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花開分外艷
——寫在重慶“紅巖魂”現場教學讀渣滓洞、白公館獄中烈士詩
發布時間:2015-05-14 17:30:35
|
作者: 湖州市委會:李鈺
“我愛花。
我愛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花,
帶著霜露迎接朝霞。
不怕嚴寒,不怕黑暗,
最美麗的花在漆黑的冬夜開放。
它是不怕風暴的啊,
風沙的北國,
盛開著美麗的矯健的百花。
我愛花。
我愛在苦難中成長的花,
即便花苞被摧殘了,
但是更多的
更多的花在新生。
一朵花凋謝了,
但是更多的花將要開放,
因為它已經變成下一代的種子。
花是永生的啊,
我愛花,
我愛倔強的戰斗的花。
花是無所不在的,
肥沃的地方有花,
貧瘠的地方有花。
在以太里
有無線電波交織的美麗的花;
在一切的上面有我們理想的崇高的花。
我愛花,
我愿為祖國
開一朵絢麗的血紅的花。”
四月的重慶山城,如血的鮮花開得漫山遍野。
這是一朵開在歌樂山下渣滓洞中血紅的花。這是1949年12月27日犧牲在渣滓洞的烈士白深富在獄中寫下的詩。
32歲,花一樣的青蔥年歲,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多么向往著花一樣的家園,多么向往著花一樣的生活,但他卻為了實現那花一樣的理想而大義凜然地犧牲了自己花一樣的生命。
渣滓洞,原為人工采煤的小煤窯。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江竹筠、許建業、余祖勝等烈士在此關押過。
刑訊室內的刑具森然而列,那手銬與腳鐐上,仿如還能嗅到血腥的味道;那長長的竹簽竹夾上,似還能看到凝固著劊子手釘進和夾斷烈士手指時的鮮血;那木制刑架和老虎凳上,恍惚還能聽到拷打志士的皮鞭聲和烙鐵在人體上的燒灼聲。
一間又一間,潮濕而又陰暗的牢房,印現著敵人對革命者的慘烈酷刑,也刻錄了革命者面對血雨腥風的頑強斗爭,更有著革命志士堅強意志的體現。牢房禁錮了先烈們的身軀,但禁不住志士者追求理想的精神;刑罰摧殘著英雄們的肌體,但摧毀不了革命人的堅強意志。
“熱鐵烙在胸脯上,
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
用涼水來灌鼻孔,
用電流通過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獄的毒火里熬煉----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堅!
可以使皮肉燒焦,
可以使筋骨折斷;
鐵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開緊咬著的嘴唇,
----那是千百個戰士的安全線呵!
用刺刀來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
也只有又熱又紅的心肝!”
這是蔡夢慰烈士在獄中寫下的《黑牢詩篇》節選。1949年11月27日重慶大屠殺之夜,蔡夢慰在被押往松林坡刑場途中,趁夜將自己在獄中寫下的《黑牢詩篇》拋于路邊的草叢中。重慶解放后,在收斂犧牲者遺體時,發現了這首未完成的長詩,烈士珍貴的詩稿才得以保存。
“在戰斗的年代
我宣誓:
不怕風暴,
不怕驟雨的襲擊。
一陣火,一陣雷,
一陣狂風,一陣呼號,
炙熱著我的心:
腦際漲滿了溫暖與激情。
我宣誓:
愛那些窮苦的、
流浪的、無家可歸的、
衣單被薄的人民;
恨那些貪饞的、
驕橫的、壓榨人民的、
殺戮真理的強盜。
我宣誓:
我是真理的信徒,
我是正義的戰士,
我要永遠永遠
為人類的自由幸福而戰!”
