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2009年省兩會專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009年1月15日在政協第十屆浙江省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發布時間:2009-12-29 16:51:57
|
作者:
周國富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十屆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會議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省人民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共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按照“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工作思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就。過去的一年也是十屆省政協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常委會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以開拓創新的精神,著力優化政協履職環境,不斷完善政協組織功能,積極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進“兩創”總戰略的實施、加快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深入開展中共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
學習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基本任務。開局之年,加強學習、強化理論武裝尤為重要。常委會堅持把學習擺在首要位置。認真運用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界別學習會等形式,先后6次邀請省委書記、省長作報告,3次邀請4位專家作輔導。深入學習中共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領導同志在浙江調研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及時了解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態勢,努力把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拓展工作思路結合起來,把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與創新履職實踐結合起來,明確提出了“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的工作要求,著力做好“優化政協履職環境、完善政協組織功能和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三篇大文章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指導了新一屆政協工作的開展。
(二)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履行職能
服從服務于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基本要求。常委會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總思路,充分發揮優勢,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積極協商監督、議政建言。
認真組織“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上浙江”重點課題調研。為完成省委部署的這兩項履職重點工作,常委會組織專委會、省級民主黨派、工商聯,聯合省直有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和有關市縣政協的力量,分別深入到7個市26個山區縣(市、區)和7個市20個沿海及海島縣(市、區)開展調研,形成了2個總報告和28個分報告,既提出了宏觀的中長期的戰略構想,也提出了近期可操作的對策建議。分別召開專題協商會和常委會議進行協商議政,以建議書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鄭重提交了調研成果,并通過政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促進成果轉化。省委專題學習會聽取了調研成果的匯報。省委、省政府對課題調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省委《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定》、《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政府工作報告》均吸納了有關意見建議。
扎實開展“加強節能減排”專項集體民主監督。這是去年省委交辦的又一重要任務。常委會高度重視,組織有關專委會,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政協,組成民主監督組,深入9個市、18個縣(市、區)、50余個企業和村莊開展調研監督,綜合運用聽取介紹、查閱資料、調查走訪、隨機抽查、召開聽證會和常委會議等多種形式,認真查擺問題,敢于直面矛盾,如實反映情況,積極提出建議,有效促進了我省的節能減排工作。
充分發揮提案和視察工作的重要作用。廣大政協委員、各參加單位、各界別就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創新、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投資發展、加強擔保企業管理、建立完善落后生產能力退出機制等一系列問題,以提案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共689件,經審查立案674件。常委會堅持以提高提案工作質量為重點,明確提出重點提案主席督辦“五個一”新要求,不斷健全完善提案征集、審查、督辦、反饋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民主評議提案承辦單位辦理工作,著力推動提案的辦理落實。常委會努力增強視察活動的計劃性、選擇性、針對性,依托專委會、界別活動組、各市省政協委員聯絡組,就義烏市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國際商貿名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與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新農村實驗示范區建設、民營中小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水質保護、奧運會水上訓練基地建設等問題進行視察,負責組織在浙全國政協委員赴衢州視察山區農村改革發展,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積極組織和支持專委會開展資政建言。各專委會在參與省政協重點工作和重大活動的同時,充分體現各自特點和專長,發揮承上啟下的載體作用和委員履職的平臺作用,認真組織委員就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促進我省經濟平穩運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慈善事業,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獻計獻策,為推進我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充分發揮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等有關社團的積極作用,針對我省中小民營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國內復雜經濟形勢,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召開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提出意見建議。認真做好“森林城市”組委會有關工作,推動“森林浙江”建設。
(三)認真做好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工作
堅持履職為民,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是人民政協的重要政治責任。常委會積極發揮人民政協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優勢,著力做好服務民生促團結、協商溝通促和諧的各項工作。
