業用地批后監管力度,現在市內的工業用地一般都是按“標準地”供應,工業用地出讓后,各項指標已經明確,建議建立責任人和督查問責機制,對監管機構和責任人未履行職責的,應堅決問責,對企業未按標準實施的,嚴格按約定執行。建立低效工業用地退出機制,對存量及已批工業用地要建立長期跟蹤制度,定期監督調查工業用地運行狀態,并建立動態數據庫,對不符合出讓約定條件的工業用地要及時予以收回或按出讓價購回。
加快工業用地二級市場管理平臺的建設,參考寧波、德清的試點,建立起溫州工業用地二級市場平臺及交易規則,對批后履約不到位工業用地不予在二級市場交易,倒逼企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規范二級市場交易行為。
強化對工業用地的保護,加大老舊工業廠的處置,該類用地要嚴格控制“退二進三”項目。對城區范圍規劃功能已經調整為非工業的,以政府為主體進行收回再開發。對城區范圍規劃功能保留為工業的,這類地塊交通便利,與城市功能混合程度高,與城市的文化、教育、科研等功能要素能夠實現快速流通,建議引導發展創新型產業。對工業區內的老舊廠房,以優化產業結構為目標,引導企業通過廠房改造、重建,提高土地利用率。進一步加大對低效工業用地的政策支撐,對當前已經出臺的“空間換地”“畝產倍增”“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一系列政策進行再梳理,統一政策規定,明確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