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周年
紀念執著辦學的教育家湯元炳同志
發布時間:2009-12-28 17:12:59
|
作者: 徐壽松
湯元炳同志是省兩會的卓越領導人、是社會力量辦學的先驅者、也是一位不出名的教育家。早在1964年擔任省工商聯主委時,他響應黨中央“廣開學路、多方辦學”的號召,向工商界集資,創辦了錢江中學(由市教育局共管),培養了一批人才,其中有前浙大校長潘云鶴院士、前杭州市委統戰部曾東元部長等(文革時學校被市教育局接收)。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以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爭奪下一代的罪名,湯老遭到了造反派師生的野蠻批斗。但湯老對黨的忠誠始終不渝,當兩會恢復活動后,他就提出要繼續辦學。在沒有校舍、沒有經費、沒有教師的“三無”條件下,他四處奔走,得到了省政協領導的支持,向日校租借教室在晚上使用、動員詹少文等四位同志捐獻補發工資,充實了辦學基金,聘請日校教師來晚上上課。于1979年3月創建了我省第一所兩會舉辦的杭州錢江業余學校。當時有大批知青回到城里,他們渴望學習。學校第一學期就招收了三百余名商業職工,進行會計、外語等培訓,受到了商業部門的歡迎。湯老除積極鼓勵各地兩會辦學外,還支持其他黨派辦學,在每個兄弟黨派辦學時,由兩會贈送籌辦費五千元。1983年湯老向香港查濟民先生募得人民幣四百萬元,為省政協籌建樹人大學。1986年在湯老倡導下,兩會又與杭州絲綢工業局合辦杭州絲綢工藝學校,為杭州絲綢工業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工人。湯老的這種執著辦學的事跡,是繼承了民建中央黃任老創辦中華職教社的光榮傳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可貴貢獻。
湯老十分關注錢江辦學,諄諄教導辦學同志:1、注重教學質量。一定要使青年職工來上一堂課,學有所得、學有所用。2、勤儉辦學。學校沒有國家經費,必須節約各項支出。因此學校不買沙發,用三斗桌代替寫字臺。3、精兵簡政。1981年學校已有85個班級、學員4350人,而辦學人員僅15人,占全校師生總數的0.34%。錢江的“三無”辦學帶動了各地兩會和其他黨派的紛紛辦學,由于它完全符合我國當時的國情,不少媒體亦相繼報道,認為黨派和社團辦學靈活多樣,直接為生產服務;勤儉辦學,注重教學質量,是利國利民的好事。1983年全省兩會所辦的學校已達27所,在校學員43000余人,畢結業學員達21500人。湯老欣喜地形容當時辦學形勢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隨著各地辦學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認為“三無”辦學是不正規、不合格的,因而提出了種種制約:不準重點學校教師外出兼課、不準日校出租教室、不承認學校學歷。這樣所有學校勢必被迫停辦。當時湯老到處呼吁,向省委領導、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匯報,反映不公正的待遇,并會同全國政協常委劉靖基、孫曉村、張敬禮等向全國政協聯名提案,要求教育部對社會力量辦學給予支持,最后終于獲得教育部領導的基本肯定。這是湯老為全國社會力量辦學掃除前進中的障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于黨派社團辦學成績斐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揚。1984年省人大常委會李豐平主任在會上表彰了錢江的辦學,同年薛駒省長號召學習錢江精神,《浙江日報》以整版篇幅介紹了錢江辦學情況。從此,社會上對黨派社團辦學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
綜合湯老的辦學理念有:1、辦學不是賺錢,而是花錢的,學費要收得少,以減少職工負擔,使人人有學習機會(錢江開辦時,沒門課每學期收費六元含書籍講義,每學期貼錢)。2、辦學要做到學以致用,使青年職工學習的知識技術能立竿見影,能直接為生產服務。3、辦學是把有“貝”之財變成無“貝”之才,他們將為國家社會創造的財富是無法估計的,即投入少量的錢辦學,可獲得社會效益的最大化。4、工商界捐資辦學是功在國家、利在青年的好事,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具體實踐。這與溫家寶總理在教師節座談會上講的“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企業收益回報社會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教育”不謀而合,湯老的辦學理念是完全符合黨的方針的。
