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現行管理模式 加強環衛保潔力度 提升市區城市形象
發布時間:2009-11-13 14:19:10
|
作者: 民建麗水市委會
麗水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為蓮都區行政區域,城區面積157.57平方公里(未包括富嶺和水閣),轄4個街道辦事處、22個社區,36個城中村,城區常住人口大約25萬人。 街道面積221萬平方米(共35條)、無物業公司管理的居民區及小巷里弄面積68萬平方米,城中村面積141萬平方米,公園廣場(包括防洪堤)面積73萬平方米(共7個),內河河道面積16萬平方米(共5條長27公里),公廁50座,城區中心區域日產垃圾433噸。
根據《麗水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三條“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規定,麗水市城區環境衛生保潔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四塊:市環衛處負責城區35條街道及50座公廁保潔;6個公園廣場主要由市政處、園林處兩個單位負責;市水利發展公司負責5條內河河道及防洪堤;無物業公司管理的居民區由街道和城中村負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對影響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行為進行行政執法。
市區保潔經費來源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是街道、公園廣場、內河河道的保潔經費基本由政府財政負擔;二是環衛部門收取一定的衛生費來補充保潔經費的不足;三是政府對城中村進行適當補助,不足部分由村集體自籌。
隨著市區城市建設的推進,功能的逐步完善,政府部門正逐步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對關系民生的環境衛生保潔投入逐年增加。市區各職能部門和蓮都區政府為市區的街道、公園、內河及防洪堤和社區的衛生保潔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市區衛生狀況,提高了生活環境質量。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越來越高,近幾年來,市區環境衛生保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了出來。
一、體制機制、政策制訂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現行公共設施建設與管理合一,不能適應專業化管理需要;二是現行環衛保潔體制不夠順暢,保潔模式有待改進;三是環衛保潔市場化進程緩慢;四是資金保障機制不夠完善;五是現行市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不夠完善,2006年我市制定了《麗水市城市市容與環境衛生管理辦法》,但該辦法中“環境衛生管理”章節內容比較原則,對“治理規劃、設施建設、垃圾清運、收集、運輸、處置等”未作細化,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六是社區和城中村環境衛生實行兩套機制管理,不利用統一管理;七是保潔質量標準和考核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
二、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垃圾中轉站建設比較滯后;二是環衛車輛配置較落后,難以達到國家級衛生城市對車輛配置的要求;三是建筑物和構筑物外立面缺乏管理,影響市容美觀和整潔;四是市區建筑垃圾堆放無序,清理不及時;五是城中村環境衛生狀況較差。
以上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是管理手段陳舊、簡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宣傳教育手段沒有得到綜合運用和相對較薄弱,管理模式停留在經驗式管理、問題式管理、運動式管理、突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上;二是多頭管理,造成互相扯皮和衛生死角,既做不好工作,又造成資源的浪費;三是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和城中村撤村建居及城區擴大等各種原因,部分市民環衛公德意識較差;四是政府財力有限,保潔資金缺口難以解決。
為了我市在城市衛生保潔方面早日達到全國衛生城市的要求,力爭2011年實現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目標,我會在城區衛生保潔方面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理順環衛保潔管理體制,實行清掃與清運分離,清掃統一歸口蓮都區;市環衛處負責從垃圾中轉站到填埋場的清運作業,采取一把掃帚到底,以改變目前五把掃帚搞衛生、職責劃分不清晰、發現問題靠投訴、解決問題靠突擊的現狀,實現由變動為主動、由塊管轉條管、由粗放到精細的管理格局。二是理順建設與管理體制,整合部門資源,實行建、管分離,采取行業管理,努力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
