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整理和有效保護我省眾多辛亥革命歷史遺跡
發(fā)布時間:2011-09-13 16:43:40
|
作者: 郭清曄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全國有浙江、湖南等十三省先后舉行起義。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來之際,全國許多省份都準備隆重紀念這一盛事,這對繼承孫中山先生等先輩振興中華的革命精神,鼓舞和激勵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浙江作為十三個省之一在起義革命中,特別是光復南京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并在光復革命中涌現(xiàn)出許多浙江的英雄人物和事跡。為此,浙江應積極籌備相關紀念活動,以體現(xiàn)我省在辛亥革命中的獨特地位。
由于浙江與辛亥革命的密切關系,留在我省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數(shù)量巨大,尤以杭州為多。但目前這些相關歷史遺跡散落各地;有些淹沒民間,亟需進一步挖掘整理,如不加保護,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此建議:
一、建議在杭州籌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
杭州上城區(qū)金釵袋巷一帶曾是明清時期的巡撫督察院,即巡撫衙門,是在浙江的最高官府(目前這一帶正在進行建蘭中學的改擴建)。辛亥革命時期,浙江光復會領袖秋瑾策劃暗殺巡撫行動及居住地就在金釵袋巷縉云會館內(nèi),即金釵袋巷19號。據(jù)在杭的歷史學家考證,此處還是辛亥革命浙江首義之地,“由于這里是清代巡撫署,所以1911年11月4日夜攻克巡撫署,是辛亥革命光復杭州的首戰(zhàn)。”而第一槍,正是由東邊鎮(zhèn)東樓向朱婆弄處打響的。這些古建筑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但由于認定文保單位及歷史建筑的疏漏,朱婆弄內(nèi)有著重要歷史價值的古建筑都未列入歷史建筑保護,現(xiàn)已面臨徹底拆毀的緊急狀況。
為此建議,政府盡量保留和搶救這些文物古跡,并在此籌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保留該地明清時的重要歷史沿革,重拾歷史記憶,讓周圍的歷史建筑聚為一個主題,為杭州添上一個重要的人文歷史景點。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辛亥革命主題公園,正好可以彌補,其意義非常重大。
二、建議為秋瑾烈士墓增添歷史原貌元素
辛亥革命的秋瑾烈士生前曾有“如果不幸犧牲,愿埋骨西泠,伴隨岳王英靈……”的悲壯意愿,于是在西子湖畔西泠橋邊有了秋瑾英烈的墓冢。但是歷史上秋瑾英烈的原墓墓址和墓冢卻并否如此。有記載說,1908年2月,秋瑾摯友徐自華等冒險幾經(jīng)努力,根據(jù)秋瑾英烈生前愿望,從紹興把烈士的遺骨移葬在西泠橋西側(cè),具體墓冢位置,在現(xiàn)在武松墓往西數(shù)公尺,靠近鳳林寺寺門林道旁,坐北朝南面湖,離岳王廟頗近。當年初建的墓冢為“土石壘成、芳草覆頂”,但僅過了一個多月,就被清政府發(fā)現(xiàn),鏟為平地,遺骨被逼運回紹興。1913年秋,辛亥革命成功后,經(jīng)盟友努力,又把烈士遺骨移葬在此,這次墓冢呈六角形上有寶蓋的塔式單層石壇,塔壇上有空間,空間中央立有深色石料墓碑一塊,墓碑上刻有“鑒湖女俠之墓”字樣,整體十分莊重。孫中山先生還專程來杭向烈士悼祭,并題“巾幗英雄”一詞。當時離墓冢不遠,靠湖邊跨虹橋東側(cè),還有風雨亭一座和鑒湖女俠祠堂一幢,墓、亭、祠三體形成一個十分完整的英烈紀念體,構(gòu)成了一種悼念英烈的崇敬氛圍。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在五十年前還很完整,但如今此處僅存風雨亭。尤其是烈士墓,當年曾逃脫過日本侵華戰(zhàn)亂,卻避不及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政治浩劫,烈士墓被毀,遺骸被挖出簡埋到別處。到了1981年10月,烈士的遺骸才被遷回葬到現(xiàn)在的孤山腳下俞樓后花園處,雖被重視,墓冢卻成了烈士塑像,不光位置遠離岳王英靈,其墓冢的朝向也背山朝西了。
