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市政協“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第四民主監督小組赴德清縣開展第二輪巡查監督。本次巡查不作特意安排,由小組人員自行選擇巡查點,確定了一個旅游景點區域和一個農村自然村舍區開展監督調研。
在德清下渚湖防風古鎮旅游區,監督組成員查看了景區設置的垃圾分類箱。從景區分布的垃圾箱點來看,其分布的量是充足的,密集度較高,景區中環境也非常整潔,無垃圾亂扔現象。但從垃圾箱的分類投放來看,存在不足的是分類箱的種類不夠,只設置了兩種,一是可回收垃圾箱,另一是不可回收垃圾箱,并且垃圾箱上沒有明顯的投放物標示,無色彩區分。監督組成員分析,此設置情況可能是因為與景點小鎮的設計配套而來。但監督組成員同樣認為,景區內設置垃圾箱,相應來說可在設置投放箱上增加“其他”垃圾箱,景區相應產生的垃圾一般以瓜皮果殼和飲料瓶等為多,而真正的有害垃圾類如電池、化學用品等較少,紙屑、奶制品紙盒等較多。垃圾箱應分類、分色、標示而設。在與景區內居民交流中,鎮政府對于垃圾分類的宣傳還是很到位的,居民也都知道垃圾分類這回事,有些居民也能主動積極響應。但作為還有位數不少的居民來說,總體意識上還未引起足夠重視,對于垃圾分類認識還不夠,平時居家生活也還是存在垃圾不分類,混裝打包一并扔棄現象。
在乾元鎮的一個農村自然村,監督組成員前后察看了幾戶農家,無論從村道和民居周邊環境看,都無亂扔垃圾和臟差現象,并且看到有清潔人員在清掃道路。村中每間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垃圾箱設置。與村民交談,也了解到村中的垃圾收集也較及時,每天都有兩次固定收集處置。但相對城鎮來說,農村居民的垃圾分類工作確實還存在一定距離。一是垃圾箱的設置單一,只有一個綠色箱,而無其他分類箱,村民無法分類投放;二是村民對垃圾分類的宣傳了解情況也較少。
走訪調研的結果還是令監督小組成員們欣喜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觀念正逐漸深入城鄉每個小區和居民的生活中,特別是鄉鎮衛生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有監督成員感嘆,農村的衛生情況有些地方甚至勝于城市的居民小區。當然作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推進工作,特別是在鄉鎮農村中,還有待于我們加大宣傳力度和工作力度,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