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辛亥精神 振興中華民族——民建黃巖總支瞻仰中山陵側記
發布時間:2011-05-17 09:30:44
|
作者: 黃巖民建 戴法友
為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5月6—8日,民建黃巖總支在副主任盧衛平的帶領下,到南京中山陵瞻仰孫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是因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筑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發鐵路運動而引起的資產階段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漢地區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武昌起義,接著各省紛紛響應,因為1911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真切愿望,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辛亥革命是其所領導的成功的革命。孫中山始終致力于振興中華,追求國家統一的偉大精神,至今仍激勵著我們為之奮斗。
通過參觀,廣大會員表示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氣概,學習他“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民族思想以及“天下為公”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倡導孫中山先生的民生理念,堅定孫中山先生國家統一的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辛亥革命是因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筑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發鐵路運動而引起的資產階段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漢地區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武昌起義,接著各省紛紛響應,因為1911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真切愿望,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辛亥革命是其所領導的成功的革命。孫中山始終致力于振興中華,追求國家統一的偉大精神,至今仍激勵著我們為之奮斗。
通過參觀,廣大會員表示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氣概,學習他“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民族思想以及“天下為公”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倡導孫中山先生的民生理念,堅定孫中山先生國家統一的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