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殘疾人文體活動 切實履行政府的職責
發布時間:2005-09-10 15:00:15
|
作者: 浙江省麗水市殘聯理事長、民建麗水市委會主委 齊育華
殘疾人是弱勢群體,開展文體活動需要克服大量的困難和提供必要的幫助。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文明程度的提高,殘疾人的文體事業應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為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創造條件、加強指導,把殘疾人的文體活動積極地開展起來,使殘疾人在社會主義這個大家庭中,真正有地位、有作為。
一、活動開展的意義
文體活動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越來越引起大家關注的進步事業。這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做好這項工作意義非常重大,對殘疾人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自身能力提高的需要
殘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生活工作能力都比較弱,心理上往往存在著孤獨感和自卑感,許多本能作用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如果積極引導他們,擺脫思想上的束縛,參與更多的文體活動,加強人與人的交流與溝通:一是能使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隨著社會許多助殘扶殘活動的開展,使他們對今后生活充滿信心,不斷增強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二是能使他們不斷提高身體素質。殘疾人的殘疾有先天不足的,也有后天造成的,但通過醫學的許多實踐證明,只要不是重度殘疾的,有些殘缺的功能,通過強化訓練是可以達到一定彌補的。例如聾啞人的文藝表演,雖然聽不見,但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通過發揮器官感覺作用,表演動作同樣能達到正常人水平,“千手觀音”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有些體育運動,他們雖然是缺腿、缺手的,但通過艱苦的訓練,可以達到超能的水平。因此,殘疾人參加文體活動,不僅是給他們提供了精神食糧,而且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文明成果共享的需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通過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差別的縮少,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日新月異的大好形勢下,如何來實現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殘疾人事業與我省社會、經濟同步發展”戰略目標,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共同研究和解決,其中開展殘疾人文體活動,就是一項以往我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現已到不得不抓的時候了。這項工作,我省近幾年總體比較重視,但仍然存在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根據我省社會、經濟發展在全國領先地位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走在前列”的要求,殘疾人事業也必須走在全國的前列。因此,浙江的進步與發展,我們不能忘記殘疾人共享社會成果,否則我們的社會就不是全面發展,全面小康社會也就難以實現。
(三)和諧社會構建的需要
為適應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充分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構建和諧社會,既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又需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殘疾人的文體活動,是一項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文化進步的一大體現,是激勵人民群眾建設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為了使殘疾人不自卑,參與更多的各項社會活動,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社會公平、服務弱勢群體,多舉辦他們愿意參加的文體活動,多提供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服務需求。努力整合各種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文化共享工程,不斷拓展文化活動空間,并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群眾利益訴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清除不和諧因素,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讓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滿創造的活力,為順利完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歷史任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
殘疾人的文體活動開展與健全人的需求有不相一致的地方,加之以前不夠重視,更是困難重重。其中有主觀的認識問題,也有客觀現實條件的缺乏,需要我們今后著力去解決。
(一)認識不夠到位
