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市委會發動全體會員為支持民建中央定點幫扶縣在今年實現脫貧,積極響應省委會《關于幫扶貴州黔西縣化屋村、元慶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方案》,湖州市委會完成10萬元的幫扶資金目標。市委會在全會發出倡議,以支部為單位募集資金。一時間,各支部迅速行動起來,第二天,就有一些支部全員參與完成捐資工作。市委會有三個直屬老年支部,作為一項全會性的工作,機關有責任向所有支部主委通知到位,但是作為對老年會員的照顧,市委會也同樣決定不向老年支部落實任務。辦公室打電話給直屬三支部的周復良主委,說明了工作意圖,然而,老先生的回復重重撥動了我們的心弦:我要捐資5000元,一定要!我就是想為會組織做點貢獻,盡點心意。我總覺得自己對會的貢獻不夠多啊。現在,年紀大了,更是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呀。我的心意,希望組織上能接受。
這一次,我們不忍再拒絕,這一次我們也無法再拒絕,這是一位老會員對組織的赤誠之心!
說一個“再”字,是因為老先生已經不止一次如此自愿主動付出。
以往多次的賑災捐資中,周復良所在的老年會員支部總是在最先行動之一中,市委會都表示老年會員可以不參加捐贈,但是每次統計后,老會員所在支部的捐款數甚至還超出了其他一些綜合支部的捐款數。周復良代表老會員說出了心里話:“雖然我們年紀大了,沒有能力再親赴災區參加抗震救災,但我們還是要盡一份力。退休金雖然不多,但多捐一些款就是對災區多一份的支援。我們心里有感激,感激有黨的好領導,我們心里更有愛,政府和群眾有困難時,我們樂于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一點貢獻。”
記得那次,因為要完成一項省委會關于老會員講會史、話傳承的記史工作,和辦公室干部到周復良家中做采訪。約好的時間,我們到老先生的家,還未坐下,就看到一疊厚厚的手寫稿捏在他手上。周復良說,這個稿子我準備了兩個月了,我怕在攝像鏡頭前會忘記說的事,所以事先仔細回憶了一下,寫了下來。但是年紀大了,終歸是記憶力差了,就怕說不好。我們安慰他:沒關系的,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記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我們會幫您剪輯的。然而,令我們吃驚的是,近兩個小時,老先生竟然把這自己手寫的近乎數千字的材料,斷斷續續卻終是沒有較大出入地復述了下來!92歲,一位92歲的老人,為了完成組織交給的一項工作,不遺余力地投入和付出,并竭盡全力地追求一種完美!
采訪完成,我們要走的時候,老先生突然問:這個攝像機是機關的嗎?我們說,不是的,是借的。老先生說:那么我想出點錢給市委會買個攝像機可以嗎?我們一聽吃了一驚:這機子老貴的,您老才多少退休金啊!那不行,絕對不行!這機子我們也是不常用的,不必添置,您老就不要掛心了。老先生又說,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總覺得這么多年來沒有為會組織做出過多大貢獻,你們就讓我盡點心意吧!但無論老人如何請求,我們都是硬著心腸拒絕了:這樣的真情,我們真的是無法安然承受。拒絕是因為感動,更是因為一份崇敬與愛。
加入民建61載,悠悠歲月,周復良老先生見證了民建的發展歷程,也踐行著民建的光榮傳統。他見過毛主席,他與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合過影,他擔任過多屆的政協委員,35年的支部主委崗位上,他更是奉獻了對組織全部的忠誠與熱愛。
周復良老先生對會組織唯一提過的一個請求是,希望市委會能把采訪他時的錄像送一份給他,以作紀念,趁他眼睛還能看清物事的時候,能靜靜重溫過往的歷史,刻錄像的光盤可以自己出資買。
寫到這里,我的眼中已是滿滿的瑩光:一個老會員,一個入會60多年的92歲老先生,他把自己的所有都無私地奉獻給了組織,還生怕做得不夠好,奉獻得不夠多,還生怕給組織帶來麻煩和不便,還生怕沾了組織一點點的福利。
他,恰如一面鏡子,對著他,我們可以照出自己內心的缺漏;
他,又是一個榜樣,對著他,我們可以學到民建人的好傳統。
寫在為貴州黔西化屋、慶元兩村幫扶脫貧捐資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