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的資金在哪里
發布時間:2004-08-19 09:18:01
|
作者: 民建臺州市委會直屬支部主任、工行臺州市分行計財處副處長何賽英
一、臺州金融業的“低谷”來了
今年以來(到六月末),臺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137.68億元,比年初增加63.65億元,而去年同期增加179.45億元,增加額比去年同期減少115.80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920.39億元,比年初增加80.80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1.23億元。從區分對公和儲蓄看,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對公存款余額512.99億元,比年初減少0.18億元,增加額比去年同期減少89.05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607.95億元,比年初增加64.93億元,增加額比去年同期減少25.04億元。臺州金融機構存款增量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低谷”和“拐點”。那么,臺州的資金在哪里?宏觀調控下,“拐點”的主導因素是什么?金融機構又將面臨著怎樣程度的“考驗”?圍繞以上問題我們展開了專題調研。
二、受銀根收縮影響,我市資金緊張問題凸現,政府性項目資金鏈斷裂
(1)資金短缺現象嚴重凸現。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比3月末僅增加6.96億元,而去年同期的增加額為78.56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78.2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0.85億元。顯然,信貸緊縮的效果十分明顯,絕大部分貸款主體已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取信貸資金,企業生產和工程建設受到嚴重的制約。綜合數據顯示,二季度全市企業融資景氣指數為104.3,比一季度下降20.5點。由于融資困難,企業流動資金趨于緊張,貨款拖欠增加。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和貨款拖欠景氣指數分別為117.7和103.1,逼近景氣臨界點,極易引發新的三角債。(2)民間借貸資金開始活躍,部分地區的民間借貸利率已達一分利。(3)政府性項目資金鏈斷裂。由于資金嚴重短缺,部分企業的還款壓力很大,缺乏后續資金來源,一些建設項目特別是政府性項目已處于停頓狀態(政府性項目攤子已大大超過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面臨著資金鏈斷裂??半拉子工程產生??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增加等危險。據對全市74個項目的調查表明,總投資為354.58億元,銀行貸款余額為60.91億元,其他途徑籌資76.53億元(包括已落實的追加資金),目前的資金缺口為217.14億元,而且企業反映,從目前來看,基本上已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在如此大的資金缺口中,有些項目涉及到公眾工程,已上馬,反過來倒逼政府繼續投入。無奈之下政府又竭力在銀行的存款大戶中直接融資,甚至以某某企業存款為籌碼試圖獲取銀行貸款。
--如果按照貸款的派生存款率15%計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比去年同期少放貸60億元,直接減少派生存款9億元。
--據對某金融機構有貸戶中涉及基礎設施、化工、工藝品等各行業的五家企業的民間直接融資情況所作的調查,融資金額達3077萬元,融資利率在6%0-10%0之間。如果按照這五家貸款企業貸款額在該金融機構當年貸款中所占的比例并以10%的折扣(假設10%的有貸企業涉及民間融資,而不包含有貸戶以外企業的民間融資)的計算,則該金融機構貸款企業參與民間融資的總量為18.13億元;以此類推,臺州全部金融機構中的有貸戶涉及民間融資104.32億元。
--以某金融機構為例,并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政府為解決半拉子工程等在存款大戶中直接融資,減少該金融機構存款6.33億元;如果按該金融機構在全市存款總規模的比例推算,則涉及全市金融機構存款28.90億元。
三、國家對土地監控力度的加大,既使得靠賣土地歸還銀行貸款的政府性項目的還貸能力弱化,又直接減少了銀行存款來源
近年來,政府性項目攤子大大超過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往往寄希望于靠賣土地歸還銀行貸款。而土地凍結至少半年,直接使這一渠道受阻。在以上被調查的臺州74個項目的統計,計劃利用土地轉讓來還款的占57.08%,因此這些到期貸款對企業和銀行都將形成沉重的壓力。
--同時,本次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土地出讓(包括協議出讓和招拍掛出讓)103.2公頃,占去年的5.15%;涉及金額4.57億元,占去年77.27億元的5.91%。顯然,這直接減少全市金融機構的存款來源34.07億元(假定去年上下半年均衡;并前提為:相對與去年來說)。
