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是助推臺州“一都三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8月26日,民建黃巖總支在盧衛平副主委的帶領下,參觀考察黃巖西部山區美麗鄉村建設,先后考察了富山鄉半山村和嶼頭鄉沙灘村,對我區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就表示贊賞。
總支會員在區委區政府農辦陳副主任的指引下,首先來到位于黃巖富山鄉的半山村,該村為中國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村落,全村擁有住戶172戶,共572人,耕地面積210畝,山林總面積2485畝,以農家旅游、高山果蔬、高山筍竹為主導產業,村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周圍群山環繞、竹木平起,梯田層層,環境清幽,半山溪穿村而過,臺溫古驛道繞溪而行,堪稱“避暑勝地、天然氧吧”。
近年來,半山村因地制宜,以“生態開發”為宗旨,堅持傳統村落特色發展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相統一,把打造中國傳統村落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優化農村布局,完善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產業,一方面啟動安遷小區建設,將大量老村居民建成新農村居住,滿足村民住宅剛性需求,同時依靠山區的內生動力,將“農旅融合”,打造以“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購農家品”為主題的民宿型農家樂。另一方面,加大古村落保護力度,對破損較嚴重的古民居進行維修保護,嚴厲打擊違法建筑,大力整治村莊環境,通過整合傳統民宅、自然生態、農村民俗文化及農民生活等資源,提升古村魅力,逐步形成集“旅游、餐飲、住宿、休閑、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綜合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度假觀光,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增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然后到了嶼頭鄉沙灘村,該鄉政府方副鄉長首先介紹了沙灘村建設總體規劃,并帶領大家參觀了該村古街。該村是嶼頭鄉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人口1103人,該村沿溪而建,村內溝渠縱橫,流水潺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村內南宋古剎太尉殿,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門前古樟參天,名聞浙東。沙灘老街長300余米,寬約8米,兩旁店鋪林立,是全鄉商貿和集市的中心。
近年來,沙灘村依托資源優勢,不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2013年整村推進“三改一拆”,實現了拆改建管一體化,打通4條斷頭路,整理出地基60多間,拆后綠化9500多平方米,作為同濟大學首個校外美麗鄉村規劃教學實踐基地、同濟大學首個美麗鄉村規劃中外聯合研究中心落戶村,沙灘村在農村社區發展“三位一體”整體理論構架(農村產業經濟、社會文化和物質空間環境三個重要因素整體發展)的指導下,對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該村在村莊重建中,通過建筑立面改造、內部修固、新功能植入和景觀環境布置等環節,因地制宜地對原廢棄建筑和用地實施有機更新。2014年完成太尉殿社戲廣場、陽光房、太極潭、天云塘、生態停車場等項目。同時,結合石獅坦村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整體提升了附近村民的環保意識。
通過參觀考察,會員們對全區美麗鄉村建設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表示今后要多建言獻策,為加快我區美麗鄉村建設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