加強與黨派團體和社會各界的聯系。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堅持以政協會議為平臺、調研視察為載體、界別活動為紐帶,努力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能創造良好條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等社會團體在密切聯系群眾、團結群眾、服務群眾中的作用。密切與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聯系,專題調研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風景名勝區與宗教場所管理等問題,進一步加強了政協民族宗教工作。主動走訪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赴澳門參加蘇浙滬同鄉會慶祝國慶暨會慶活動,組織港澳華僑委員回鄉視察,調整優化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結構,舉辦臺海形勢報告會,舉行“浙臺山區經濟發展交流座談會”,參與“臺商服務月”活動,進一步活躍了政協的港澳臺僑工作。
暢通反映民意渠道。做好省政協領導下訪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加強與所在界別群眾的聯系,推動基層政協建立委員工作聯絡室,促進政協工作向城鄉社區延伸。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機制,完善工作網絡,創新工作理念,通過抓統籌、抓系列、抓特色,不斷提升信息采編質量。把準民情熱線工作定位,注重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反映社情民意的主體作用,拓寬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全年共編報《政協信息(專報)》200期,受理各類民情反映6682件,受理群眾來信來訪922件,為黨委、政府準確把握社會輿情、妥善解決各種矛盾提供信息服務。
全力支援抗災救災。在我國南方遭受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尤其是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后,常委會及時組織和動員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投入支援抗災救災工作。向港澳華僑委員和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發出《倡議書》;與有關方面共同發起“中國一家?情系汶川”大型抗震救災書畫義拍,“插上愛的翅膀、點燃新的希望”——情系青川兄弟姐妹愛心助殘活動;組織省政協藝術團進行慰問演出。廣大政協委員或奔赴災區、奮戰一線,或堅守崗位、恪盡職守,或獻計獻策、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政協系統為地震災區捐贈款物共計5億余元人民幣。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成為我省支援抗震救災的一支重要力量。
積極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常委會調動整合各種資源,幫助對口支援的西藏那曲地區政協改善辦公條件、提升信息化水平;幫助省政協機關對口幫扶村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落實省政協委員在江西瑞金捐建的2所長征希望小學;開展科技、醫療、文化下鄉活動,組織農業專家赴臺州市黃巖區開展科技興農服務,組織醫療專家赴開化縣扶貧義診,聯合省有關部門向縉云縣山區農村贈送文化設備,組織省政協藝術團送戲下鄉,推動和幫助17個市縣相繼成立婺劇促進會,舉辦地方戲曲藝術培訓,豐富農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四)著力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我省的實踐
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常委會堅持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把推進協商民主的發展作為重要工作任務,深入研究和把握協商民主的特點與規律,積極構建協商民主的新平臺,進一步推進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我省的實踐與發展。
配合省委搞好有關政協工作文件精神落實情況的督查。推進協商民主,關鍵是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根本是推進政協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常委會根據省委的統一部署,專門抽調力量,積極參與省委督查組,對各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及省委《實施意見》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的意見》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認真總結經驗,深入查找問題,研究提出了改進意見,推動了制度規定的落實。
提高常委會議的協商質量。常委會議是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的主要協商形式。我們把重點調研監督課題作為常委會議的中心議題,充分調動常委參與協商的積極性,健全群眾代表旁聽常委會議并發言的機制,制作播放課題調研專題片,進一步充實了協商內容,活躍了協商形式,提高了協商質量。在十屆三次、四次專題協商議政性常委會議上,調研監督組、省政協常委和群眾代表與省政府領導、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充分進行雙向交流,提高了協商成效。
探索專題協商會新形式。首次召開專題協商會,搭建議題鮮明、研討集中、交流互動的協商議政新平臺,就“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進行協商。趙洪祝書記、呂祖善省長親自到會聽取意見,共商對策。省政協7個專題調研小組的委員代表和7個省直部門的負責同志,充分表達了各自的意見,進行了溝通交流,拓展了協商民主的新渠道。
加強專委會與職能部門的對口協商。通過專委會全體會議、專題調研座談會、委員約談會、知情問政會、提案辦理等多種形式,就有關地方立法、人口計生工作、臺商權益保障等,組織委員與有關部門開展協商議政,推進了協商民主的常態化。
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商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是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在認真開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的同時,積極推薦和支持委員擔任特邀監察員與政風、行風監督員,開展黨風、政風、行風的檢查監督。有些委員參與省紀委組織的對10個市和12個省級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檢查,有些委員與黨代表、人大代表一起應邀參加我省第一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有關工作,有些委員擔任全省競爭性選拔廳級干部的評委,有些委員參與“五五”普法中期檢查,認真履行民主監督職責,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和批評,豐富了協商民主實踐。
(五)積極推動政協文化建設
政協文化是人民政協事業的基因和血脈,是推進人民政協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常委會把政協文化建設作為我省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深入研究,認真部署,著力推進。
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提出政協文化建設新命題。先后召開省市政協主席學習務虛會和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深入總結和挖掘人民政協成立近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實踐經驗和文化內涵,專題研究和部署政協文化建設。我們認為,政協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精神為內核,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以人民政協履職實踐為基礎的,反映我國愛國統一戰線、基本政治制度和協商民主實踐的政治文化形態,包涵了人民政協的理論體系、思想理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及獨有的風格和氣度,具有重和諧、講協商、善兼容、謀創新、求實效等鮮明特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政協組織的政治運作、政協委員的履職行為都受著政協文化的影響和制約,體現著政協文化精神,顯現著政協文化特色。提高政協履職水平,推動政協事業創新發展,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國際影響力,必須積極推進政協文化建設。
廣泛學習宣傳,大力弘揚政協文化。政協文化建設這一新命題的提出,得到了全省各級政協、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的認同和響應。各級政協組織開展學習宣傳政協文化活動,積極探討研究,力求運用政協文化所倡導的理念價值和方式方法推進政協工作的開展;《人民政協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我省政協倡導政協文化促實踐發展進行了報道,《聯誼報》和省政協門戶網站開辟“政協文化”專欄,一個學習、宣傳、研究和弘揚政協文化的熱潮迅速在全省政協系統興起。