為此建議,為秋瑾烈士墓增添歷史原貌元素,復原一個完整的英烈紀念體,還真實的歷史于英烈。
三、建議將散落在外的革命烈士墓地集中安放在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
在反袁斗爭中遇害的老同盟會員沈縵云,在辛亥革命時期,幾乎與陳其美、宋教仁、于右任齊名。他的墓地,地處小和山83532部隊駐地,年久失修,已然破敗;且由于屬部隊駐地、出入很受限制,其后輩子孫無法為其盡維護修繕之責,甚至連清明祭掃都有障礙。另外,《都市快報》也曾刊登過辛亥革命英烈王金發(fā)、姚勇忱墓,位于茅家埠陸軍療養(yǎng)院內(nèi)的“口述歷史”。辛亥革命參與者的后裔不少身居海外,先烈墓地是他們祖國之根的象征。
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尊重和聽取后人意見的基礎上,搜集散落在浙江各地未得妥善維護的英烈墓,集中安放在杭州龍井路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以方便后人緬懷和祭奠,供人瞻仰。
四、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整合在杭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納入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
散落在浙江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眾多,在杭州就有:位于龍井路的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位于南山路的名人紀念館(其中有秋瑾、徐錫麟的人物事跡介紹)、西子湖畔西泠橋邊的秋瑾像等。在紹興有:大通學堂(屬當時浙江的革命活動中心)、位于紹興市東浦鎮(zhèn)熱誠學堂、位于紹興城南和暢堂的秋瑾故居。在湖州有:陳其美墓等。這些歷史遺跡串成游覽線路,或與這些紀念場所相結(jié)合,走進中小學生第二課堂,讓更多中小學生紀念瞻仰和了解這段歷史。
此外,在具體籌備浙江及杭州各城市紀念活動中,應邀請臺灣有關人士參加,也可邀請在浙各地光復中涌現(xiàn)的辛亥革命領袖及英雄人物的后裔參加紀念大會。
由于浙江與辛亥革命的密切關系,留在我省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數(shù)量巨大,尤以杭州為多。但目前這些相關歷史遺跡散落各地;有些淹沒民間,亟需進一步挖掘整理,如不加保護,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此建議:
一、建議在杭州籌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
杭州上城區(qū)金釵袋巷一帶曾是明清時期的巡撫督察院,即巡撫衙門,是在浙江的最高官府(目前這一帶正在進行建蘭中學的改擴建)。辛亥革命時期,浙江光復會領袖秋瑾策劃暗殺巡撫行動及居住地就在金釵袋巷縉云會館內(nèi),即金釵袋巷19號。據(jù)在杭的歷史學家考證,此處還是辛亥革命浙江首義之地,“由于這里是清代巡撫署,所以1911年11月4日夜攻克巡撫署,是辛亥革命光復杭州的首戰(zhàn)。”而第一槍,正是由東邊鎮(zhèn)東樓向朱婆弄處打響的。這些古建筑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但由于認定文保單位及歷史建筑的疏漏,朱婆弄內(nèi)有著重要歷史價值的古建筑都未列入歷史建筑保護,現(xiàn)已面臨徹底拆毀的緊急狀況。
為此建議,政府盡量保留和搶救這些文物古跡,并在此籌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保留該地明清時的重要歷史沿革,重拾歷史記憶,讓周圍的歷史建筑聚為一個主題,為杭州添上一個重要的人文歷史景點。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辛亥革命主題公園,正好可以彌補,其意義非常重大。