這是古承鑠烈士1948年發表于渣滓洞看守所樓下一室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摧!錚錚鐵骨,鏗鏘宣誓,把革命者對黨的忠心赤膽、視死如歸的大義之氣表現得酣暢淋漓。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解放前夕,關押著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
在白公館的平二室房里,有一面特別的五星紅旗,羅廣斌等作的小說《紅巖》中對此有詳細的描寫,那是獄中的革命者感受到了共和國解放的訊息,憑自己的想象繡的這面旗幟:想象著新中國的天地將應是幸福的紅色,因為那是革命者用鮮血染紅的。想象著革命的力量將象星星一樣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五顆星,大星在中,四小星圍繞其間分布在紅旗的四角。
“我們有床紅色的繡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桿也罷!
瞧呀,這是我們的旗幟!
鮮明的旗幟,猩紅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來呀!
等解放大軍來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撒著自由的眼淚,
一齊出去!”
是怎樣的一種情懷,讓摯熱的心與血體現于這獨特的五星紅旗之上!
是怎樣的信念堅定著革命的意志!
是怎樣的意志經受了敵人的殘酷折磨!
是為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信念,是為人類自由幸福而戰的意志讓這些年輕的革命志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
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解放的前夜,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200多人皆不幸犧牲。囚禁于白公館的100多名革命者被實施集體大屠殺,僅19人越獄脫險。
泣血的紅花,開滿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熱血,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理想的實現,志士的鮮血鑄就了紅巖魂、中華魂!
看那一件件血蝕了的刑具,讀那一個個英烈的名字,念那一首首牢房中寫下的詩篇,想著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心中不禁對自己有一個考問:在享受著英烈們前仆后繼,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今日之幸福,我們的內心是否無愧?我們有沒有仍然堅持著那些先烈們投身革命時所秉承的最樸素的理想?我們的信念是否還保持著沒有任何雜質的純粹?當我們在不斷追求生活和物質的需索時,有否想過那些為了建立新中國連生命都已獻出的先烈們?我們的言與行是否還符合著一個共和國建設者的道德情操?我們的心中是否還記得“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花朵你們就看做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留下這段優美而深情的文字,這是無數志士追尋理想堅守信仰的生動寫照。
愿志士們用鮮血澆灌的理想和信念之花在中華民族的騰飛之中永不凋謝!
我愛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花,
帶著霜露迎接朝霞。
不怕嚴寒,不怕黑暗,
最美麗的花在漆黑的冬夜開放。
它是不怕風暴的啊,
風沙的北國,
盛開著美麗的矯健的百花。
我愛花。
我愛在苦難中成長的花,
即便花苞被摧殘了,
但是更多的
更多的花在新生。
一朵花凋謝了,
但是更多的花將要開放,
因為它已經變成下一代的種子。
花是永生的啊,
我愛花,
我愛倔強的戰斗的花。
花是無所不在的,
肥沃的地方有花,
貧瘠的地方有花。
在以太里
有無線電波交織的美麗的花;
在一切的上面有我們理想的崇高的花。
我愛花,
我愿為祖國
開一朵絢麗的血紅的花。”
四月的重慶山城,如血的鮮花開得漫山遍野。
這是一朵開在歌樂山下渣滓洞中血紅的花。這是1949年12月27日犧牲在渣滓洞的烈士白深富在獄中寫下的詩。
32歲,花一樣的青蔥年歲,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多么向往著花一樣的家園,多么向往著花一樣的生活,但他卻為了實現那花一樣的理想而大義凜然地犧牲了自己花一樣的生命。
渣滓洞,原為人工采煤的小煤窯。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江竹筠、許建業、余祖勝等烈士在此關押過。
刑訊室內的刑具森然而列,那手銬與腳鐐上,仿如還能嗅到血腥的味道;那長長的竹簽竹夾上,似還能看到凝固著劊子手釘進和夾斷烈士手指時的鮮血;那木制刑架和老虎凳上,恍惚還能聽到拷打志士的皮鞭聲和烙鐵在人體上的燒灼聲。
一間又一間,潮濕而又陰暗的牢房,印現著敵人對革命者的慘烈酷刑,也刻錄了革命者面對血雨腥風的頑強斗爭,更有著革命志士堅強意志的體現。牢房禁錮了先烈們的身軀,但禁不住志士者追求理想的精神;刑罰摧殘著英雄們的肌體,但摧毀不了革命人的堅強意志。
“熱鐵烙在胸脯上,
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
用涼水來灌鼻孔,
用電流通過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獄的毒火里熬煉----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堅!