加強文史資料工作,不斷挖掘和豐富政協文化的內涵。召開全省政協文史工作會議,出臺《政協浙江省委員會關于加強文史資料工作的意見》,制訂文史資料重點選題協作規劃及征編出版方案,加強全國、省、市、縣(市、區)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協作聯動。積極組織開展改革開放30周年“三親”史料的征集和出版等工作,參與并完成《溫州民營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等的征集編撰工作,啟動《群星璀璨——新中國浙江體育事業發展紀實》等文史資料圖書的征集工作,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 加強政協宣傳工作,努力擴大政協工作和政協文化的社會影響。密切與中央級新聞媒體的聯系,定期舉行省內新聞單位座談會,健全向新聞單位通報政協重要活動的制度。辦好《政協視線》電視專題節目,全年制作播出47期,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結合重點調研監督課題,制作播出3部電視專題片,充分展示政協履職成果。舉辦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書畫展。省政協主辦的《聯誼報》,關注國是民情,傳遞各界聲音,展現委員風采,宣傳創新實踐,培育品牌欄目,較好地發揮了我省政協工作和政協文化的宣傳主陣地作用。
(六)切實加強政協自身建設
加強自身建設是事關人民政協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常委會針對換屆后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抓好這項固本強基的重要工作。
搞好委員培訓與管理。舉辦常委學習會暨新任委員培訓會,認真學習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人民政協理論,為委員盡快進入角色、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打好基礎。加強與委員的聯絡聯系,先后召開11次委員約談會,及時了解委員的思想動態,聽取意見建議。首次開展全省政協委員人事統計工作,建立省政協常委、委員個人信息資料庫,為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提供可靠的依據。加強委員管理,研究討論推進省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制度建設,明確委員參加政協活動的要求。
加強專委會建設。新設立民族宗教委員會和委員工作委員會,使專委會的設置更加符合省政協工作需要。制定《民族宗教委員會工作細則》、《委員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明確職責分工,界定工作范圍。配好專委會領導班子,優化專委會人員結構,增強專委會工作活力。
探索發揮界別作用新途徑。制定《政協浙江省委員會關于重視和發揮界別作用的意見》及3個配套文件,明確界別活動的組織領導、內容形式、責任分工和經費保障措施;設立34個界別活動組,召開界別活動組組長會議,部署工作,提出要求;建立專委會聯系界別活動組制度,把專委會履職工作與界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組織開展界別調研、視察、考察、學習、座談、聯誼等活動,共計46次,參加委員達604人次。
提高政協機關服務保障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省政協機關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著力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優化風氣、提升素質。實施“三個一批”制度建設,開展“構建和諧機關、做文明公務員”大討論,積極倡導“五最”精神,建立定期專家講座制度,加快機關信息化“一庫”、“兩網”、“三化”建設步伐,廣泛開展文明健康、豐富多樣的業余文化活動,努力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政協機關。
發揮政協整體優勢。加強與全國政協的聯系,積極配合和參與全國政協在浙江開展的調研視察工作。建立省市政協主席學習務虛會新平臺,完善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省市政協秘書長座談會、重點課題聯動調研等工作機制,增強全省各級政協工作的協調性、互動性。積極加強同兄弟省市政協的交流與協作。指導省政協之友社、詩書畫之友社和企業家之友社順利完成換屆、開展活動。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全面實施學校第三個四年發展規劃。
各位委員,過去一年十屆省政協所取得的各項工作成績,是中共浙江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市縣政協積極配合的結果,是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常委會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年來,全省各市、縣(市、區)政協服務地方發展,致力開拓創新,工作亮點紛呈。建立與政府協商聯系會議制度,設立政協委員社區聯絡室,開設政協主席信箱、委員信箱,建立政協工作考評機制,向黨政部門派遣民主監督小組,在政協全會開幕式上安排大會發言,開展無陪同視察等探索實踐,為省政協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為推進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的新發展創造了新鮮經驗,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是:履行職能的方式方法需進一步探索,有關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調動委員履職積極性的方法措施需進一步改進,政協工作信息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政協理論研究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要認真加以研究,切實予以改進。
二、2009年工作任務
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為困難、同時又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的總體部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為總要求,以服務“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為主線,以弘揚政協文化、推進制度建設為支撐,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不斷推動政協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貢獻。
(一)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態勢,獻策科學發展達到新水平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要充分發揮政協人才智力優勢,緊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聚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既協助黨委政府克時艱,又深謀遠慮獻良策。要重點就我省“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工作開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推動我省經濟克難攻堅、轉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要加強前瞻性研究,著眼于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尤其要圍繞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適度開展超前調研。要加強戰略性研究,認真組織“建設生態浙江,提升發展質量”和“打造人文浙江,提升發展軟實力”重點課題調研,開展協商議政,進一步打響“浙江系列研究”品牌。要加強跟蹤性研究,圍繞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實施意見》,深化我省農村改革發展,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開展資政建言;要繼續關注和跟蹤“山上浙江”、“海上浙江”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深化有關問題的研究,促進成果的轉化。要進一步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在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觀察、分析、研究現實問題的能力上下功夫,在拓展國際視野、培育戰略思維、樹立創新理念上下功夫,在全面準確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和摸清實情上下功夫,在深入調查、研究論證、轉化成果上下功夫,在健全工作機制、薈萃各方力量、形成整體合力上下功夫,綜合運用調研、視察、提案、信息等多種履職方式,不斷提高議政建言的水平。
(二)關注“平安浙江”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服務民生取得新成效
