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民建會員企業“驚艷”杭州G20峰會
發布時間:2016-09-14 11:53:42
|
作者: 德清支部:沈均
G20文藝晚會上有這樣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夜涼如水,風徐來,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聲中,一把美輪美奐、光彩流轉的折扇,緩緩打開。看到這一幕,德清民建會員、“風徐來”竹扇制作工坊老板娘徐春英會心一笑:G20贈送給中外記者媒體包中的“王星記”禮品扇,正是由自己代加工的。
她介紹,他們工坊出品的扇子,一直傳承家族制扇工藝,主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去年北京申辦冬奧會代表團的禮品扇子也是出自他們工坊。這次承接了“王星記”禮品扇子的加工制作,靠得就是過硬的傳統手藝。
“整整一個月,每天不停,總共5000多把,8月25日完工送去。前兩天記者來莫干山采訪,手上拿的扇子,就是我們做的。”最后這句話,徐春英說得特自豪。
別看一把小小竹扇,材質可一點不馬虎。扇骨用的是山上起碼6年的淡水竹,扇面統統真絲。而一把扇子的26道工序,可全部是手工制作。尤其是扇面上的梅花、蘭花、竹子圖案,可都是工坊繪畫師傅手工一筆一畫描上去的,一個畫師每天要畫100多個扇面。
“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0多媒體記者,把我們莫干山的竹扇帶向了全世界。”雖然只是代加工,對于能參與盛會的幕后籌備,徐春英說做“無名英雄”也開心。
她介紹,他們工坊出品的扇子,一直傳承家族制扇工藝,主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去年北京申辦冬奧會代表團的禮品扇子也是出自他們工坊。這次承接了“王星記”禮品扇子的加工制作,靠得就是過硬的傳統手藝。
“整整一個月,每天不停,總共5000多把,8月25日完工送去。前兩天記者來莫干山采訪,手上拿的扇子,就是我們做的。”最后這句話,徐春英說得特自豪。
別看一把小小竹扇,材質可一點不馬虎。扇骨用的是山上起碼6年的淡水竹,扇面統統真絲。而一把扇子的26道工序,可全部是手工制作。尤其是扇面上的梅花、蘭花、竹子圖案,可都是工坊繪畫師傅手工一筆一畫描上去的,一個畫師每天要畫100多個扇面。
“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0多媒體記者,把我們莫干山的竹扇帶向了全世界。”雖然只是代加工,對于能參與盛會的幕后籌備,徐春英說做“無名英雄”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