思想重視不夠。由于世俗習慣的形成,殘疾人自身殘缺,參與文體活動,涉及多方面的問題。例如生活護理、指導教練、場地安排等。同時也有的人認為殘疾人因自身的束縛,也搞不出什么名堂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而且許多賽事也不是一個地方能搞起來的,等等。主觀認識不夠到位,沒有從為殘疾人更多參與提供方便,體現人道主義、共享文明成果、穩定社會大局等因素去考慮,從而導致一些地方殘疾人的文體活動成了死角,與當前青少年、老年人的各項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極不相協調。它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從思想上解決歧視問題。
經費投入不足。任何工作的開展都是需要經費支持的,經費是活動開展的最基本保障。但縱觀各地情況看,政府財政安排殘疾人文體活動經費還存在許多缺陷。一是認為殘疾人有就業保障金收入,保障金是政府性資金,安排殘疾人的文體活動經費,有相當地方是從保障金中列支的,這與《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省政府[2003]155令之精神,背道而馳,嚴重地影響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的開展;二是普遍感到殘疾人的文體活動是應付性活動,自身沒有多大的價值與意義,僅是為了參賽而已。因此,在安排經費上有著不夠重視的現象,這給涉及開展活動的部門造成困難不少,許多賽事活動因沒有獎金、補貼等,殘疾人積極性不高,取得成效不明顯。
(二)現實條件較差
設施建設落后。殘疾人文體活動的設施和一般的文體場所不一樣,具有它的特殊性,例如無障礙設施、電梯等;有的活動項目設施還需要特別的購置和建設。以上這些,各地都不具備條件,尤其是欠發達地區,不要說殘疾人活動的場所沒有,就是體育中心也沒有,開展文體賽事活動都是臨時借用相關院校和私人開設的場所,從而造成活動開展地點分散、指導困難、費用增加。
文體基礎較差。由于長期以來對殘疾人的文體工作的不夠重視,殘疾人自我參與和學習的意識較差,除中殘聯、省殘聯有組織的專業文體團體外,平時很難聽到有地方的團體組織,同時也很難看到有殘疾人喜歡愛好文體活動的。隨著殘疾人事業不斷發展,最近幾年開展的全國、全省的文體賽事活動,各地都是采取“地毯式”方式去物色人選。有許多殘疾人是第一次參加這些活動,既沒有一定的基礎條件,也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猶如大姑娘結婚第一回上轎。從選拔到比賽,什么都要從頭開始,有時因時間緊、經費缺,只能臨時抱佛腳,應付而已。這幾年各地雖然參與了上一級組織的相關賽事,獲得了一些榮譽,但賽事的水平都是比較低的。
三、做好工作的建議
為了高度重視殘疾人文體工作,讓更多的殘疾人參與各項文體活動,進一步提高文體水平,促進殘疾人事業更加全面健康的發展。特建議如下:
(一)列入議事日程
雖然近幾年有些地方對殘疾人的文體活動不夠重視,但中殘聯、省殘聯是把這項工作擺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中殘聯有專門的機構,配備有100多人搞殘疾人的體育工作。省殘聯有文體部,省財政配有專項經費。同時,省殘聯還組建了殘疾人演出藝術團,每年赴全國各地和國外文藝藝術交流,在國際國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2003年浙江省舉辦了全省殘疾人運動會;為備戰世界特奧會,我省從去年開始陸續舉辦了各類殘運選拔賽;今年我省又舉辦了殘疾人文藝匯報演出,為參加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篩選節目。總之,隨著殘疾人事業迅速發展,殘疾人的文體工作也有了良好的開端。為此建議,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順應時代要求,把殘疾人的各項事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緊密結合起來。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中一部分,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更要把弱勢群眾的各項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不斷推進殘疾人文體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大經費投入
文體活動是一項經費支出較大的項目,尤其是殘疾人的文體項目,支出更是大些,沒有財力的保障,活動是無法開展的。一是殘疾人文體活動的設施方面與健全的人不一樣,需要特別的設計,建議各地建設體育中心或文化中心項目時,應把殘疾人的特殊需要考慮進去。有可能的話,殘聯建設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中,把教育、康復、文體等方面的設施綜合設計,融為一體,既節約成本,又綜合利用,同時也方便殘疾人。例如康復訓練與文體訓練有許多是同類的器材。二是殘疾人參加各類的文體活動的工作經費,各級財政要舍得花錢,在當前《殘疾人保障金使用管理辦法》未修改之前,安排保障金作為文體活動費用是違規的行為,應予制止。否則,做了這件好事,又違反了相關規定,這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
(三)開展經常指導
殘疾人開展文體活動困難重重,除有一定外部條件外,仍需要相關部門在精神上的鼓勵和技術上的指導。由于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能力較低,自發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我們殘聯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要以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典型的事例開導他們,使他們樹立參與活動的信心和決心,真正做到殘疾人“自強、自立、自尊、自信”。殘疾人雖然身體有些殘缺,但要相信他們的精神不缺失,殘疾人創造的許多奇跡,使健全人難以想象和做到。文化體育部門要以對事業高度負責出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煩,耐心做好殘疾人文體活動的指導服務工作。近幾年,浙江在全國取了碩果累累的文體成績,就是廣大殘疾人和文體干部、專業技術人員付出辛勤勞動的結果。希望所有文體愛好者,工作者都來關心殘疾人的文體事業的發展,為他們的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