隨著經濟運行中困難因素增多,社會就業、城鄉居民增收、財政惠民支出、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生態環境等民生問題將面臨較大壓力。要充分發揮政協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把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放在政協履職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為建設“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服務,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圍繞民生獻良策,就擴大內需、推動就業、實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勞動法律法規實施、安全生產管理、維護經濟秩序、完善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等民生問題傾注真情、獻計出力。要拓寬渠道暢民意,認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鼓勵開設委員博客、委員信箱,推動建立基層委員聯絡室,繼續辦好“民情熱線”、“政協視線”,健全“聽證會”、群眾代表旁聽常委會議等公民直接有序政治參與機制。要協調關系聚民心,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擴大群眾工作覆蓋面,加強政協民族宗教工作,多做教育引導、解惑釋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不斷增進各民族、各階層、各界別和諧共處。要發揮優勢解民憂,更加關注社會建設,更加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關注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加關注社會困難群體的生存狀態,更加關注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認真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積極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三)順應團結聯誼的新要求,促進浙江對外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新成績
隨著內地同香港、澳門和海外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隨著海峽兩岸關系呈現良好發展趨勢,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面臨著新機遇、新任務。要探索聯系港澳華僑委員的新形式,拓展參政議政新渠道。建立“網上委員之家”,搭建信息交流溝通新平臺,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政協工作。召開港澳委員懇談會,舉辦首屆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聯誼會,更好地發揮他們在促進香港、澳門繁榮穩定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完善港澳海外界別活動組活動機制,組織好專題調研、視察和投資考察活動。加強與海外浙江人的密切聯系,加強與國外議會、僑團僑領、留學人員的廣泛聯系,充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和作用,為引進海外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牽線搭橋,促進浙江對外開放。切實把握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與海內外聯系廣泛的特點和優勢,大力開展對臺聯絡聯誼工作,積極參與浙臺醫學交流等活動,著力做好臺灣有關社團、各界代表人士、青少年的團結工作,推動浙臺經貿、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出新的貢獻。
(四)落實省委關于政協工作的新部署,推進政協履職制度建設邁出新步伐
省委將召開政協工作會議,對全省政協工作作出新部署。這是省委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推動我省政協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全省政協工作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力協助省委開好會議,是我們的重要責任。要根據省委部署,協助做好會議的有關籌備工作。要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政協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認真總結全省各級政協近年來的新實踐、新經驗,全面分析目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我省政協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省委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提供決策建議。要把貫徹會議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著力抓好學習,以多種形式和途徑,認真組織學習宣傳活動,全面、準確把握會議的精神實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對政協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著力抓好配套,根據會議新精神,進一步完善政協工作制度體系;著力抓好落實,加強督促檢查,找準薄弱環節,切實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
(五)把握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的新契機,發展我省政協事業新優勢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慶祝“兩個60周年”,既是今年省政協的重要工作任務,也是我們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契機。要結合回顧總結共和國走過的輝煌歷程,組織委員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的認同,鞏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切實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思想政治新優勢。要結合回顧總結人民政協60年來的偉大實踐,深入挖掘人民政協的豐富文化內涵,適時舉辦政協文化論壇,組織政協文化課題研究,加強文史資料工作,推動政協理論研究和政協文化建設取得新的成果,推進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對政協文化的探索和實踐,努力在履職中體現政協文化、踐行政協文化,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文化新優勢。要以慶祝“兩個6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完善政協組織功能,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組織新優勢。進一步創新團結合作、協商議政平臺,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組織中的重要作用;強化界別意識,突出界別特色,積極發揮界別組作用;改進政協委員的服務與管理工作,開發完善委員信息數據庫,切實增強政協委員真情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專委會力量,建立健全專委會向常委會報告工作等制度,著力提高專委會工作水平;增強政協機關思想、組織、作風、制度、效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成效,努力提高機關干部“三能”素質,著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高素質政協工作干部隊伍,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繼續探索基層政協工作,積極推動基層政協工作的發展。要隆重開展慶祝紀念活動,廣泛宣傳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擴大政協的社會影響,著力營造政協工作的良好氛圍,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環境新優勢。