二、完善政策制度,促進環衛事業健康發展。一是修訂完善《麗水市城市市容與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并根據我市實際適時出臺《麗水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從而與上級相關的法規相銜接。二是抓緊制定《麗水市區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彌補法規空缺,做到執法有據,使市區建筑垃圾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三是編制城市各類保潔作業服務的操作規程、質量標準、考評制度,加強保潔行業管理制度建設,形成一套以法規為依據,標準、規范配套齊全的保潔行業管理制度體系,改變保潔行業各類專業作業服務質量缺標準、操作缺規程、考評缺制度的滯后局面,推進保潔行業規范發展。四是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應盡快出臺戶外廣告專項規劃,明確各區塊戶外廣告設置標準、要求等內容。對建筑物和構筑物外立面清洗和保潔制定管理規定,對流動攤點、廣告設置制定管理規范。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抓緊落實建設用地,加大財政投入。政府應根據目前垃圾中轉站的布局狀況,抓緊落實建設用地和建設資金,新建水東、水南等五個區塊垃圾中轉站,完善環衛設施建設,減輕環衛作業壓力。二是加強規劃,統籌安排。今后規劃建設的垃圾中轉站,其建設用地要與城市道路和綠地同步征用,分步實施;在商住用地范圍內規劃建設的垃圾中轉站應在土地出讓時作為前置條件,予以明確。三是改造設施,提高標準?,F有的非壓縮性中轉設施要逐步進行改造;現有的中轉站用房要逐步美化,提高檔次;新建的中轉站要適當提高標準和檔次,與城市市容市貌相適宜。
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推行保潔市場化運作進程。積極培育城市保潔市場主體,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保潔市場,采取“公司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模式,統一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清掃保潔隊伍,提高保潔市場化水平。
五、建立公開制度,促進市區保潔水平進一步提升。建議政府對市區街道、公園、內河河道、社區保潔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公開,使市民了解由政府公共財政負擔的公共設施的保潔投入情況,以及由市民自己負擔的社區保潔經費支出情況,并組織和發動廣大市民群眾參與市區保潔效果的評比和考核,使環境衛生的長效管理落到實處。
六、建立聯動機制,提高城市保潔水平。加強市環衛處、蓮都建設分局、市行政執法局等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和協調,建立健全管理與執法聯動機制。建議在耐心教育的基礎上,加大對市民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促使市民逐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
七、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市民環境衛生意識。一是宣傳、廣電、社區等部門加強保潔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市民環境衛生意識。二是通過開辟公益廣告、專題宣傳欄目等方式加強宣傳,提高市民整體素質,培養社會公德,提升市區城市形象。(楊佳)
根據《麗水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三條“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規定,麗水市城區環境衛生保潔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四塊:市環衛處負責城區35條街道及50座公廁保潔;6個公園廣場主要由市政處、園林處兩個單位負責;市水利發展公司負責5條內河河道及防洪堤;無物業公司管理的居民區由街道和城中村負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對影響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行為進行行政執法。
市區保潔經費來源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是街道、公園廣場、內河河道的保潔經費基本由政府財政負擔;二是環衛部門收取一定的衛生費來補充保潔經費的不足;三是政府對城中村進行適當補助,不足部分由村集體自籌。
隨著市區城市建設的推進,功能的逐步完善,政府部門正逐步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對關系民生的環境衛生保潔投入逐年增加。市區各職能部門和蓮都區政府為市區的街道、公園、內河及防洪堤和社區的衛生保潔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市區衛生狀況,提高了生活環境質量。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越來越高,近幾年來,市區環境衛生保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了出來。
一、體制機制、政策制訂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現行公共設施建設與管理合一,不能適應專業化管理需要;二是現行環衛保潔體制不夠順暢,保潔模式有待改進;三是環衛保潔市場化進程緩慢;四是資金保障機制不夠完善;五是現行市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不夠完善,2006年我市制定了《麗水市城市市容與環境衛生管理辦法》,但該辦法中“環境衛生管理”章節內容比較原則,對“治理規劃、設施建設、垃圾清運、收集、運輸、處置等”未作細化,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六是社區和城中村環境衛生實行兩套機制管理,不利用統一管理;七是保潔質量標準和考核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
