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說的就是初春的綿綿春意了。在這杏花盛開的春意中,3月9日,在市委會齊育華主委、周利光委員的帶領下,民建麗水商貿支部組織會員赴縉云參加“走訪會員企業家夏霞,賞煙雨杏花,觀河陽古村”活動。
會員們首先來到商貿支部會員夏霞的企業——大唐婚慶縉云分店,齊主委和周利光代表市委會對夏霞進行了慰問,夏霞表示感謝民建市委會領導的關心,并對企業在縉云的運營情況進行了介紹。
隨后,大家來到聲名遠播的杏花村、博士村¬——縉云舒洪鎮姓潘村。姓潘村全村人口2000多人,800多戶,因家家戶戶門前屋后都種有杏花,因此被攝影人稱為“杏花村”;又因為先后出了15名博士、博士后,而被人稱為“博士村”。全村共有5000多株杏花樹,主要分布在穿村而過的貞溪兩岸,杏花一般都在每年的3月份開花,花期一周左右。
離開杏花村,大家又來到縉云的另一個千年文化古村——河陽古村。河陽古村距離縉云縣城不到15公里,沿途兩側多是農村常見的磚混小樓。河陽村有1100多年的歷史,全村有90%以上的村民姓朱。朱氏一脈的始祖朱清源、朱清淵兄弟為避五季之亂,在唐朝末期,從河南信陽遷至杭州,后又遷居縉云,取“河南信陽”各一字為此處山水命名,河陽村就此得名。
走進河陽村,只見“十八間”大院錯落有致,青磚白粉墻,馬頭墻高聳氣派,古壁畫、古詩詞比比皆是;內部畫棟雕梁,寬敞明亮。河陽村至今仍保存著明清古建筑1500余間、15個古祠堂、6個古廟宇、一座清代五孔大橋。這里古建筑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實為少見。單是答樵路就有32個馬頭墻,黛瓦白墻,一字排列,像群馬奔騰、仰天長嘯,氣勢非凡。
離開縉云,會員們紛紛為我們麗水有保存這么好的古村落、有這么好的 “小橋流水人家”而感嘆,其實我們身邊不缺美景,不缺文化傳承,只缺我們如何更好的去包裝和宣傳。作為民建會員,我們將盡自己微薄之力,支持麗水旅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