各位委員!在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新征程上,人民政協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使命更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扎實的工作,出色完成今年的各項履職任務,為開創我省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全力克難攻堅、加快轉型升級、確保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共和國60華誕,迎接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十屆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會議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省人民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共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按照“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工作思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就。過去的一年也是十屆省政協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常委會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以開拓創新的精神,著力優化政協履職環境,不斷完善政協組織功能,積極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進“兩創”總戰略的實施、加快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深入開展中共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
學習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基本任務。開局之年,加強學習、強化理論武裝尤為重要。常委會堅持把學習擺在首要位置。認真運用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界別學習會等形式,先后6次邀請省委書記、省長作報告,3次邀請4位專家作輔導。深入學習中共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領導同志在浙江調研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及時了解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態勢,努力把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拓展工作思路結合起來,把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與創新履職實踐結合起來,明確提出了“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的工作要求,著力做好“優化政協履職環境、完善政協組織功能和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三篇大文章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指導了新一屆政協工作的開展。
(二)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履行職能
服從服務于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基本要求。常委會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總思路,充分發揮優勢,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積極協商監督、議政建言。
認真組織“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上浙江”重點課題調研。為完成省委部署的這兩項履職重點工作,常委會組織專委會、省級民主黨派、工商聯,聯合省直有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和有關市縣政協的力量,分別深入到7個市26個山區縣(市、區)和7個市20個沿海及海島縣(市、區)開展調研,形成了2個總報告和28個分報告,既提出了宏觀的中長期的戰略構想,也提出了近期可操作的對策建議。分別召開專題協商會和常委會議進行協商議政,以建議書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鄭重提交了調研成果,并通過政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促進成果轉化。省委專題學習會聽取了調研成果的匯報。省委、省政府對課題調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省委《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定》、《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政府工作報告》均吸納了有關意見建議。
扎實開展“加強節能減排”專項集體民主監督。這是去年省委交辦的又一重要任務。常委會高度重視,組織有關專委會,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政協,組成民主監督組,深入9個市、18個縣(市、區)、50余個企業和村莊開展調研監督,綜合運用聽取介紹、查閱資料、調查走訪、隨機抽查、召開聽證會和常委會議等多種形式,認真查擺問題,敢于直面矛盾,如實反映情況,積極提出建議,有效促進了我省的節能減排工作。
充分發揮提案和視察工作的重要作用。廣大政協委員、各參加單位、各界別就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創新、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投資發展、加強擔保企業管理、建立完善落后生產能力退出機制等一系列問題,以提案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共689件,經審查立案674件。常委會堅持以提高提案工作質量為重點,明確提出重點提案主席督辦“五個一”新要求,不斷健全完善提案征集、審查、督辦、反饋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民主評議提案承辦單位辦理工作,著力推動提案的辦理落實。常委會努力增強視察活動的計劃性、選擇性、針對性,依托專委會、界別活動組、各市省政協委員聯絡組,就義烏市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國際商貿名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與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新農村實驗示范區建設、民營中小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水質保護、奧運會水上訓練基地建設等問題進行視察,負責組織在浙全國政協委員赴衢州視察山區農村改革發展,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積極組織和支持專委會開展資政建言。各專委會在參與省政協重點工作和重大活動的同時,充分體現各自特點和專長,發揮承上啟下的載體作用和委員履職的平臺作用,認真組織委員就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促進我省經濟平穩運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慈善事業,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獻計獻策,為推進我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充分發揮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等有關社團的積極作用,針對我省中小民營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國內復雜經濟形勢,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召開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提出意見建議。認真做好“森林城市”組委會有關工作,推動“森林浙江”建設。
(三)認真做好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工作
堅持履職為民,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是人民政協的重要政治責任。常委會積極發揮人民政協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優勢,著力做好服務民生促團結、協商溝通促和諧的各項工作。
加強與黨派團體和社會各界的聯系。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堅持以政協會議為平臺、調研視察為載體、界別活動為紐帶,努力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能創造良好條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等社會團體在密切聯系群眾、團結群眾、服務群眾中的作用。密切與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聯系,專題調研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風景名勝區與宗教場所管理等問題,進一步加強了政協民族宗教工作。主動走訪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赴澳門參加蘇浙滬同鄉會慶祝國慶暨會慶活動,組織港澳華僑委員回鄉視察,調整優化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結構,舉辦臺海形勢報告會,舉行“浙臺山區經濟發展交流座談會”,參與“臺商服務月”活動,進一步活躍了政協的港澳臺僑工作。
