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州市委會:關于進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的建議
發布時間:2007-08-10 10:31:19
|
作者:
城市公交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基礎設施。沒有城市公交的優先快速發展,推進城市現代化的速度就會減慢,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隨著湖州經濟建設的發展,新區的相繼建成,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市公交也由最初的4輛公交車、僅一條線路發展為158輛公交車、20多條公交運營線路的規模,覆蓋了市區的主要街道,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成為湖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我市城市公交運營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關注:
1、公交路線設置布局不夠合理,有的站點設置過密。城市公交主要是為了滿足和方便市民出行的需求。但因過于側重某些路段,造成公交網線分布不均勻,降低了市民乘坐公交車的方便性,也影響了市民乘坐公交汽車的積極性。有的線路繞行現象較嚴重,影響了市民的出行時間和速度。如2路汽車由銀泰站到老北門站只有很近的距離,但繞行到府廟、人民廣場再過來似乎沒有必要。現在2路已經開行較遠至新汽車總站,還如此繞行,的確不方便群眾。而有的線路公交車的站距過短,如3路車在地稅局、公安大樓和海錦花園分別設站點,幾乎相距三百米,有的還不到這個距離,往往是汽車剛啟動,馬上就要靠站,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和影響運營速度,也增加車輛磨損與油耗。
2、部分公交車營運質量較差,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公交車車型老化,無播報站名設備或有而不用。車輛外觀欠佳,車身銹跡斑斑、塵跡點點。車內坐椅破損現象較嚴重,衛生狀況也比較差,車載商業廣告多而濫,有損城市形象。二是有的公交車行駛路線圖不醒目,起不到指示作用。三是“空調”公交車在不開空調時或用不到開空調季節,依然以“空調車”票價收費。四是個別公交車司機態度比較生硬,對乘客詢問線路,有些不耐煩或不理不睬。五是有的線路班次間隔時間長,造成等車的時間相對較長,使得一些想搭乘公交的乘客深感不便,如5路車駛經浙北一帶到國稅局站點,兩個班次之間往往要等待20分鐘之久。
3、高峰期公交車被堵的情形嚴重。在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雙向車道上,如公園路和江南工貿大街交接處,分別是1路、2路、4路和14路公交車的站點,在此站上下客較多,而此路段恰是中心廣場、第三醫院、黃金海岸飯店等人群聚多的出口,時常造成交通擁堵和交通安全隱患。銀泰商廈前的公交站點,經常因三輪車占道經營,就近停靠在公交停靠“港灣”站,容易阻塞交通,降低城市品位。
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滿足市民需求,針對公交這一些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對破舊的車輛逐步更新,設置配套設施,增加載客能力,美化城市環境。統一在公交車車廂上方醒目的位置設置線路圖,加強對線路圖的維護和更新,方便乘客,也免去司機的許多麻煩。在高峰車站設計欄桿,盡可能創造乘客排隊的環境,以緩和車站擁堵、人流成片現象。此外,建議“空調”車票價隨空調使用季節實行浮動制,如冬夏實行“空調”車票價,春秋應按普通票價。
二、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道路資源,考慮在高峰(上下班)時段,車流量大的路段如紅旗路浙北大廈、樂購路段,延長紅旗路現行單行線至勞動路口處,設置定時單行道,將另一車道給公交車專用,真正體現公交優先原則,改善高峰時的公交運行路況,減少堵車對公交車的影響,提高公交運行速度。
三、合理規劃設置公交線路和站點。通過網絡等媒體征詢市民意見,從減緩交通壓力,方便群眾出行的角度穩妥布局、分配公交車線路。可將一些站距不足300米的公交車站,作合并、撤銷、重設的調整。適當加大高峰時段的班車密度,減少乘客候車時間,鼓勵市民選乘公交車。
四、設立公交車義務監督員,對車輛衛生、公交服務等進行監督。監督員可選擇常坐公交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齡稍長一些的市民擔任。發現問題除當場提出外,還要向有關管理部門報告,作為公交司機年終評比或各類參評獎勵的依據。全體市民參與開展評選“文明公交車”的活動,這樣可在客觀上給予司機壓力,避免不良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