四、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要素成本提高,“高進低出”的價格走勢不斷壓縮工業企業的獲利空間,使生產增長與效益提高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去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呈現持續性大幅上漲,盡管目前部分原材料如鋼材、水泥等價格有所回落,但原材料總體價格走勢仍在上升。1-6月全市全部原材料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5.1%。與此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僅比去年同期上漲3.1%?!案哌M低出”的價格走勢不斷壓縮工業企業的獲利空間,使生產增長與效益提高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和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
--假如與原材料價格上漲15%想匹配,那么全市今年1-6月實際工業銷售產值應增加81.92億元,按照上半年實際工業銷售產值利稅率計算,全市實現工業利稅總額則應增加6.29億元。也就是說由于這一因素,使得全市金融機構存款減少6.29億元。
五、今年上半年財政供養機構以及自收自支機構因增資而補發工資達5-6億元,在股市和樓市在近期并不看好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增幅仍然回落
--按照財政報表歸集的全市財政供養人口13.43萬人和自收自支人口0.53萬人,以及每人每月補發500元計算(從年初開始),全市上半年因增資而補發工資達4.2億元,加上一些機構去年未補發部分在今年到位,以及財政報表未歸集而實際上增資并補發部分,上半年實際補發工資在5-6億元以上。這部分資金直接從對公存款中分離出來,減少了全市金融機構對公存款5-6億元(這些機構大多在四家國有銀行開戶)。
面對今年上半年以來股市和樓市并不看好的形勢,全市居民儲蓄存款增幅卻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個百分點。其原因主要有:(1)臺州個私經濟比較發達,儲蓄存款相當一部分是生產性資金,在資金面緊張時期從銀行撤離;(2)民間資金流動趨于活躍,吸引了部分存款;(3)消費需求比較旺盛,物價上漲幅度較大,促使部分儲蓄存款進入消費領域;(4)臺州居民投資意識較為濃厚,在股市并不樂觀、以及臺州房價已經走高而升值空間微弱的情況下,許多市民選擇外地購房,上海周邊、江蘇、南京以及長江以北的低價小區、商鋪紛紛來臺州設點銷售,吸引了不少臺州民資。
以上因素合計減少臺州金融機構存款總量182.58億元。
六、幾點啟示
(一)從當地經濟看,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急需轉變. 由于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未能改變,在某些方面甚至進一步加劇,使得生產要素的硬約束越來越突出,區域經濟發展難度較大。主要表現在:(1)電力等能源消耗的增幅遠高于經濟增幅。2003年,在拉閘限電的情況下,全市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0.5%,遠高于生產總值14.9%的增長幅度,1999-2003年,全市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19.6%,而同期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僅為12.9%。(2)投資效益下降。2003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的固定資產投資為3880元,比上年上升683元,上升幅度為21.4%,比2000年上升1217元,上升幅度達45.7%。(3)經濟快速增長所消耗的土地資源在大量增加。1998-2000年,全市的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0%,平均每年減少耕地1315畝;而2001-2003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6%,平均每年減少耕地20830畝。當然,由于經濟規模的逐年擴大,經濟每增長1%所占用的耕地面積可能會有所增加,但依靠耕地的大量釋放和粗放利用所帶來的生產總值增長的方式是難以為繼的。因此,在全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快速增長期后,臺州這種生產要素供求緊張的局面會越來越嚴峻,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十分迫切。
(二)從銀行方面看,忽視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要求,對“超負荷”的政府性項目“競相追逐”的局面必須“引以為戒”。
去年各項“超負荷”的政府性項目還是各商業銀行“競相追逐”的對象,而今年卻成了“燙手山芋”。據對全市各銀行的不完全統計,今年到期的政府性項目貸款約占40%,這些貸款在沒有宏觀調控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逐筆籌集資金進行周轉,或通過土地拍賣收入歸還,而今年的情況是,許多貸款在歸還后,由于不符合銀行對貸款主體的新要求,無法重新借款,貸款主體難以完成資金周轉,他們表示,在銀行不續貸的情況下,將不歸還貸款;但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又面臨著政策限制的高壓線,無法滿足續貸的要求,許多項目成為“半拉子”工程,銀行也面臨不良貸款迅速上升的局面。這,也正是今年以來我市金融機構面臨著存款嚴重“滑坡”的同時所經受的又一嚴峻考驗。
如果說政府約束機制的不健全是問題的根本因素,那么商業銀行放款沖動的軟約束是造成政府性項目從“擴張”走向“短缺”的條件因素。由于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考核指標主要是存貸款、利潤和不良貸款,這客觀上要求銀行不斷做大,賺取利差、稀釋不良貸款率,從而形成放款沖動。政府性項目,由于背后依靠的是政府,而政府擁有土地這一獨特的資源,銀行以土地作質押似乎風險很小,因此銀行的放款沖動為政府的投資沖動推波助瀾,貸款大投放由此而生。較多的經濟泡沫導致經濟失衡,宏觀調控只是“導火線”罷了。
