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民建思想理論建設研討班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14-07-02 16:04:03
|
作者: 民建麗水綜合一支部 林莉軍
5月26—29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4天的民建全省思想宣傳理論建設研討班的學習,主要收獲如下:
一、更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本期培訓班,課程安排緊湊,大家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從中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新知識,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使我們堅定了政治信念,加強了政治理論素養,培養了政治鑒別力和思想洞察力,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我們今后更好地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結交了朋友,增進了友誼。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來自各市、區的民建優秀會員,都是各單位的骨干和精英。大家本不相識,通過培訓班這一平臺,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建立了聯系,增進了友誼,為今后進一步往來與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培訓班,認識了這次講課的各位老師、領導,領略了他們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民建會員的關心、關注、愛護和幫助,讓我倍感溫馨。
此次培訓,也讓我有了以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充分認識到不斷學習的重要性。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如果不學習、不讀書,就有可能落伍掉隊,更談不上什么創新和發展。因此,要增強自覺學習意識,要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捕捉到更多的有價值有用的信息和知識。
浙江大學段治文教授的一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當前形勢任務》課程,用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告訴學員們在發展的背后就是轉換思想,關心政治。他希望學員們不要死讀書本上的東西,要把書上的與外界相結合,學會關心當前形勢。他認為毛澤東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創新型人才。他講毛澤東、講北大、講北大校園的文化奇觀——兼容并包。會員們都被他的博學廣識所折服,都瞪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了一個字。
“這個老師講課太牛了,我怎么感覺剛坐下沒多久就結束了。”從同學們的交談中也不難看出段治文教授上課藝術的獨特魅力。
講座現場反響熱烈,精彩之處時有掌聲響起。所有人都沉浸在中國發展的故事里。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形勢與政策讓學員們獲益良多。
二、充分認識到新媒體輿情研判與宣傳策劃的重要性。新華社浙江分社副社長、總編輯何玲玲的專題講座《新媒體輿情研判與宣傳策劃》,非常精彩和生動。在講座中,何玲玲從面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態度、引導輿論的前提、如何開好新聞發布會、如何形成正效應的改革探索、面對突發事件的信息應對措施等方面,通過發生在浙江的相關突發事件案例的透徹分析,對新媒體時代如何正確應對突發事件進行了親切、清晰、專業的講解。
“把好的事情說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說。”何玲玲強調,在面對突發事件,要迅速回應,真誠表態,快速處置;要注重輿情研判,注重設置議題,打好主動仗,更要體現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只有“真實、真心、真誠”, 充分滿足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才能使真相跑在謠言前面,使矛盾得到及時化解。
三、充分認識到攝影技巧在新聞中的重要性。浙報集團圖片中心裘志偉主任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專業的講解讓學員們大開眼界。新聞攝影首先要學會欣賞,欣賞是為了更好的借鑒。一張好的新聞照片不在于有多高超的拍攝技巧,而在于你想用它來表達什么。學員們一邊聽,一邊認真記筆記,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投影儀播放的一張張精彩圖片。
裘志偉說 :“豐富的表情、夸張的動作、人與人的情感呼應,抓住了這些生動的細節就是一張好照片,相信你們都能做得更好”。一堂課上了2個多小時,大家都意猶未盡,直呼時間過的太快了。
雖然四天的學習時間很短,但是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不但在理論上使自己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開闊了視野;同時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飛躍,感情上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人生觀、世界觀也有了深刻的變化。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積極消化吸收鞏固學習成果并努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以及參政議政的水平和能力。
一、更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本期培訓班,課程安排緊湊,大家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從中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新知識,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使我們堅定了政治信念,加強了政治理論素養,培養了政治鑒別力和思想洞察力,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我們今后更好地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結交了朋友,增進了友誼。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來自各市、區的民建優秀會員,都是各單位的骨干和精英。大家本不相識,通過培訓班這一平臺,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建立了聯系,增進了友誼,為今后進一步往來與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培訓班,認識了這次講課的各位老師、領導,領略了他們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民建會員的關心、關注、愛護和幫助,讓我倍感溫馨。
此次培訓,也讓我有了以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充分認識到不斷學習的重要性。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如果不學習、不讀書,就有可能落伍掉隊,更談不上什么創新和發展。因此,要增強自覺學習意識,要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捕捉到更多的有價值有用的信息和知識。
浙江大學段治文教授的一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當前形勢任務》課程,用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告訴學員們在發展的背后就是轉換思想,關心政治。他希望學員們不要死讀書本上的東西,要把書上的與外界相結合,學會關心當前形勢。他認為毛澤東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創新型人才。他講毛澤東、講北大、講北大校園的文化奇觀——兼容并包。會員們都被他的博學廣識所折服,都瞪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了一個字。
“這個老師講課太牛了,我怎么感覺剛坐下沒多久就結束了。”從同學們的交談中也不難看出段治文教授上課藝術的獨特魅力。
講座現場反響熱烈,精彩之處時有掌聲響起。所有人都沉浸在中國發展的故事里。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形勢與政策讓學員們獲益良多。
二、充分認識到新媒體輿情研判與宣傳策劃的重要性。新華社浙江分社副社長、總編輯何玲玲的專題講座《新媒體輿情研判與宣傳策劃》,非常精彩和生動。在講座中,何玲玲從面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態度、引導輿論的前提、如何開好新聞發布會、如何形成正效應的改革探索、面對突發事件的信息應對措施等方面,通過發生在浙江的相關突發事件案例的透徹分析,對新媒體時代如何正確應對突發事件進行了親切、清晰、專業的講解。
“把好的事情說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說。”何玲玲強調,在面對突發事件,要迅速回應,真誠表態,快速處置;要注重輿情研判,注重設置議題,打好主動仗,更要體現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只有“真實、真心、真誠”, 充分滿足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才能使真相跑在謠言前面,使矛盾得到及時化解。
三、充分認識到攝影技巧在新聞中的重要性。浙報集團圖片中心裘志偉主任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專業的講解讓學員們大開眼界。新聞攝影首先要學會欣賞,欣賞是為了更好的借鑒。一張好的新聞照片不在于有多高超的拍攝技巧,而在于你想用它來表達什么。學員們一邊聽,一邊認真記筆記,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投影儀播放的一張張精彩圖片。
裘志偉說 :“豐富的表情、夸張的動作、人與人的情感呼應,抓住了這些生動的細節就是一張好照片,相信你們都能做得更好”。一堂課上了2個多小時,大家都意猶未盡,直呼時間過的太快了。
雖然四天的學習時間很短,但是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不但在理論上使自己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開闊了視野;同時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飛躍,感情上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人生觀、世界觀也有了深刻的變化。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積極消化吸收鞏固學習成果并努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以及參政議政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