二、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垃圾中轉站建設比較滯后;二是環衛車輛配置較落后,難以達到國家級衛生城市對車輛配置的要求;三是建筑物和構筑物外立面缺乏管理,影響市容美觀和整潔;四是市區建筑垃圾堆放無序,清理不及時;五是城中村環境衛生狀況較差。
以上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是管理手段陳舊、簡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宣傳教育手段沒有得到綜合運用和相對較薄弱,管理模式停留在經驗式管理、問題式管理、運動式管理、突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上;二是多頭管理,造成互相扯皮和衛生死角,既做不好工作,又造成資源的浪費;三是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和城中村撤村建居及城區擴大等各種原因,部分市民環衛公德意識較差;四是政府財力有限,保潔資金缺口難以解決。
為了我市在城市衛生保潔方面早日達到全國衛生城市的要求,力爭2011年實現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目標,我會在城區衛生保潔方面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理順環衛保潔管理體制,實行清掃與清運分離,清掃統一歸口蓮都區;市環衛處負責從垃圾中轉站到填埋場的清運作業,采取一把掃帚到底,以改變目前五把掃帚搞衛生、職責劃分不清晰、發現問題靠投訴、解決問題靠突擊的現狀,實現由變動為主動、由塊管轉條管、由粗放到精細的管理格局。二是理順建設與管理體制,整合部門資源,實行建、管分離,采取行業管理,努力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
二、完善政策制度,促進環衛事業健康發展。一是修訂完善《麗水市城市市容與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并根據我市實際適時出臺《麗水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從而與上級相關的法規相銜接。二是抓緊制定《麗水市區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彌補法規空缺,做到執法有據,使市區建筑垃圾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三是編制城市各類保潔作業服務的操作規程、質量標準、考評制度,加強保潔行業管理制度建設,形成一套以法規為依據,標準、規范配套齊全的保潔行業管理制度體系,改變保潔行業各類專業作業服務質量缺標準、操作缺規程、考評缺制度的滯后局面,推進保潔行業規范發展。四是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應盡快出臺戶外廣告專項規劃,明確各區塊戶外廣告設置標準、要求等內容。對建筑物和構筑物外立面清洗和保潔制定管理規定,對流動攤點、廣告設置制定管理規范。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抓緊落實建設用地,加大財政投入。政府應根據目前垃圾中轉站的布局狀況,抓緊落實建設用地和建設資金,新建水東、水南等五個區塊垃圾中轉站,完善環衛設施建設,減輕環衛作業壓力。二是加強規劃,統籌安排。今后規劃建設的垃圾中轉站,其建設用地要與城市道路和綠地同步征用,分步實施;在商住用地范圍內規劃建設的垃圾中轉站應在土地出讓時作為前置條件,予以明確。三是改造設施,提高標準?,F有的非壓縮性中轉設施要逐步進行改造;現有的中轉站用房要逐步美化,提高檔次;新建的中轉站要適當提高標準和檔次,與城市市容市貌相適宜。
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推行保潔市場化運作進程。積極培育城市保潔市場主體,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保潔市場,采取“公司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模式,統一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清掃保潔隊伍,提高保潔市場化水平。
五、建立公開制度,促進市區保潔水平進一步提升。建議政府對市區街道、公園、內河河道、社區保潔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公開,使市民了解由政府公共財政負擔的公共設施的保潔投入情況,以及由市民自己負擔的社區保潔經費支出情況,并組織和發動廣大市民群眾參與市區保潔效果的評比和考核,使環境衛生的長效管理落到實處。
六、建立聯動機制,提高城市保潔水平。加強市環衛處、蓮都建設分局、市行政執法局等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和協調,建立健全管理與執法聯動機制。建議在耐心教育的基礎上,加大對市民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促使市民逐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
七、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市民環境衛生意識。一是宣傳、廣電、社區等部門加強保潔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市民環境衛生意識。二是通過開辟公益廣告、專題宣傳欄目等方式加強宣傳,提高市民整體素質,培養社會公德,提升市區城市形象。(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