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75周年,進一步夯實多黨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11月14日至17日,民建舟山市工委組織會員赴民建發源地——重慶尋根學習。
懷著尋根之心,民建市工委一行首先來到了位于重慶上清寺的特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特園在抗戰時期曾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雨同舟 共商國是”的大型雕塑,它以20世紀40年代重慶“特園”的史實為背景,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與各民主黨派領袖、知名人士聚會重慶,共商國是的情景。民建展區是我們參觀的重點,陳列著很多珍貴的照片和歷史文物。伴隨著解說員的講解,會員們深入了解了民建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以及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風雨同舟,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隨后,會員們又來到位于重慶市渝中區白象街的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西南實業大廈)。講解員聲情并茂地介紹了重慶市委在民建中央的領導下,復建西南實業大廈、建立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陳列館、遷移民建成立紀念碑的相關情況,及民建在渝成立時期的歷史。會員們先后瞻仰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紀念碑,學習了銘刻在舊址陳列館圍墻上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大事記(1945—1949)。步入陳列館,會員們又被一張張沉淀著歷史記憶的照片、一段段記錄著歷史事實的文字所震撼。從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先賢為爭取民族獨立在苦難中尋求富國強民之路,到抗戰全面爆發后“味精大王”吳蘊初、“火柴大王”劉鴻生等民族工業代表人物響應工業西遷落戶重慶;從“星五聚餐會”的延續,到西南實業大廈成為工商經濟界活動中心;從周恩來在西南實業大廈向工商界人士發表演講,到黃炎培赴延安考察與毛澤東著名的“窯洞對”;從民建成立之初提出的“不左傾,不右袒”,到積極響應中共“五一口號”……詳盡的史實清晰地勾勒出民建成立前后的發展脈絡。會員們或駐足凝視、或輕聲誦讀、或點評交流,沉浸在民建誕生的時代背景中,為先賢們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赤膽忠心與偉大實踐深深感動。
撫今追昔,不忘初心。會員們紛紛表示,此次學習考察,不僅感受到了民建先輩為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重溫了民建先輩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革命情誼,更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感受到肩負的使命與重任。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必將把學習考察成果存之與心、踐之于行,為推動民建事業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重慶期間,會員們一行還先后來到紅巖革命紀念館、白公館、周公館、桂園等地,感受共產黨人建業初期的那段崢嶸歲月,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