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大陳 服務海島 椒江民建大陳結對幫扶基地取得服務新成效
發布時間:2013-03-25 11:41:17
|
作者:
民建椒江區委會歷來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為此,區委會重視充分發揮界別優勢,強化服務職能,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域,構建服務平臺,開展了“結對大陳、服務海島”的一系列社會服務,該項服務活動受到島上居民的一致好評,同時該項服務項目也被評為椒江同心統戰服務聯盟的優秀項目。
一、創建“椒江民建大陳結對幫扶基地”。民建區委會根據椒江實際,決定將“結對大陳、服務海島”作為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區委會商議,將拓寬結對幫扶思路,努力為海島漁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更為實實在在的服務。根據了解,位于上大陳的南、北岙村經濟相對更為落后、交通相對更為不便,于是,區委會經過溝通策劃,精心組織,2011年2月在上大陳島創建了“椒江民建結對幫扶基地”。
二、依托結對幫扶基地,大力開展民生服務。結對幫扶基地建立以后,民建區委會迅速開展社會服務。一是結對“三老”和貧困家庭。根據調研得知,上大陳有十多戶“三老”(老黨員、老模范和老革命)和貧困家庭,區委會立即精心策劃,由辛涌主委親自牽頭出資結對幫扶,并發動民建的企業家會員,每位會員結對一戶“三老”或貧困家庭,迅速開展了為上大陳十多戶“三老”和貧困兒童的新春結對慰問活動。二是慰問火災受災戶。2011年6月,上大陳南岙村因意外發生火災,當地余禹德、黃金春兩戶村民的所有物資付之一炬,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其中上大陳唯一的菜品供應點也在火災中盡數燒毀。獲知消息后,民建區委會立即組織企業家會員組成慰問組趕赴上大陳,第一時間將慰問金送到受災戶手中,以解燃眉之急。三是送醫送藥到海島。海島看病難是共識,但上大陳的居民看病更難。據悉,上大陳居民居住分散,又缺乏公共交通工具,且島上也只有一個小診所,醫療條件較為簡陋,居民普遍反映看病難。為此,民建區委會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兩次組織會內的企業家和醫衛專家會員,購買常規藥品,攜帶醫療器械,開展了送醫送藥到海島的義診活動,兩次義診活動都吸引了上大陳基本所有留在島上的居民前來就診,就診人數達600多人次,深受海島居民歡迎。四是“一千臺廣播贈海島、十八大佳音傳四海”活動。大陳島上的翁麗芬當選了黨的十八大代表,島上居民對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也更為關注,而另悉,島上至今沒有通數字電視,很多居民反映說信息相對閉塞,且收音機對出海的漁民來說也更為實用。民建區委會立即聯合會員企業星星集團,定制了1000只高檔收音機,在十八大召開之前給上、下大陳的每家每戶都贈送了收音機,讓海島的家家戶戶都能及時收聽到黨中央的聲音,為島上居民送去精神食糧。
三、充實結對幫扶內涵,提升結對幫扶品質。民建區委會在建立結對幫扶基地之初,就努力體現突破流于形式的結對幫扶工作,將結對幫扶工作做實、做細,真正體現社會服務的價值。一是選址體現服務誠意。大陳島是椒江唯一的海島鎮,其民生需求也備受關注,但是上大陳經濟更為落后,因居民分散、交通不便而受到忽視,為此,民建區委會在上大陳建立結對幫扶基地,體現了更為實在的社會服務誠意。二是注重服務成效。你有所需,我有所應。民建區委會開展的結對“三老”和貧困家庭、慰問火災受災戶、海島義診和“一千臺廣播贈海島”活動,都是根據海島居民的迫切需求而組織開展,也贏得島上居民的普遍認同感和熱烈歡迎。三是注重服務品質。民建區委會注重服務方式多樣性的同時,更講究服務品質和服務內涵,尤其是“一千臺廣播贈大陳、十八大佳音傳四海”活動,為偏遠海島送去精神食糧,讓海島居民及時收聽黨中央的聲音,充實了結對幫扶基地的服務內涵,大大提升了服務品質和成效。
一、創建“椒江民建大陳結對幫扶基地”。民建區委會根據椒江實際,決定將“結對大陳、服務海島”作為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區委會商議,將拓寬結對幫扶思路,努力為海島漁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更為實實在在的服務。根據了解,位于上大陳的南、北岙村經濟相對更為落后、交通相對更為不便,于是,區委會經過溝通策劃,精心組織,2011年2月在上大陳島創建了“椒江民建結對幫扶基地”。
二、依托結對幫扶基地,大力開展民生服務。結對幫扶基地建立以后,民建區委會迅速開展社會服務。一是結對“三老”和貧困家庭。根據調研得知,上大陳有十多戶“三老”(老黨員、老模范和老革命)和貧困家庭,區委會立即精心策劃,由辛涌主委親自牽頭出資結對幫扶,并發動民建的企業家會員,每位會員結對一戶“三老”或貧困家庭,迅速開展了為上大陳十多戶“三老”和貧困兒童的新春結對慰問活動。二是慰問火災受災戶。2011年6月,上大陳南岙村因意外發生火災,當地余禹德、黃金春兩戶村民的所有物資付之一炬,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其中上大陳唯一的菜品供應點也在火災中盡數燒毀。獲知消息后,民建區委會立即組織企業家會員組成慰問組趕赴上大陳,第一時間將慰問金送到受災戶手中,以解燃眉之急。三是送醫送藥到海島。海島看病難是共識,但上大陳的居民看病更難。據悉,上大陳居民居住分散,又缺乏公共交通工具,且島上也只有一個小診所,醫療條件較為簡陋,居民普遍反映看病難。為此,民建區委會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兩次組織會內的企業家和醫衛專家會員,購買常規藥品,攜帶醫療器械,開展了送醫送藥到海島的義診活動,兩次義診活動都吸引了上大陳基本所有留在島上的居民前來就診,就診人數達600多人次,深受海島居民歡迎。四是“一千臺廣播贈海島、十八大佳音傳四海”活動。大陳島上的翁麗芬當選了黨的十八大代表,島上居民對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也更為關注,而另悉,島上至今沒有通數字電視,很多居民反映說信息相對閉塞,且收音機對出海的漁民來說也更為實用。民建區委會立即聯合會員企業星星集團,定制了1000只高檔收音機,在十八大召開之前給上、下大陳的每家每戶都贈送了收音機,讓海島的家家戶戶都能及時收聽到黨中央的聲音,為島上居民送去精神食糧。
三、充實結對幫扶內涵,提升結對幫扶品質。民建區委會在建立結對幫扶基地之初,就努力體現突破流于形式的結對幫扶工作,將結對幫扶工作做實、做細,真正體現社會服務的價值。一是選址體現服務誠意。大陳島是椒江唯一的海島鎮,其民生需求也備受關注,但是上大陳經濟更為落后,因居民分散、交通不便而受到忽視,為此,民建區委會在上大陳建立結對幫扶基地,體現了更為實在的社會服務誠意。二是注重服務成效。你有所需,我有所應。民建區委會開展的結對“三老”和貧困家庭、慰問火災受災戶、海島義診和“一千臺廣播贈海島”活動,都是根據海島居民的迫切需求而組織開展,也贏得島上居民的普遍認同感和熱烈歡迎。三是注重服務品質。民建區委會注重服務方式多樣性的同時,更講究服務品質和服務內涵,尤其是“一千臺廣播贈大陳、十八大佳音傳四海”活動,為偏遠海島送去精神食糧,讓海島居民及時收聽黨中央的聲音,充實了結對幫扶基地的服務內涵,大大提升了服務品質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