二、建議為秋瑾烈士墓增添歷史原貌元素
辛亥革命的秋瑾烈士生前曾有“如果不幸犧牲,愿埋骨西泠,伴隨岳王英靈……”的悲壯意愿,于是在西子湖畔西泠橋邊有了秋瑾英烈的墓冢。但是歷史上秋瑾英烈的原墓墓址和墓冢卻并否如此。有記載說,1908年2月,秋瑾摯友徐自華等冒險幾經(jīng)努力,根據(jù)秋瑾英烈生前愿望,從紹興把烈士的遺骨移葬在西泠橋西側(cè),具體墓冢位置,在現(xiàn)在武松墓往西數(shù)公尺,靠近鳳林寺寺門林道旁,坐北朝南面湖,離岳王廟頗近。當年初建的墓冢為“土石壘成、芳草覆頂”,但僅過了一個多月,就被清政府發(fā)現(xiàn),鏟為平地,遺骨被逼運回紹興。1913年秋,辛亥革命成功后,經(jīng)盟友努力,又把烈士遺骨移葬在此,這次墓冢呈六角形上有寶蓋的塔式單層石壇,塔壇上有空間,空間中央立有深色石料墓碑一塊,墓碑上刻有“鑒湖女俠之墓”字樣,整體十分莊重。孫中山先生還專程來杭向烈士悼祭,并題“巾幗英雄”一詞。當時離墓冢不遠,靠湖邊跨虹橋東側(cè),還有風雨亭一座和鑒湖女俠祠堂一幢,墓、亭、祠三體形成一個十分完整的英烈紀念體,構(gòu)成了一種悼念英烈的崇敬氛圍。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在五十年前還很完整,但如今此處僅存風雨亭。尤其是烈士墓,當年曾逃脫過日本侵華戰(zhàn)亂,卻避不及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政治浩劫,烈士墓被毀,遺骸被挖出簡埋到別處。到了1981年10月,烈士的遺骸才被遷回葬到現(xiàn)在的孤山腳下俞樓后花園處,雖被重視,墓冢卻成了烈士塑像,不光位置遠離岳王英靈,其墓冢的朝向也背山朝西了。
為此建議,為秋瑾烈士墓增添歷史原貌元素,復原一個完整的英烈紀念體,還真實的歷史于英烈。
三、建議將散落在外的革命烈士墓地集中安放在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
在反袁斗爭中遇害的老同盟會員沈縵云,在辛亥革命時期,幾乎與陳其美、宋教仁、于右任齊名。他的墓地,地處小和山83532部隊駐地,年久失修,已然破敗;且由于屬部隊駐地、出入很受限制,其后輩子孫無法為其盡維護修繕之責,甚至連清明祭掃都有障礙。另外,《都市快報》也曾刊登過辛亥革命英烈王金發(fā)、姚勇忱墓,位于茅家埠陸軍療養(yǎng)院內(nèi)的“口述歷史”。辛亥革命參與者的后裔不少身居海外,先烈墓地是他們祖國之根的象征。
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尊重和聽取后人意見的基礎上,搜集散落在浙江各地未得妥善維護的英烈墓,集中安放在杭州龍井路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以方便后人緬懷和祭奠,供人瞻仰。
四、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整合在杭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納入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
散落在浙江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眾多,在杭州就有:位于龍井路的浙江省辛亥烈士陵園、位于南山路的名人紀念館(其中有秋瑾、徐錫麟的人物事跡介紹)、西子湖畔西泠橋邊的秋瑾像等。在紹興有:大通學堂(屬當時浙江的革命活動中心)、位于紹興市東浦鎮(zhèn)熱誠學堂、位于紹興城南和暢堂的秋瑾故居。在湖州有:陳其美墓等。這些歷史遺跡串成游覽線路,或與這些紀念場所相結(jié)合,走進中小學生第二課堂,讓更多中小學生紀念瞻仰和了解這段歷史。
此外,在具體籌備浙江及杭州各城市紀念活動中,應邀請臺灣有關人士參加,也可邀請在浙各地光復中涌現(xiàn)的辛亥革命領袖及英雄人物的后裔參加紀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