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日報]新農村建設要以農民為本
發布時間:2006-03-02 15:58:16
|
作者: 劉 星
市政協委員、椒江區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副主任辛涌認為,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之策,在于建設以農民為本,城鄉統籌、反哺農業的制度。
他說,近年來,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相對緩慢。據統計,近5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比城鎮居民低5個百分點。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建房難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市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嚴重滯后,除路橋區外,其他兩區沒有建立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農民養老和醫療社會保障覆蓋率低,且賠付額度較低,并未真正緩解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
辛涌建議,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應該建立、健全讓農民真正享受工業反哺農業、以城帶鄉的制度。市政府可在上年度經營性土地出讓金中安排30%的專項支農資金,支持農村供水、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的養老、醫療保障,真正讓農民受惠。同時,加快農村社保體系建設。目前,我市有被征地的農民在30萬人以上,其中近24萬人未繳納養老保險。今后,在征地時,應該同時解決農民的養老保障問題,建立同時簽約、同時辦證、同時交付的制度。這位曾經有10年律師工作經驗的政協委員認為,我市農村人口扣除不具備重新就業條件的人數,大約有150萬的農民需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勞動力。如何妥善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今后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政府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再培訓工作,加強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逐步形成用人單位訂單、農民受訓、政府買單的農民再就業培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