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枇杷的清甜滋味還沒過頭。藏匿在黃巖區平田鄉海拔四百米的地方,老張種植的高山車厘子就悄悄地把豐收時節提上了日程。
經過近7年的探索,民建會員、高級農藝師、臺州市農科院園藝所所長洪莉,帶領團隊突破車厘子“花而不實”這一技術難題,幫助老張成功栽培出了適合南方地區的車厘子。
車厘子又名甜櫻桃,起源于歐洲,最適應地中海氣候,在我國山東、遼寧等地種植良好。一到南方地區,由于高溫、潮濕等原因,車厘子種植出現“只開花不結果”的技術難題。 黃巖區平田鄉果農張黎友,從2012年開始種車厘子,之后幾年里,果樹不開花也不結果,損失慘重。2014年,他前往臺州市農科院尋找技術支持,和一直在探索“臺州自產車厘子”技術的洪莉一拍即合。 洪莉將這片果園當成試驗示范基地。經過反復試驗,她帶領技術團隊總結出一套“破眠、避雨、遮陰、深溝、高壟”的種植技術。2018年,高山車厘子種植基地結出累累碩果。今年,車厘子喜迎豐收,產量創新高,達到近1萬斤。
從臺州農科院出發到高山車厘子種植基地,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車程。從二月萌芽期開始到五月結果期,每周洪莉都要過來“巡察”一番。晴天帶草帽,雨天兩腿泥,幾乎成了她的工作常態。
“前幾年,我們主要解決只開花不結果的問題。這兩年,我們把重心放在精細化管理上,希望能提高車厘子的品質和產量。”為此,洪莉和技術團隊開始了三個新的試驗——使用中微量元素硅肥、防治灰霉病、增加透濕性地膜。 在基地內,每株車厘子樹上都掛著一個黃板。“利用粘蟲黃板誘殺害蟲,大大減少用藥次數,不造成農藥殘留和害蟲抗藥性,給市民提供無公害的果品。”洪莉說。 目前,臺州產的車厘子,果實圓潤,色澤黑紅,在品質和產量等方面都可以和北方地區甚至國外進口的車厘子相媲美。 洪莉所長,也被果農們稱為“櫻桃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