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大嘉興市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的幾點建議
發布時間:2008-03-18 14:31:55
|
作者:
 民建嘉興市委會
眾所周知,經過多年的粗放型發展,我市的經濟增長越來越接近資源和環境約束的邊界,資源環境已經成為約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此,市委、市政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有關部門的部署,從2006年起把節能減排列入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約束指標,并于2007年進一步加大了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特別是國務院2007年4月下旬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以及此后國務院公布的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后,我市的節能減排打出政策“組合拳”,并以更大的力度向前推進。尤其是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的實施、聯合執法機制的建立、環保信用、創新飛行監測辦法等走在了全國和全省的前列。初步的數據已經顯示出取得的成效,2007年1-10月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8%(而2006年上升2.8%,2007年上半年僅下降0.32%),距全年考核目標僅差0.2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4.1%,COD下降3.2%,二氧化硫下降1.8%。我市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對于歷史積累問題多、資源對外依賴性強、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占比高、能源消費增速快、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較為落后的嘉興市更為嚴峻和困難。從去年1-10月份的情況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仍然過快,目前全市輕重工業產值比已約為54:4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化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4 %,比輕工業高出6.2個百分點。產值占GDP35%、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85%以上的化工、紡織、化纖、造紙、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力和熱力等六大行業增加值增幅同比仍呈增長勢頭,產業結構重化、高污染高耗能化的趨勢沒有改變。10月下旬市環境監察支隊對市本級、桐鄉市19家污染企業重新檢查,污染排放達標率僅為47.4%。11月份對市本級污水處理廠、泵專項檢查中,達標率只有60%。占全市水量近80%以上的過境水質為五類或劣五類,2007年入境水斷面五類及以上的占比81.25%,比2006年上升8.3個百分點。“不欠新帳、還要還舊帳、為他人還帳”,這對于我市來說又是“雪上加霜”。
1、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使命感,切實落實“國家統一要求”
針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在去年11月底作為“國家統一要求”,實行嚴格的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將作為政府和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地方和重點企業的領導要取消當年評先評優的資格,同時對地方和企業要上的高耗能或污染較大的項目停止審批。對此,有的地方還明確,節能減排不達標的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其重視的姿態和采取的組織手段已經達到“極端”了。這也表明各級領導高度地認識到,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極端重要性。而要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我們認為關鍵還是要把認識和行為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上來,深入貫徹、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節能減排作為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中央與地方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特別是利益協調的博弈,地方和企業在節能減排上還存在著應付過關的心理。因此,如何形成行政推動、政策引導、市場力量、法律手段和公共監督立體互動的節能減排工作體系,是將節能減排工作推向深入的根本措施。而當務之急是各級領導要認清節能減排是“國情所迫”、“發展之需”、“百姓所盼”,要進一步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緊迫性和使命感,變壓力為動力,變被動為主動,變任務為責任,切實推進各項節能減排工作。
由于沒有明確的節能主管機構,設在市經貿委的節能辦職能模糊與缺位,節能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不能滿足引導市場、指導企業的作用。應按照國家和省里的要求,盡快完善市節能中心的職能,并成立節能監察機構。同樣,分設在市發改委、環保局的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循環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污染減排辦公室也要充實力量,強化職能。
2、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增長
一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既是新型工業化的需要,也是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2006年三產比重僅為33.5%,低于全國39.4%和全省40.1%的水平)所要求的,同時還是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的重要途徑。在依托區位和港口的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科技研發、服務外包、信息服務與咨詢、職業培訓等與先進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消費性服務業方面,我市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二是要積極發展生態高效都市型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培育休閑觀光農業、出口創匯農業和設施農業。這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也是改善經濟結構的具體實踐;三要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創意與科技創新是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的兩大引擎,創意產業以其低能耗、無污染、高附加值、高產出和高流通的特點,已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產業格局優化組合、業態發展和戰略升級的方向,也是我市創建文化大市的要求。為此要盡快制訂我市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研究促進我市創意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四是要更加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努力提高高技術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為此,要加強產業政策與信貸、土地、財稅、價格、質檢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對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修訂和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行業項目進入。對項目建設實施更加嚴格的能耗、環境、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質量、技術標準,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負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的“六項必要條件”,加大環保的“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力度。要積極研究制訂并實施《地方財政促進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辦法》,加快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強制性淘汰制度。
3、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力度,加強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
過去的一年市財政專門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用于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各縣(市、區)也都按照自身財力建立了節能專項資金。在治污方面,先后下達了第一批106個減排項目并組織實施、第二批“6個10”項目清單,目前這些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并發揮了減排效應,為2007年減排目標的實現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新的一年更加需要繼續推進并加大節能減排工程實施的力度。針對治污工程扶持資金主要依靠排污費的情況,建議設立財政污染減排專項資金。充分把握太湖流域整治機遇,爭取資金、政策和技術支持,全面開展覆蓋全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時要加快現有污水處理工程的改造,開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工程建設,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盡快建設垃圾焚燒綜合利用工程。
在節能方面,要深入開展高耗能行業、企業節能活動,推動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開展重點企業效能水平對標活動,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電力節能調度制度。認真實施《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強化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力度,推進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作用。建議設立新能源開發利用資金,并通過財政補助、貼息等手段,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為重點,出臺政策推進交通節能。組織開展黨政機關空調、照明、鍋爐系統節能改造,制訂并實施相關規定,努力推進政府機關的節能工作,為全社會樹立典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4、進一步推進制度創新和社會監督,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
除抓好源頭管理、基(資)金引導、責任追究外,要綜合運用信貸、價格、稅收、土地、技術、輿論、信息、法規等手段,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政策鼓勵與限制、社會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首先要真正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守法者成本高、違法者成本低”的狀況,使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為此要在準確監控企業污染排放情況下,采取多種并相互支持、協調的經濟措施,如減稅、補助、貼息、鼓勵折舊、實行排污權有償取得、允許節省的排污指標交易等,鼓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支持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三廢”的產生,并促使企業內部治理“三廢”;要在嚴格執行排放標準的同時實行限量排放,逐步提高行業的排放標準;要在適當考慮地區環境容量的基礎上盡快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費標準、提高繳交率,對于超標和總量控制限制的要加倍收費,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要嚴格監管、嚴格計量、足額征收。
要在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排污權有償取得和排污指標交易制度。排污權交易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排污權交易市場上擁有眾多的供需方,特別是要培育更多有效的需求方。受市場新增排污權必須從儲備交易中心取得的限制,可能造成我市投資成本高于周邊地區,對嘉興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建議實行有區別的排污權價格,對鼓勵發展的產業實行動態優惠,而對限制發展的產業實行適當加價。排污權供給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在交易市場上將長期供不應求,為此可把排污權交易機制與清潔生產發展機制有機結合起來,促使需求方在設定的空間范圍內跨單位或異地實行減排,從而達到發展經濟與減排雙贏的目的。此外還要積極利用省里擬推廣嘉興排污權交易辦法的契機,逐步擴大交易空間,逐步放寬企業的入市條件,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長三角區域性的排污權交易中心。
要對節能減排需要公開的相關信息范圍和要求作出明確規定,提高相關信息的公開化程度,維護社會和百姓的知情權、批評權。重點用能單位要執行公報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排污嚴重的企業名單和重點污染源的治理情況,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對違法行為施以壓力和制約。還要發揮輿論監督在推進公眾參與中心作用,鼓勵媒體曝光不良行為,支持公共監督、公益訴訟、志愿者行為等,盡快建立和形成使公眾能夠主動、暢通表達和參與節能減排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