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民建調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發布時間:2016-06-20 15:51:18
|
作者: 戴法友
5月30日,民建黃巖總支帶著當前黃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到黃巖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進行調研,聽取了該局辛士杰副局長的匯報,并進行了座談。民建黃巖總支盧衛平副主委參加了調研。
黃巖區目前共有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3.5萬,占全區戶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租房屋3.52萬間。近年來,黃巖區把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2007年10月,在全市較早掛牌成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專門機構。經過幾年努力,該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形成了一套有序、順暢、高效的運行模式,出租房登記率、流動人口登記率、信息準確率比2007年顯著提高。流動人口刑事案件比例由2007年的70%下降至55%,沒有出現流動人口重大群體性事件。黃巖的做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原市委副書記肖培生分別對黃巖工作進行批示肯定。2012年5月,全市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現場會在黃巖區召開,黃巖作為全市管理服務體制創新和“網絡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示范點,專門作了典型介紹。工作經驗在新華社、人民日報內參等媒體進行刊發宣傳。
黃巖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實現了四大轉變。一是健全網絡,理順關系,實現從單兵作戰向統分結合轉變,建立了區、鄉鎮、村企三級管理體系和區、鄉鎮兩級聯席會議制度,并加強了與公安機關的聯動;二是夯實基礎,借力科技、實現從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在全區全面推廣移動掌上“流管通”,推行出租房“二維碼”管理模式,依托網絡平臺,建立了新型聯絡溝通方式;三是規范隊伍,落實保障,實現從突擊性管理向常態化管理轉變,首抓專職協管員隊伍建設,發揮主力軍作,積極推行專兼管結合,拓展管理力量,建立保障機制,實行績效考核管理,以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四是以人為本,服務先行,實現從嚴打嚴管為主向管理服務并舉轉變,建立了服務平臺,暢通了訴求渠道,豐富了員工文化生活,并塔建了愛心橋梁,為弱勢群體送去了溫暖。
在調研中,黃巖民建了解到當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方面主要有“三難”:一是看病難,外來員工的醫保在原籍,在黃巖看病起不了作用,增加了看病的費用;二是住房難,外來員工面廣量大,他們享受不到本地廉租房、公租房的優惠政策;三是讀書難,外來員工的子女就讀當地學校,因公立學校沒有名額分配,所以只能在民辦學校就讀,要想到公立學校讀書,難度相當大。
為此,黃巖民建將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快全國醫保卡的通用;對貢獻大的外來員工享受當地廉租房、公租房的優惠政策;教育部門要充分考慮外來員工子女的就讀,劃分一定的名額,公開透明地吸收一批外來員工子女到當地公立學校讀書。
黃巖區目前共有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3.5萬,占全區戶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租房屋3.52萬間。近年來,黃巖區把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2007年10月,在全市較早掛牌成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專門機構。經過幾年努力,該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形成了一套有序、順暢、高效的運行模式,出租房登記率、流動人口登記率、信息準確率比2007年顯著提高。流動人口刑事案件比例由2007年的70%下降至55%,沒有出現流動人口重大群體性事件。黃巖的做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原市委副書記肖培生分別對黃巖工作進行批示肯定。2012年5月,全市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現場會在黃巖區召開,黃巖作為全市管理服務體制創新和“網絡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示范點,專門作了典型介紹。工作經驗在新華社、人民日報內參等媒體進行刊發宣傳。
黃巖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實現了四大轉變。一是健全網絡,理順關系,實現從單兵作戰向統分結合轉變,建立了區、鄉鎮、村企三級管理體系和區、鄉鎮兩級聯席會議制度,并加強了與公安機關的聯動;二是夯實基礎,借力科技、實現從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在全區全面推廣移動掌上“流管通”,推行出租房“二維碼”管理模式,依托網絡平臺,建立了新型聯絡溝通方式;三是規范隊伍,落實保障,實現從突擊性管理向常態化管理轉變,首抓專職協管員隊伍建設,發揮主力軍作,積極推行專兼管結合,拓展管理力量,建立保障機制,實行績效考核管理,以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四是以人為本,服務先行,實現從嚴打嚴管為主向管理服務并舉轉變,建立了服務平臺,暢通了訴求渠道,豐富了員工文化生活,并塔建了愛心橋梁,為弱勢群體送去了溫暖。
在調研中,黃巖民建了解到當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方面主要有“三難”:一是看病難,外來員工的醫保在原籍,在黃巖看病起不了作用,增加了看病的費用;二是住房難,外來員工面廣量大,他們享受不到本地廉租房、公租房的優惠政策;三是讀書難,外來員工的子女就讀當地學校,因公立學校沒有名額分配,所以只能在民辦學校就讀,要想到公立學校讀書,難度相當大。
為此,黃巖民建將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快全國醫保卡的通用;對貢獻大的外來員工享受當地廉租房、公租房的優惠政策;教育部門要充分考慮外來員工子女的就讀,劃分一定的名額,公開透明地吸收一批外來員工子女到當地公立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