暢通反映民意渠道。做好省政協領導下訪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加強與所在界別群眾的聯系,推動基層政協建立委員工作聯絡室,促進政協工作向城鄉社區延伸。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機制,完善工作網絡,創新工作理念,通過抓統籌、抓系列、抓特色,不斷提升信息采編質量。把準民情熱線工作定位,注重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反映社情民意的主體作用,拓寬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全年共編報《政協信息(專報)》200期,受理各類民情反映6682件,受理群眾來信來訪922件,為黨委、政府準確把握社會輿情、妥善解決各種矛盾提供信息服務。
全力支援抗災救災。在我國南方遭受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尤其是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后,常委會及時組織和動員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投入支援抗災救災工作。向港澳華僑委員和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發出《倡議書》;與有關方面共同發起“中國一家?情系汶川”大型抗震救災書畫義拍,“插上愛的翅膀、點燃新的希望”——情系青川兄弟姐妹愛心助殘活動;組織省政協藝術團進行慰問演出。廣大政協委員或奔赴災區、奮戰一線,或堅守崗位、恪盡職守,或獻計獻策、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政協系統為地震災區捐贈款物共計5億余元人民幣。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成為我省支援抗震救災的一支重要力量。
積極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常委會調動整合各種資源,幫助對口支援的西藏那曲地區政協改善辦公條件、提升信息化水平;幫助省政協機關對口幫扶村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落實省政協委員在江西瑞金捐建的2所長征希望小學;開展科技、醫療、文化下鄉活動,組織農業專家赴臺州市黃巖區開展科技興農服務,組織醫療專家赴開化縣扶貧義診,聯合省有關部門向縉云縣山區農村贈送文化設備,組織省政協藝術團送戲下鄉,推動和幫助17個市縣相繼成立婺劇促進會,舉辦地方戲曲藝術培訓,豐富農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四)著力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我省的實踐
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常委會堅持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把推進協商民主的發展作為重要工作任務,深入研究和把握協商民主的特點與規律,積極構建協商民主的新平臺,進一步推進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我省的實踐與發展。
配合省委搞好有關政協工作文件精神落實情況的督查。推進協商民主,關鍵是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根本是推進政協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常委會根據省委的統一部署,專門抽調力量,積極參與省委督查組,對各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及省委《實施意見》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的意見》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認真總結經驗,深入查找問題,研究提出了改進意見,推動了制度規定的落實。
提高常委會議的協商質量。常委會議是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的主要協商形式。我們把重點調研監督課題作為常委會議的中心議題,充分調動常委參與協商的積極性,健全群眾代表旁聽常委會議并發言的機制,制作播放課題調研專題片,進一步充實了協商內容,活躍了協商形式,提高了協商質量。在十屆三次、四次專題協商議政性常委會議上,調研監督組、省政協常委和群眾代表與省政府領導、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充分進行雙向交流,提高了協商成效。
探索專題協商會新形式。首次召開專題協商會,搭建議題鮮明、研討集中、交流互動的協商議政新平臺,就“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進行協商。趙洪祝書記、呂祖善省長親自到會聽取意見,共商對策。省政協7個專題調研小組的委員代表和7個省直部門的負責同志,充分表達了各自的意見,進行了溝通交流,拓展了協商民主的新渠道。
加強專委會與職能部門的對口協商。通過專委會全體會議、專題調研座談會、委員約談會、知情問政會、提案辦理等多種形式,就有關地方立法、人口計生工作、臺商權益保障等,組織委員與有關部門開展協商議政,推進了協商民主的常態化。
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商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是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在認真開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的同時,積極推薦和支持委員擔任特邀監察員與政風、行風監督員,開展黨風、政風、行風的檢查監督。有些委員參與省紀委組織的對10個市和12個省級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檢查,有些委員與黨代表、人大代表一起應邀參加我省第一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有關工作,有些委員擔任全省競爭性選拔廳級干部的評委,有些委員參與“五五”普法中期檢查,認真履行民主監督職責,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和批評,豐富了協商民主實踐。
(五)積極推動政協文化建設
政協文化是人民政協事業的基因和血脈,是推進人民政協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常委會把政協文化建設作為我省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深入研究,認真部署,著力推進。
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提出政協文化建設新命題。先后召開省市政協主席學習務虛會和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深入總結和挖掘人民政協成立近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實踐經驗和文化內涵,專題研究和部署政協文化建設。我們認為,政協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精神為內核,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以人民政協履職實踐為基礎的,反映我國愛國統一戰線、基本政治制度和協商民主實踐的政治文化形態,包涵了人民政協的理論體系、思想理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及獨有的風格和氣度,具有重和諧、講協商、善兼容、謀創新、求實效等鮮明特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政協組織的政治運作、政協委員的履職行為都受著政協文化的影響和制約,體現著政協文化精神,顯現著政協文化特色。提高政協履職水平,推動政協事業創新發展,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國際影響力,必須積極推進政協文化建設。
廣泛學習宣傳,大力弘揚政協文化。政協文化建設這一新命題的提出,得到了全省各級政協、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的認同和響應。各級政協組織開展學習宣傳政協文化活動,積極探討研究,力求運用政協文化所倡導的理念價值和方式方法推進政協工作的開展;《人民政協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我省政協倡導政協文化促實踐發展進行了報道,《聯誼報》和省政協門戶網站開辟“政協文化”專欄,一個學習、宣傳、研究和弘揚政協文化的熱潮迅速在全省政協系統興起。
