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他建議浙江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
發布時間:2010-03-29 10:34:39
|
作者:
一年前,人們對“低碳”兩字還十分陌生。2009年1月,在省政協十屆二次大會,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黃小杭遞交的大會發言和提案中,建議浙江要適應并引領科學發展新潮流,在全國率先叫響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并把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制定專項發展規劃。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愈加明顯,浙江外貿出口和GDP增速陷入低谷。黃小杭用幾個月時間跑了二、三十個縣、幾十家企業和部門,參閱了大量資料,起草了《關于面對金融危機,堅持完善“兩頭在外”,大力開拓省內國內市場的建議》。主要觀點有: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的復雜性、嚴峻性和長期性;完善“兩頭在外”與開拓省內國內市場相結合;率先叫響發展“低碳經濟”,打造“品牌強省”;發揚浙江精神,戰勝危機;發展浙江人經濟和山海經濟;啟動較大規模的內需等。
該文對“低碳經濟”作了重點闡述。低碳經濟、低碳城市、低碳社會、低碳世界,是人類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又一次重大變革和進步。在全球氣候惡化、環保形勢嚴峻的形勢下,浙江這一資源小省和能源消耗大省,面臨轉型升級和新一輪基本建設大投入,省里大力倡導發展可再生資源,方向完全正確,但“低碳經濟”、“低碳社會”比可再生資源內容更新、范圍更廣、意義更為重大,不僅對經濟發展,而且對生活方式、城市建設、社會發展等各個領域均產生重要影響和作用。
一些媒體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觀點。會議期間,浙江在線網站第一時間全文刊登了這一提案,《浙江民建信息》向省領導報送了這一建議,《浙江日報》、《聯誼報》等做了專題報道。
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這一提案辦理十分重視。2009年5月,辦理答復對提案給予比較高的評價,認為“切題準、分析透,表示贊同與支持”,“你的建議符合實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發,與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研究相吻合,我們將在今后此類重大課題研究中認真吸收您的有關建議”。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加大力度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等一系列文件,倡導“新四千”精神等,使得浙江經濟走出“V”形發展軌跡。
2009年11月26日,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好評。同時宣布,溫家寶總理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今天,“低碳”兩字成為中國最流行、最時髦的詞匯,成為“兩會”議案提案最多的內容。
一年來,黃小杭在金華市副市長任上埋頭進行開拓市場、擴大內需和低碳經濟的實踐。他深有感觸地說,發展“低碳經濟”首先還是要解決認識問題。“低碳”兩字起源于2003年英國,有的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確實想以此來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但是正如“市場經濟”概念不存在姓“社”姓“資”的爭論,對浙江這一資源小省要建成經濟強省和綠色浙江,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在2010年1月民建省委主委會和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討論時,黃小杭提出,在經濟變化莫測和建言獻策難度加大之時,政協和民主黨派要緊緊圍繞熱點難點焦點冷點做文章,尤其要進一步重視對冷點,即還未發生,剛處于萌芽狀態,暫時不為大家重視,但很有可能迅速成為熱點問題的研究,使之日益成為政協建言獻策中最亮麗、最有成效和體現自身職責的一筆!
