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支部課題組赴潞村調研
發布時間:2016-08-02 11:02:27
|
作者: 鳳凰支部:相瑞鋒
7月30日,驕陽似火,鳳凰支部課題組一行,在吳興區基層委主委張麗英的帶領下,來到吳興區古村落——潞村開展調研活動。
課題組聽取了吳興區交通旅游局莫根方局長等有關部門領導和村支部負責人的介紹。 為我們課題調研捺開了古村落神秘的面紗。
莫局長說潞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早在30年代,潞村先賢留美博士慎微之先生首先發現并有著書發表。1956年3月和1958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出土了陶質的鼎、罐、壺、盆、缽等器皿以及紡輪、網墜等紡織工具殘件。出土物中還有石質刀、斧、錛、犁等生產工具和稻谷、蠶豆、甜瓜、毛桃、花生等植物種子,說明湖州當時的農業生產已具相當水平。
遺址中出土的殘絹片和絲、麻織品是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絲、麻織品,證明了湖州是“世界絲綢之源”,這就是舉世震驚的“錢山漾文化”。這一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填補了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從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之間存在的缺環,對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力證明了湖州不愧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
鄉賢湯師傅談到,據文獻記載,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與歐陽修、范仲淹為同榜進士的浙江衢州人氏慎鏞就任吳興(今湖州)太守。后慎鏞舉家定居如今的潞村,他的侄子慎修出使高麗國并世代繁衍生息。在韓國的慎氏家族成員中先后出了8位議員,以及多位知名的科學家、學者教授等。韓國慎氏家族中的富裕人家約占韓國的十分之一。
調研人員積極討論,為課題報告尋找可行性思路。大家就如何挖掘“源文化”打好文化旅游品牌進行探討,為潞村能建設成吳興新景點,獲旅游愛好者青睞而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