加強文史資料工作,不斷挖掘和豐富政協文化的內涵。召開全省政協文史工作會議,出臺《政協浙江省委員會關于加強文史資料工作的意見》,制訂文史資料重點選題協作規劃及征編出版方案,加強全國、省、市、縣(市、區)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協作聯動。積極組織開展改革開放30周年“三親”史料的征集和出版等工作,參與并完成《溫州民營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等的征集編撰工作,啟動《群星璀璨——新中國浙江體育事業發展紀實》等文史資料圖書的征集工作,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 加強政協宣傳工作,努力擴大政協工作和政協文化的社會影響。密切與中央級新聞媒體的聯系,定期舉行省內新聞單位座談會,健全向新聞單位通報政協重要活動的制度。辦好《政協視線》電視專題節目,全年制作播出47期,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結合重點調研監督課題,制作播出3部電視專題片,充分展示政協履職成果。舉辦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書畫展。省政協主辦的《聯誼報》,關注國是民情,傳遞各界聲音,展現委員風采,宣傳創新實踐,培育品牌欄目,較好地發揮了我省政協工作和政協文化的宣傳主陣地作用。
(六)切實加強政協自身建設
加強自身建設是事關人民政協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常委會針對換屆后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抓好這項固本強基的重要工作。
搞好委員培訓與管理。舉辦常委學習會暨新任委員培訓會,認真學習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人民政協理論,為委員盡快進入角色、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打好基礎。加強與委員的聯絡聯系,先后召開11次委員約談會,及時了解委員的思想動態,聽取意見建議。首次開展全省政協委員人事統計工作,建立省政協常委、委員個人信息資料庫,為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提供可靠的依據。加強委員管理,研究討論推進省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制度建設,明確委員參加政協活動的要求。
加強專委會建設。新設立民族宗教委員會和委員工作委員會,使專委會的設置更加符合省政協工作需要。制定《民族宗教委員會工作細則》、《委員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明確職責分工,界定工作范圍。配好專委會領導班子,優化專委會人員結構,增強專委會工作活力。
探索發揮界別作用新途徑。制定《政協浙江省委員會關于重視和發揮界別作用的意見》及3個配套文件,明確界別活動的組織領導、內容形式、責任分工和經費保障措施;設立34個界別活動組,召開界別活動組組長會議,部署工作,提出要求;建立專委會聯系界別活動組制度,把專委會履職工作與界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組織開展界別調研、視察、考察、學習、座談、聯誼等活動,共計46次,參加委員達604人次。
提高政協機關服務保障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省政協機關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著力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優化風氣、提升素質。實施“三個一批”制度建設,開展“構建和諧機關、做文明公務員”大討論,積極倡導“五最”精神,建立定期專家講座制度,加快機關信息化“一庫”、“兩網”、“三化”建設步伐,廣泛開展文明健康、豐富多樣的業余文化活動,努力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政協機關。
發揮政協整體優勢。加強與全國政協的聯系,積極配合和參與全國政協在浙江開展的調研視察工作。建立省市政協主席學習務虛會新平臺,完善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省市政協秘書長座談會、重點課題聯動調研等工作機制,增強全省各級政協工作的協調性、互動性。積極加強同兄弟省市政協的交流與協作。指導省政協之友社、詩書畫之友社和企業家之友社順利完成換屆、開展活動。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全面實施學校第三個四年發展規劃。
各位委員,過去一年十屆省政協所取得的各項工作成績,是中共浙江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市縣政協積極配合的結果,是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常委會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年來,全省各市、縣(市、區)政協服務地方發展,致力開拓創新,工作亮點紛呈。建立與政府協商聯系會議制度,設立政協委員社區聯絡室,開設政協主席信箱、委員信箱,建立政協工作考評機制,向黨政部門派遣民主監督小組,在政協全會開幕式上安排大會發言,開展無陪同視察等探索實踐,為省政協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為推進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的新發展創造了新鮮經驗,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是:履行職能的方式方法需進一步探索,有關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調動委員履職積極性的方法措施需進一步改進,政協工作信息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政協理論研究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要認真加以研究,切實予以改進。
二、2009年工作任務
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為困難、同時又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的總體部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圍繞核心、服務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職為總要求,以服務“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為主線,以弘揚政協文化、推進制度建設為支撐,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不斷推動政協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貢獻。
(一)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態勢,獻策科學發展達到新水平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要充分發揮政協人才智力優勢,緊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聚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既協助黨委政府克時艱,又深謀遠慮獻良策。要重點就我省“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工作開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推動我省經濟克難攻堅、轉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要加強前瞻性研究,著眼于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尤其要圍繞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適度開展超前調研。要加強戰略性研究,認真組織“建設生態浙江,提升發展質量”和“打造人文浙江,提升發展軟實力”重點課題調研,開展協商議政,進一步打響“浙江系列研究”品牌。要加強跟蹤性研究,圍繞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實施意見》,深化我省農村改革發展,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開展資政建言;要繼續關注和跟蹤“山上浙江”、“海上浙江”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深化有關問題的研究,促進成果的轉化。要進一步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在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觀察、分析、研究現實問題的能力上下功夫,在拓展國際視野、培育戰略思維、樹立創新理念上下功夫,在全面準確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和摸清實情上下功夫,在深入調查、研究論證、轉化成果上下功夫,在健全工作機制、薈萃各方力量、形成整體合力上下功夫,綜合運用調研、視察、提案、信息等多種履職方式,不斷提高議政建言的水平。
(二)關注“平安浙江”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服務民生取得新成效