鏈接:
●2009年1月16日,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熱點提案議案專欄:《黃小杭:堅持完善“兩頭在外” 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
●1月19日,《浙江民建信息》第7、8期:《從戰略高度更加重視“堅持完善‘兩頭在外’、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建議把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1月20日,《浙江日報》聚焦“兩會”專欄:《雙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1月24日,省政協《聯誼報》“委員風采”欄目:《黃小杭: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
●2009年12月10日,《人民政協報》專題報道:《民建中央:建立符合低碳和生態經濟需求的市場體系》 (報道介紹了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的署名文章《為發展低碳經濟提幾條建議》,這是民建各級組織對于低碳經濟研究的真知灼見,其中民建浙江省委年初就建議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
●2010年1月24日,《浙江日報》“聚焦兩會”專欄:《建設綠色低碳家園》(報道了省委政研室重視“低碳經濟”提案的辦理,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重視“低碳經濟”)。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愈加明顯,浙江外貿出口和GDP增速陷入低谷。黃小杭用幾個月時間跑了二、三十個縣、幾十家企業和部門,參閱了大量資料,起草了《關于面對金融危機,堅持完善“兩頭在外”,大力開拓省內國內市場的建議》。主要觀點有: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的復雜性、嚴峻性和長期性;完善“兩頭在外”與開拓省內國內市場相結合;率先叫響發展“低碳經濟”,打造“品牌強省”;發揚浙江精神,戰勝危機;發展浙江人經濟和山海經濟;啟動較大規模的內需等。
該文對“低碳經濟”作了重點闡述。低碳經濟、低碳城市、低碳社會、低碳世界,是人類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又一次重大變革和進步。在全球氣候惡化、環保形勢嚴峻的形勢下,浙江這一資源小省和能源消耗大省,面臨轉型升級和新一輪基本建設大投入,省里大力倡導發展可再生資源,方向完全正確,但“低碳經濟”、“低碳社會”比可再生資源內容更新、范圍更廣、意義更為重大,不僅對經濟發展,而且對生活方式、城市建設、社會發展等各個領域均產生重要影響和作用。
一些媒體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觀點。會議期間,浙江在線網站第一時間全文刊登了這一提案,《浙江民建信息》向省領導報送了這一建議,《浙江日報》、《聯誼報》等做了專題報道。
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這一提案辦理十分重視。2009年5月,辦理答復對提案給予比較高的評價,認為“切題準、分析透,表示贊同與支持”,“你的建議符合實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發,與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研究相吻合,我們將在今后此類重大課題研究中認真吸收您的有關建議”。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加大力度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等一系列文件,倡導“新四千”精神等,使得浙江經濟走出“V”形發展軌跡。
2009年11月26日,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好評。同時宣布,溫家寶總理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今天,“低碳”兩字成為中國最流行、最時髦的詞匯,成為“兩會”議案提案最多的內容。
一年來,黃小杭在金華市副市長任上埋頭進行開拓市場、擴大內需和低碳經濟的實踐。他深有感觸地說,發展“低碳經濟”首先還是要解決認識問題。“低碳”兩字起源于2003年英國,有的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確實想以此來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但是正如“市場經濟”概念不存在姓“社”姓“資”的爭論,對浙江這一資源小省要建成經濟強省和綠色浙江,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在2010年1月民建省委主委會和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討論時,黃小杭提出,在經濟變化莫測和建言獻策難度加大之時,政協和民主黨派要緊緊圍繞熱點難點焦點冷點做文章,尤其要進一步重視對冷點,即還未發生,剛處于萌芽狀態,暫時不為大家重視,但很有可能迅速成為熱點問題的研究,使之日益成為政協建言獻策中最亮麗、最有成效和體現自身職責的一筆!
鏈接:
●2009年1月16日,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熱點提案議案專欄:《黃小杭:堅持完善“兩頭在外” 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
●1月19日,《浙江民建信息》第7、8期:《從戰略高度更加重視“堅持完善‘兩頭在外’、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建議把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1月20日,《浙江日報》聚焦“兩會”專欄:《雙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1月24日,省政協《聯誼報》“委員風采”欄目:《黃小杭: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
●2009年12月10日,《人民政協報》專題報道:《民建中央:建立符合低碳和生態經濟需求的市場體系》 (報道介紹了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的署名文章《為發展低碳經濟提幾條建議》,這是民建各級組織對于低碳經濟研究的真知灼見,其中民建浙江省委年初就建議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
●2010年1月24日,《浙江日報》“聚焦兩會”專欄:《建設綠色低碳家園》(報道了省委政研室重視“低碳經濟”提案的辦理,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重視“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