可以使皮肉燒焦,
可以使筋骨折斷;
鐵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開緊咬著的嘴唇,
----那是千百個戰士的安全線呵!
用刺刀來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
也只有又熱又紅的心肝!”
這是蔡夢慰烈士在獄中寫下的《黑牢詩篇》節選。1949年11月27日重慶大屠殺之夜,蔡夢慰在被押往松林坡刑場途中,趁夜將自己在獄中寫下的《黑牢詩篇》拋于路邊的草叢中。重慶解放后,在收斂犧牲者遺體時,發現了這首未完成的長詩,烈士珍貴的詩稿才得以保存。
“在戰斗的年代
我宣誓:
不怕風暴,
不怕驟雨的襲擊。
一陣火,一陣雷,
一陣狂風,一陣呼號,
炙熱著我的心:
腦際漲滿了溫暖與激情。
我宣誓:
愛那些窮苦的、
流浪的、無家可歸的、
衣單被薄的人民;
恨那些貪饞的、
驕橫的、壓榨人民的、
殺戮真理的強盜。
我宣誓:
我是真理的信徒,
我是正義的戰士,
我要永遠永遠
為人類的自由幸福而戰!”
這是古承鑠烈士1948年發表于渣滓洞看守所樓下一室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摧!錚錚鐵骨,鏗鏘宣誓,把革命者對黨的忠心赤膽、視死如歸的大義之氣表現得酣暢淋漓。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解放前夕,關押著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
在白公館的平二室房里,有一面特別的五星紅旗,羅廣斌等作的小說《紅巖》中對此有詳細的描寫,那是獄中的革命者感受到了共和國解放的訊息,憑自己的想象繡的這面旗幟:想象著新中國的天地將應是幸福的紅色,因為那是革命者用鮮血染紅的。想象著革命的力量將象星星一樣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五顆星,大星在中,四小星圍繞其間分布在紅旗的四角。
“我們有床紅色的繡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桿也罷!
瞧呀,這是我們的旗幟!
鮮明的旗幟,猩紅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來呀!
等解放大軍來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撒著自由的眼淚,
一齊出去!”
是怎樣的一種情懷,讓摯熱的心與血體現于這獨特的五星紅旗之上!
是怎樣的信念堅定著革命的意志!
是怎樣的意志經受了敵人的殘酷折磨!
是為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信念,是為人類自由幸福而戰的意志讓這些年輕的革命志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
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解放的前夜,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200多人皆不幸犧牲。囚禁于白公館的100多名革命者被實施集體大屠殺,僅19人越獄脫險。
泣血的紅花,開滿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熱血,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理想的實現,志士的鮮血鑄就了紅巖魂、中華魂!
看那一件件血蝕了的刑具,讀那一個個英烈的名字,念那一首首牢房中寫下的詩篇,想著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心中不禁對自己有一個考問:在享受著英烈們前仆后繼,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今日之幸福,我們的內心是否無愧?我們有沒有仍然堅持著那些先烈們投身革命時所秉承的最樸素的理想?我們的信念是否還保持著沒有任何雜質的純粹?當我們在不斷追求生活和物質的需索時,有否想過那些為了建立新中國連生命都已獻出的先烈們?我們的言與行是否還符合著一個共和國建設者的道德情操?我們的心中是否還記得“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花朵你們就看做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留下這段優美而深情的文字,這是無數志士追尋理想堅守信仰的生動寫照。
愿志士們用鮮血澆灌的理想和信念之花在中華民族的騰飛之中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