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六中全會精神 更好發揮黨派職能作用
發布時間:2006-12-06 14:32:43
|
作者: 齊育華
通過學習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報及人民日報社論,通讀《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本人深受啟發教育,收獲匪淺。現聯系黨派工作,結合《決定》精神,談點粗淺的思想認識。
一、學習《決定》意義重大
《決定》明確了到2020年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與任務,并提出了六個方面必須堅持的原則,內容涉及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思想文化道德建設、完善國家事務管理、調動社會積極因素、加強黨的領導等八個方面的總體要求。《決定》中的措施和辦法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操作性,既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又符合客觀發展規律要求。《決定》是今后長期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綱領性文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意義非常重大,不僅對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而且還為進一步加強黨派工作領導、更好發揮職能作用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和諧社會是黨派的本質要求
參政黨的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其目的是發揮全體成員的聰明、才智、優勢和特點,為社會進步與發展建言獻策,為人民群眾反映訴求,為黨委政府排憂解難。通過我們的努力,得到黨委的重視、社會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調動一切積極性,盡力解決一些可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從而讓社會更穩定、人民更團結、生活更富裕,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參政黨所做的這一切,正是《決定》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和目標。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也是參政黨的本質要求。我們一定要把自身的職能履行好,積極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去,把和諧社會構建的目標實現好,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共同創造美好和諧社會的明天。
三、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革命和建設不同的歷史時期,從一窮二白到繁榮富強,從人民群眾的生活溫飽到基本實現小康,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使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排除障礙,克服困難,少走彎路,加快發展,需要黨的英明決策,科學的把握。正當我國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總體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日益殷實,中共中央果斷決定召開了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這是非常及時、合乎民心的,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有力的舉措,也是歷史發展前進中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決定》貫徹好、維護好,和諧社會構建好。
為了更好貫徹落實《決定》的精神,參政黨參與更多和諧社會的構建活動,應在學、用、思三字上做好文章。
(一)聯系思想學。思想是先導,是內在動力,學習《決定》不能空對空,一定要聯系自己的思想,找出問題學。例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有什么聯系,是必不可少的,還是可有可無的;堅持依法治市、建設法制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是相輔相成的,還是孤立對立的;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文化道德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有哪些內在聯系和區別,等等。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對立統一的思維,在學習中加以理解,融會貫通,學好用活。
(二)發揮職能用。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以致用。我們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要聯系本職工作,把學到的東西用于實際,這才是有的放矢和有效的學習。例如,對黨派工作而言,既然和諧社會構建是黨派的本質要求,那么如何在具體工作中更好地操作與運用,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職能,并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選擇一些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并通過努力做得到、見效快的問題,開展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社會服務活動,提出意見與建議或給予困難的幫助與扶持,為和諧社會構建獻計出力。
(三)謀求發展思。為了社會的進步,除努力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以外,仍十分需要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前瞻的思考與科學的分析,歷史的車輪才能不斷推向前進。為此,這就給我們參政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停留在就事論事的水平上參政議事,一定要拓展視野、放眼世界,對問題既要有微觀的分析,也要有客觀的思考,既要理論聯系實際,又要對發展規律進行探索。謀求發展,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子。這幾年各民主黨派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還不夠,應進一步調動骨干的積極性,特別是那些文化層次高、專業能力強的同志,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新情況,開展更多的研究,提出更好的意見與建議,給黨委、政府決策參考,為麗水和諧融入、跨越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民建麗水市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