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發布時間:2005-09-01 17:31:05
|
作者: 周建勇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的不斷改善,生活垃圾和工業、農業垃圾的數量不斷增長。目前,我市平均每天產生各類垃圾2340噸。由于我市缺乏適宜建造垃圾填埋場的地形條件和地理資源,現行簡易填埋或堆放垃圾的處理方式,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如何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合理規劃,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規范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是一個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我市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侵占土地、垃圾裸露,導致污染的轉移擴散。
2、鄉村垃圾、種養廢物,影響農民的正常生活。
3、回收無序,隨便焚燒,造成可怕的二次污染。
4、數量劇增,成份復雜,制約環境的持續發展。
二、垃圾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1、宣傳引導,焚燒發電,實現垃圾減量化。從外地的治理經驗來看,垃圾減量化應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首選對策,可達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我市要積極推行限制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消費用品,提高燃氣普及率,鼓勵凈菜上市等政策,努力從源頭上消減垃圾總量。同時,倡導節約資源,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方式,我們建議:在梧桐、濮院等條件較好的城鎮,率先試行垃圾分類試點,然后逐步在全市推廣,可借鑒上海市的經驗,指定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如華立世紀花苑等,必須設立分類垃圾收集箱,從垃圾分類入手,減少垃圾處理量。
垃圾焚燒是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一般可迅速削減90%以上的垃圾重量與體積。目前,我市的新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剛剛開始建設,我們要在大力支持工程建設的同時,盡快周密制訂實施垃圾焚燒的管理辦法,吸取嘉興步云垃圾焚燒發電廠缺少分離手段,導致垃圾“供過于求”“難以消化”的教訓,研究出臺相應的收集、運送、分檢等配套管理制度,既確保居民生活垃圾、工業邊廢料等高熱值垃圾和化學助劑包裝袋、醫療廢棄物等有害垃圾得到全部焚燒,又避免建筑裝修廢料等無機垃圾盲目地送到發電廠,盡量降低垃圾焚燒發電的成本,使我市的垃圾焚燒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管理,控制污染,力求垃圾無害化。從目前的技術條件和其他城市的實踐經驗來看,垃圾填埋仍是消納大量垃圾的最現實方式,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余物的最終處理方法。統籌規劃,綜合整治,是改變我市垃圾集中“填埋”變成集中污染局面的唯一出路。要盡快將垃圾的無害化填埋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契機,開展垃圾填埋工作的城鄉統籌,從專項規劃、經費投入、強化管理、完善設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整頓全市的鎮鄉垃圾填埋場和企業單位的固廢堆放場。取締、關閉一批零星分散的垃圾堆放點,集中財力,人力,依照《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準》建設幾個規范的防滲漏、防病害的垃圾填埋場地,消除二次污染;管理上重視綠化造林,及時恢復填埋地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節約土地資源。
3、健全機構、保護生態,農村環衛規范化。由于集體資金薄弱、位置偏遠不便、人們環境意識淡薄等因素,農民群眾已成了垃圾污染的最大受害者。各級領導,特別是村鎮二級干部必須把解決好農村垃圾問題當作為民排憂解難的一項實事工程,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垃圾收集、中轉方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好農村垃圾收集箱、房和中轉站,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的管理機構,做到村村擁有環衛隊伍,同時加大投入,暢通農村垃圾的收集清運渠道,努力恢復鄉村田野的生態環境。
繼續總結禽畜糞便沼氣化處理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對禽畜糞便沼氣池建設、廢液處理及應用的管理辦法;提倡和鼓勵復合肥生產企業、養殖大戶與農業園區掛鉤,直接吸收利用禽畜糞便和推廣復合肥的使用。
4、研究措施,政策扶持,探索垃圾資源化。從垃圾中回收有用物質,不僅能減輕環境污染而且可以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針對我市廢舊物品回收業極度散亂的局面,工商、衛生、環保等部門要聯合執法,對廢舊物品回收業開展清理整頓,堅決取締一批無證無照的回收、拆舊攤點作坊。要因勢利導,采取“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方式,培育垃圾回收公司,將垃圾管理工作提前到垃圾收集的第一時間,避免拾荒者、盲流人員人為制造二次污染。
有關部門要依法嚴厲查處擅自隨意焚燒皮革、橡膠、塑料等廢料,肆意污染空氣環境的行為;同時要落實措施,支持垃圾回收利用項目的開發,要做到邊角料、下腳料的綜合利用,努力變廢為寶,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摘自民建桐鄉總支在桐鄉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的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