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 “賣難”問題的建議
發布時間:2009-09-01 16:15:05
|
作者: 民建龍游縣總支部 張麗芳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縣部分農村出現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尤其是柑桔方面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銷售危機。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這些“賣難”現象,充分暴露出了我縣農產品產銷市場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希望引起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原因:
1、生產經營未形成規模。我縣分散經營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在產品改良、技術推廣、規范化生產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約因素,難以及時生產市場需要的高質量農產品,造成供需矛盾。
2、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到位。我縣農產品還存在著品種單一、品質不優的現象??梢哉f,農產品能否提高品質,貨暢其流,既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
3、農民進入市場的合約化、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多是先生產產品,再尋找收購者。銷售行為分散,有組織的生產銷售很少,可見農產品銷售市場還不夠完善。
4、農產品銷售信息不通暢。由于信息不通、交通運輸成本高等原因,無法及時將產品運往外地,導致區域性過剩、滯銷。
5、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人還固守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安于現狀;市場意識淡?。豢萍贾R缺乏等。
二、建議:
1、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使農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大力培育品牌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2、加大土地流轉。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合作、入股、聯營、轉換等方式進行流轉,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后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轉變。
3、加大扶持力度。縣政府撥出一定資金用于農產品品質提升、優質改造,農業相關部門及時提供技術支持。
4、建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室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協會的帶動功能,努力搞活農產品流通。
5、加大對農民的培訓。政府應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手段,使農民掌握各種生產技術,促使規模農業、效益農業的發展;強化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產品品牌意識,提高其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等。
6、政府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加強產銷銜接,組織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銷售點。要一方面聯系生產基地,指導農戶生產,另一方面聯系農產品批發市場,確保銷路通暢;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充分發揮農技110、遠程教育、農民信箱等平臺作用;暢通綠色通道,對外運農產品適當減免稅費,給予相應補貼等等。
一、原因:
1、生產經營未形成規模。我縣分散經營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在產品改良、技術推廣、規范化生產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約因素,難以及時生產市場需要的高質量農產品,造成供需矛盾。
2、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到位。我縣農產品還存在著品種單一、品質不優的現象??梢哉f,農產品能否提高品質,貨暢其流,既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
3、農民進入市場的合約化、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多是先生產產品,再尋找收購者。銷售行為分散,有組織的生產銷售很少,可見農產品銷售市場還不夠完善。
4、農產品銷售信息不通暢。由于信息不通、交通運輸成本高等原因,無法及時將產品運往外地,導致區域性過剩、滯銷。
5、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人還固守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安于現狀;市場意識淡?。豢萍贾R缺乏等。
二、建議:
1、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使農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大力培育品牌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2、加大土地流轉。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合作、入股、聯營、轉換等方式進行流轉,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后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轉變。
3、加大扶持力度。縣政府撥出一定資金用于農產品品質提升、優質改造,農業相關部門及時提供技術支持。
4、建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室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協會的帶動功能,努力搞活農產品流通。
5、加大對農民的培訓。政府應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手段,使農民掌握各種生產技術,促使規模農業、效益農業的發展;強化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產品品牌意識,提高其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等。
6、政府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加強產銷銜接,組織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銷售點。要一方面聯系生產基地,指導農戶生產,另一方面聯系農產品批發市場,確保銷路通暢;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充分發揮農技110、遠程教育、農民信箱等平臺作用;暢通綠色通道,對外運農產品適當減免稅費,給予相應補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