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八榮八恥”榮辱觀 爭做社會主義新公民
發布時間:2006-04-03 13:27:25
|
作者: 民建麗水醫衛支部 朱淑梅
胡錦濤總書記在3月4日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委員時提出的“八榮八恥”重要論述,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集中表達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心愿,反映人民心聲、代表人民意愿,贏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擁護,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成為社會各界共識。大力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夯實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為中上層人士的民建會員,要力爭走在前列,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才能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發活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共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和諧社會,需要全體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個社會才有穩定的內在秩序。一個精神缺失、進退無據、無所依憑的社會不可能構成和諧;一個榮辱顛倒、是非混淆、美丑錯位的社會無法實現和諧。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和道德風尚。 
“八榮八恥”涵蓋個人、集體、國家三者關系,涉及人生態度、公共行為、社會風尚,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鮮明指向。它是光輝的,又是樸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現實的。民建會員應加強學習,對照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弘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排頭兵和行家里手,不斷增強做好實際工作的本領。做腳踏實地的實干家和開拓者,勇當崗位創業的自強人,創造一流工作業績,力爭在工作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崗位業績上取得新成效。為整個社會作出榜樣。就需要從我們會員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八榮八恥”轉化為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