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葉培:自然風景區建設要防止“粗放化”、“商業化”、“城市化”
發布時間:2004-09-23 13:09:29
|
作者: 藍葉培
五·一假日期間,趁著天氣晴好,到麗水城南觀音巖游逛了一回。不逛不知道,一逛嚇一跳。位于麗水市區城南一里處的自然風景區觀音巖,與東側俊秀凝重的南明山比肩,又有大梁溪水淙淙環繞,天馬山屏蔽于后,加之東依天井嶺飛瀑、西賴官巖獅象二山緊緊拱衛,懸崖壁立,青山點黛,綠水裝綴,極富自然清雅之氣??删驮谶@樣一個美麗的景區里,它的人文景觀建設卻不堪入目:一是新鐫刻的摩崖石刻(指刻在山崖石壁上的字和畫像,成為風景區的人文景觀)泛濫成災,共有50處之多,且書者全是些離退休的老干部和民間書手,成了地地道道的“群眾書法展覽”,談不上什么書法藝術,與有中國特色的摩崖石刻的一般要求由名家書寫完全相違背;這些底級、缺乏內涵和品位的石刻,與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的要求相去甚遠。二是濫建寺廟,在這么一個景點里卻建了5個大小不一的廟宇,把一個具有山水靈氣的自然景區搞得烏煙瘴氣,封建迷信氣息彌漫。三是亂建餐館、歌舞廳、民宅等建筑物,景區內有民宅兩棟、餐館兩幢、歌舞廳一個(和一餐館相配套),一個本具清幽、雅逸、脫俗的山水自然景區,如今被這些新增的建筑破壞得不雅不俗、不倫不類。而事實上,與此相類似的現象在我市風景區中并不鮮見。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產業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可謂方興未艾。我市根據自身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和優勢,在《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2020)中確立了“積極推進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三產”的龍頭產業加以培植,加快各旅游景點的開發和人文景觀建設。像縉云仙都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脈,投資修建了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的黃帝祠宇,使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當前有些景區景點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對人文景觀的建設,卻出現了上述的“三化”現象,即“粗放化”、“商業化”、“城市化”,它嚴重破壞了自然風景名勝的整體景觀。
眾所周知,麗水的旅游產業優勢在于,自然生態環境破壞少,山清水秀,且有超塵脫俗、返樸歸真的休閑養生特點。這一特征也正好迎合了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的風景區建設:第一、應以自然為本,充分體現對自然環境的關懷。在具體實施建設過程中,重點以對環境保護為主,嚴格保護景區的自然景觀的完整風貌;同時根據生態旅游要求和歷史文脈適當開發建設人文景觀,充分體現自然、質樸、純真的品位。第二、高起點、高水準規劃建設。立足本土特色資源,放眼世界,放眼未來,確保風景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景觀建設要矢志不渝演繹生態主題,能體現高水準、高品位和生態特色;嚴厲禁止因急功近利而大興土木,底標準開發建設,在景區內濫建餐館、歌舞廳和各類宗教建筑物,大搞“城市化”、“商業化”。第三、不激不厲,穩步推進。對開發條件尚不成熟(如資金、技術、交通)的自然景區,不要急于求成,寧愿先擱著保護好,待時機成熟了再予以開發,防止一哄而上而粗放化建設。第四、抓住我市旅游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契機,動真格調整、改造、完善現有風景區的不足和缺陷。如觀音巖的摩崖石刻可把它磨掉,另請書畫名家、名人重新書寫,鍛造寶貴的文化遺產,為景區增輝添色;改善白云山森林公園的粗放型建設和管理;凡景區內的餐館、民宅、工廠等該搬遷的一律用剛性法律手段予以遷址和拆除,等等。以促進我市的旅游產業早日步入規范化、生態化、品位化的良性健康發展之路,進一步提高對游客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贏得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