七、一個值得注意的比較
今年1-6月,在臺州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量中(我們將浦發、光大、興業、商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六家歸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系列,工、農、中、建四家為國有銀行系列),股份制商業銀行各項存款增量為33.95億元,其中對公存款增5.42億元,儲蓄存款增28.53億元;相比之下,國有銀行的各項存款增量為28.49億元(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83.92%),其中對公存款負增長5億元(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相差10.42億元),儲蓄存款增33.49億元(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117.39%)。
以上數據表明,臺州股份制小商業銀行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更能經受宏觀調控的考驗。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這些股份制商業銀行介入基礎設施以及政府性項目的程度小,資產負債結構比例較為合理;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尤其是臺州商行和幾家信用社)一直以來注重反哺臺州活躍的個私經濟環境,在個私經濟客戶群中求生存,堅持以“積數掛鉤”形成較為良性的引存(吸收低成本存款)放貸機制。 輔報告部分:
臺州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其他突出問題(與溫州、嘉興、紹興比較)
與溫州、嘉興、紹興相比,臺州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突出優勢:一是工業經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初步形成了產業門類完備、支柱行業突出、輕重工業結合、行業配套協作緊密、專業市場支撐較大、產品競爭有比較優勢。二是臺州作為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從而使臺州的經濟體制比較靈活,經濟活力較高,市場化程度較深,經濟增長的先發性較強,民間資本比較雄厚,區域經濟對市場的適應能力較強。 但我們必須看到的是,臺州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趨突出:
(1)從資源要素看,土地、電力、水資源的緊缺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長期并存。由于受土地資源供應不足和國家加大對建設用地的監控力度的雙重影響,臺州建設用地需求和實際供應能力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這種矛盾抬高了土地價格、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惡化了投資環境,影響招商引資、加劇資本外流和產業轉移。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全市因拉閘限電損失電量分別達5.3億千瓦時和4.12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8%和23.3%。電、水資源的嚴重短缺,給全市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2)民營機制優勢逐步弱化。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區,如在浙江民營企業50強中,臺州上榜的企業比紹興等地少得多。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平均工業總產值,紹興是7562萬元和7735萬元,嘉興是4320萬元和5052萬元,臺州是3497萬元和3629萬元,溫州是3242萬元和3449萬元,溫、臺地區工業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在民營經濟得到普遍發展的今天,靠機制優勢來取得經濟發展優勢的動力在弱化,這也是當前臺州經濟競爭力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
(3)投資拉動不足。投資拉動是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看:一是從總量上,臺州多年來一直落后于溫、嘉、紹三市。1999-2003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嘉興是1671.29億元,溫州是1664.93億元,紹興是1627.23億元,臺州是1214.19億元。二是從強度上,2003年臺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38.8%,但明顯低于嘉興的61.2%和紹興的49.1%;2003年臺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均投資額為70萬元,嘉興是158萬元,紹興是123萬元。
(4)經濟發展水平有距離。2003年,臺州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8041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但比全省平均水平21951元低3910元,比嘉興和紹興分別低7679元和70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