隨著經濟運行中困難因素增多,社會就業、城鄉居民增收、財政惠民支出、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生態環境等民生問題將面臨較大壓力。要充分發揮政協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把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放在政協履職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為建設“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服務,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圍繞民生獻良策,就擴大內需、推動就業、實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勞動法律法規實施、安全生產管理、維護經濟秩序、完善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等民生問題傾注真情、獻計出力。要拓寬渠道暢民意,認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鼓勵開設委員博客、委員信箱,推動建立基層委員聯絡室,繼續辦好“民情熱線”、“政協視線”,健全“聽證會”、群眾代表旁聽常委會議等公民直接有序政治參與機制。要協調關系聚民心,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擴大群眾工作覆蓋面,加強政協民族宗教工作,多做教育引導、解惑釋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不斷增進各民族、各階層、各界別和諧共處。要發揮優勢解民憂,更加關注社會建設,更加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關注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加關注社會困難群體的生存狀態,更加關注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認真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積極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三)順應團結聯誼的新要求,促進浙江對外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新成績
隨著內地同香港、澳門和海外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隨著海峽兩岸關系呈現良好發展趨勢,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面臨著新機遇、新任務。要探索聯系港澳華僑委員的新形式,拓展參政議政新渠道。建立“網上委員之家”,搭建信息交流溝通新平臺,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政協工作。召開港澳委員懇談會,舉辦首屆港澳臺僑委員會特邀委員聯誼會,更好地發揮他們在促進香港、澳門繁榮穩定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完善港澳海外界別活動組活動機制,組織好專題調研、視察和投資考察活動。加強與海外浙江人的密切聯系,加強與國外議會、僑團僑領、留學人員的廣泛聯系,充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和作用,為引進海外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牽線搭橋,促進浙江對外開放。切實把握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與海內外聯系廣泛的特點和優勢,大力開展對臺聯絡聯誼工作,積極參與浙臺醫學交流等活動,著力做好臺灣有關社團、各界代表人士、青少年的團結工作,推動浙臺經貿、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出新的貢獻。
(四)落實省委關于政協工作的新部署,推進政協履職制度建設邁出新步伐
省委將召開政協工作會議,對全省政協工作作出新部署。這是省委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推動我省政協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全省政協工作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力協助省委開好會議,是我們的重要責任。要根據省委部署,協助做好會議的有關籌備工作。要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政協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認真總結全省各級政協近年來的新實踐、新經驗,全面分析目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我省政協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省委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提供決策建議。要把貫徹會議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著力抓好學習,以多種形式和途徑,認真組織學習宣傳活動,全面、準確把握會議的精神實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對政協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著力抓好配套,根據會議新精神,進一步完善政協工作制度體系;著力抓好落實,加強督促檢查,找準薄弱環節,切實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
(五)把握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的新契機,發展我省政協事業新優勢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慶祝“兩個60周年”,既是今年省政協的重要工作任務,也是我們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契機。要結合回顧總結共和國走過的輝煌歷程,組織委員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的認同,鞏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切實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思想政治新優勢。要結合回顧總結人民政協60年來的偉大實踐,深入挖掘人民政協的豐富文化內涵,適時舉辦政協文化論壇,組織政協文化課題研究,加強文史資料工作,推動政協理論研究和政協文化建設取得新的成果,推進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對政協文化的探索和實踐,努力在履職中體現政協文化、踐行政協文化,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文化新優勢。要以慶祝“兩個6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完善政協組織功能,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組織新優勢。進一步創新團結合作、協商議政平臺,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組織中的重要作用;強化界別意識,突出界別特色,積極發揮界別組作用;改進政協委員的服務與管理工作,開發完善委員信息數據庫,切實增強政協委員真情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專委會力量,建立健全專委會向常委會報告工作等制度,著力提高專委會工作水平;增強政協機關思想、組織、作風、制度、效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成效,努力提高機關干部“三能”素質,著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高素質政協工作干部隊伍,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繼續探索基層政協工作,積極推動基層政協工作的發展。要隆重開展慶祝紀念活動,廣泛宣傳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擴大政協的社會影響,著力營造政協工作的良好氛圍,形成我省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環境新優勢。
各位委員!在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新征程上,人民政協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使命更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扎實的工作,出色完成今年的各項履職任務,為開創我省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全力克難攻堅、加快轉型升級、確保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共和國60華誕,迎接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