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厥老---萬國權在紀念胡厥文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05-10-02 11:29:44
|
作者:
今天,我出席厥老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心情很不平靜。每當我回憶起厥老時就想起孫起孟主席在《胡厥文回憶錄》代序中的一段話,他說;“厥老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聯系在一起,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前進,腳踏實地實踐自己愛國、救國、建國的抱負;因此,他成為我國民族工商界的先進分子和帶頭人。”我和起孟同志一樣對厥老有著深深的敬仰之情,特別是我到民建中央后,經常得到厥老的關心和教誨。我認為厥老的一生是熱愛祖國、追求進步的一生,是和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一生。他性格倔強,但是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待人寬、對己嚴,和他一起工作過的人都為他正直、坦誠,對同志關懷備至所感動。懷念厥老,追憶他在40多年的歲月中,始終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患難與共、并肩戰斗,成為黨信賴的戰友和諍友,我的感受是,厥老一生愛國愛民,擁護共產黨領導,與黨和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 
不少人都知道厥老曾兩次留胡須。第一次是日本侵略中國,為銘記國難所留。記得厥老對我講過,在抗戰期間,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各項抗日救亡活動中,廢寢忘食,日夜奔忙;為了支援前線抗日軍隊,動員、組織幾十家企業拆遷機器到后方建立臨時工場,趕制手榴彈、炮彈、地雷、水雷等武器,沒時間剃須理發,以致胡須滿腮,有人問是不是為美所留,他回答說:“蓄之以記國難,等趕走倭寇時再剃”。結果一留就是十四年,直到抗戰勝利,大家稱他為“抗戰胡子。”第二次是1976年,周總理,朱德委員長和毛主席相繼逝世,厥老悲痛欲絕,為了化悲痛為力量,再次蓄下胡須以志紀念。談到厥老對黨的感情,特別是對周總理可以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每次和我們談起時,都會激動地說:“周總理是我所接觸中最為敬重欽佩的共產黨員,他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業師,他是運用統一戰線法寶最有成效的共產黨人之一。”厥老還強調,他是在周恩來和其他共產黨人的影響下,逐步從實業救國的幻想中解脫出來,投身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革命洪流中的,他把周總理識為自己一生中第一知己和最崇敬的人。他還經常向我講起,自1945年在重慶有機會見到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鄧穎超等中共領導人之后就同他們結下友情。厥老說:“周總理和其他黨的領導人幾十年來一直對我很關心,早在重慶時周恩來就經常從延安讓人帶些小米、紅棗、草席等土特產送給我”。1974年厥老做那大手術,周總理親自打電話詢問病情,之后還找他多次長談,使他受教益。周總理去世時,厥老己80歲,聽到噩耗,他放聲痛哭,茶飯不思,當天就寫信給鄧穎超同志,表示沉痛哀悼。他給鄧大姐信中有一首詩;“庸才我不死,俊杰爾先亡。恨不以身代,凄然我國傷”。可見厥老對黨和黨的領導人的深厚感情。厥老在有人問他第二次留須何時剃除時說:“我堅信毛主席、周總理倡導的在中國實現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現代化的宏圖一定會實現,為了實現他們的遺愿,這次留的胡子要到實現四個現代化時再剃”。 
今天,我們懷念厥老,值的一提的是在他最后住院的四年期間每逢有關節日,中央和統戰部的領導同志都去醫院看望,特別是他每年過生日時,總會收到他們送的蛋糕和鮮花。記得有一次我和民建的同志去看望他時,他對我們講:我對國家是樂觀的,而且是一貫樂觀的,我的樂觀不是沒有根據的,是因為有共產黨的領導,尤其是現在黨中央當家當的好,對這么好的黨中央,一要擁護她制定的正確方針、政策,身體力行的去做;二是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和問題直言不諱地向黨提出來,這樣才算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厥老在我們民建會內可以說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的道德情操有口皆碑。1987年,他在病中聽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陳云、鄧穎超,彭真等老一輩革命家都主動離休,深感自己年事以高,又長期住院,應該讓年輕的同志來更好地領導民建會的工作,就分別找起孟同志和我談了自己的想法,堅決辭去了主席職務。他對起孟同志和我說:“在新老交替的問題上,老同志要出以公心,采取主動,誠心讓賢”。他以身作則,推薦新人,在會內產生了很好的政治影響,為我們大家做出了榜樣。 
厥老離開我們已經十幾年了,但他熱愛民族、熱愛國家并為其不倦奮斗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希望民建會能夠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牢固始終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的信念,為愛國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擴大,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