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麗水市委會:政府應加大工作力度 加強我市產業集群培育
發布時間:2005-04-01 15:27:34
|
作者: 執筆:俞偉強、李慧春
世界各國中小企業的成功發展與產業集聚密不可分,麗水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產業集聚。近年來,我市園區工業發展很快,去年園區工業產值達到11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7%,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但工業園區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產業分布散、技術層次低、產業競爭力弱和土地利用粗放等,產業集聚程度較低。除云和木制玩具工業園區、青田經濟開發區等地企業間產業配套關系較密切外,其它多數園區主導產業不明顯,企業間沒有形成上下游配套、關系不緊密,只是企業的簡單扎堆,產業鏈短。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園區建設時間短,園區普遍缺少產業規劃,在加快發展的迫切心情下,項目引進有點“饑不擇食”,影響到園區競爭力提升。為此,建議政府調整園區產業發展思路,加強產業集群培育。
一是編制園區集群規劃。梳理現有產業,在《麗水特色制造業基地建設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五金機電、竹木制品、羽絨、鞋革、文教用品等集群趨勢較為明顯的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加快城市總規、土地利用總規劃、園區(開發區)規劃的銜接及產業布局整合,明確10個園區(開發區)各自產業功能定位,原則上一區確定1-2個重點產業,產業技術中心、物流中心、配套產業的發展空間要留足。統籌區域產業布局,提出產業布局調整實施方案,明確縣域產業發展重點,培育和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集中力量在縣域內重點培育  一、兩個特色主導產業,聚合各種生產要素,完善產業體系,把產業做大、做強;但要避免產業雷同,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后配套、鏈接緊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麗縉青區域可重點抓好皮革、五金機電、文教用品等產業的培育,松遂區域可重點抓好金屬制品業、食品加工業的培育,龍云慶可重點抓好竹木制品、汽配和木制玩具產業的培育。
二是加快園區設施建設。加快區內水、電、路、配套項目的建設進度,為產業集聚提供硬件保證。園區劃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建設標準廠房,鼓勵村集體用征地后返回的二、三產用地建設廠房。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創新融資方式,走合作開發之路,通過引進外來資金,配套用地的市場化運作等途徑,來調劑投入不足。
三是提高招商引資質量。認真研究溫臺等周邊地區近期出臺的優先發展類產業目錄和限制淘汰類產業目錄,爭取實現產業鏈招商。要抓大企業、大項目引進,帶動產業優化整合,推進產業升級。要抓政策落實,承諾的政策必須兌現,保護好企業發展積極性。對項目引進后隨之帶來的先進管理經驗、競爭理念、創新思維等企業文化和精神保護好、宣傳好、推廣好。抓管理考核,完善有關考核制度,突出對園區主導產業的考核力度,規定每個園區主導產業所占比重必須超過50%,并逐年增長。
四是推進企業集群的國際化經營。同時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產業鏈,引導集群區域內企業為跨國公司提供配套服務,充分借助跨國公司的技術、資金、人才和銷售網絡等優勢,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競爭力。推動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企業集群的衍生和繁殖能力,鼓勵企業集群突破地方區域發展的限制,走出國門,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五是完善產業組織體系。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成果轉化體系、區域產業技術支持體系和創新中介機構的建立。加快生產要素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培育,促進產業要素自由流動。完善教育體系,鼓勵本地大學研究與產業集群相關的技術,加強技工隊伍培訓。給予行業協會更多管理權,使協會在制定行業規則,引導企業自律,維護區域品牌方面發揮作用。
六是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出臺鼓勵創新的政策,運用政策手段鼓勵風險投資、技術共享、信息交流,形成創新氛圍。出臺鼓勵區域內的產業轉移政策,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保持原有企業隸屬關系不變,遷入地在用地、項目審批、稅費減免等方面優先支持,對企業上繳的稅收,在不損害遷出地政府原有收益的基礎上,增收部分遷入地和遷出地政府按比例分成。
 (該文系民建麗水市委會在市政協會議上的團體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