近年來國家經濟迅猛發展,人才需求旺盛,社會力量辦學的規模和數量亦不斷擴展,學校眾多,競爭劇烈。錢江是湯老親自創辦的,是我省社會辦學的先行者,是一所“老字號”學校,近三十年來,過去的辦學優勢已基本喪失,現在也如企業一樣處在“寒冬”時期,步履維艱,然而冬天之后就是春天,若能及時施肥,勤加扶植,那老樹逢春,亦能重開鮮艷絢麗之花,如能這樣,那就是我們紀念湯老百年誕辰的最好獻禮。
注:本文系根據1984年湯老在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專業培訓工作經驗交流會閉幕會上講話的部分內容。
(徐壽松,原錢江業余學校常務副校長)
湯老十分關注錢江辦學,諄諄教導辦學同志:1、注重教學質量。一定要使青年職工來上一堂課,學有所得、學有所用。2、勤儉辦學。學校沒有國家經費,必須節約各項支出。因此學校不買沙發,用三斗桌代替寫字臺。3、精兵簡政。1981年學校已有85個班級、學員4350人,而辦學人員僅15人,占全校師生總數的0.34%。錢江的“三無”辦學帶動了各地兩會和其他黨派的紛紛辦學,由于它完全符合我國當時的國情,不少媒體亦相繼報道,認為黨派和社團辦學靈活多樣,直接為生產服務;勤儉辦學,注重教學質量,是利國利民的好事。1983年全省兩會所辦的學校已達27所,在校學員43000余人,畢結業學員達21500人。湯老欣喜地形容當時辦學形勢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隨著各地辦學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認為“三無”辦學是不正規、不合格的,因而提出了種種制約:不準重點學校教師外出兼課、不準日校出租教室、不承認學校學歷。這樣所有學校勢必被迫停辦。當時湯老到處呼吁,向省委領導、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匯報,反映不公正的待遇,并會同全國政協常委劉靖基、孫曉村、張敬禮等向全國政協聯名提案,要求教育部對社會力量辦學給予支持,最后終于獲得教育部領導的基本肯定。這是湯老為全國社會力量辦學掃除前進中的障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于黨派社團辦學成績斐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揚。1984年省人大常委會李豐平主任在會上表彰了錢江的辦學,同年薛駒省長號召學習錢江精神,《浙江日報》以整版篇幅介紹了錢江辦學情況。從此,社會上對黨派社團辦學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
綜合湯老的辦學理念有:1、辦學不是賺錢,而是花錢的,學費要收得少,以減少職工負擔,使人人有學習機會(錢江開辦時,沒門課每學期收費六元含書籍講義,每學期貼錢)。2、辦學要做到學以致用,使青年職工學習的知識技術能立竿見影,能直接為生產服務。3、辦學是把有“貝”之財變成無“貝”之才,他們將為國家社會創造的財富是無法估計的,即投入少量的錢辦學,可獲得社會效益的最大化。4、工商界捐資辦學是功在國家、利在青年的好事,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具體實踐。這與溫家寶總理在教師節座談會上講的“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企業收益回報社會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教育”不謀而合,湯老的辦學理念是完全符合黨的方針的。
近年來國家經濟迅猛發展,人才需求旺盛,社會力量辦學的規模和數量亦不斷擴展,學校眾多,競爭劇烈。錢江是湯老親自創辦的,是我省社會辦學的先行者,是一所“老字號”學校,近三十年來,過去的辦學優勢已基本喪失,現在也如企業一樣處在“寒冬”時期,步履維艱,然而冬天之后就是春天,若能及時施肥,勤加扶植,那老樹逢春,亦能重開鮮艷絢麗之花,如能這樣,那就是我們紀念湯老百年誕辰的最好獻禮。
注:本文系根據1984年湯老在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專業培訓工作經驗交流會閉幕會上講話的部分內容。
(徐壽松,原錢江業余學校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