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開拓中國職業裝的“紅幫”傳人
——記寧波培羅成集團總裁、民建寧波市委會常委陸信國
發布時間:2011-05-04 15:05:27
|
作者: 寧 建
“國內服裝界第一個提出職業裝概念的專業人士,同時也是第一個帶領企業進入和培育職業裝市場的企業家。”這是浙江省第八屆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時給陸信國的評語。
陸信國,現任寧波培羅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他締造了這樣的成功范式——把“紅幫”精神注入到現代化服裝產業的最新潮流中,在他的經營下,培羅成成為中國最大的職業裝生產基地。
此外,他還擔任著很多社會職務:民建寧波市委會常委、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青聯委員、浙江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服裝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服裝行業理事會常務理事。
“襟懷坦誠、一諾千金”,是陸信國做人理念,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大舞臺上,他以其特有的睿智、魄力和膽識,帶領培羅成走出了一條開闊的發展之路;同時,他又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著一個企業家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關愛職工的精神境界,生動展現了一個創業型、創新型、責任型企業家的亮麗風采。
獨辟蹊徑,成功打造中國最大職業裝“航空母艦”
在寧波近郊的鄞州大道上,錯落有致地聳立著幾幢標準廠房,這就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裝”專業生產企業——培羅成。
培羅成集團由陸信國母親史利英女士于1984創立。她用1000元人民幣,帶領同村19個姐妹們開始創業,當時主要生產手套、圍裙等婦女用品。寧波是一個享有紅幫底蘊的城市,史利英緊緊抓住這個發展有利條件,學習其他西服生產廠,引進資金和設備開始生產西服。
1993年,陸信國從日本回國,懷揣名古屋愛知大學企管學士證書。是時,海歸的企管專家在國內熾手可熱前途一片光明。陸信國想在別的企業尋求機會或者單干,似乎并不屑接管培羅成的小攤子。但母親意志堅決:“創業難守業更難,有本事你就讓培羅成做名牌,把牌子打向世界!”
被激將的陸信國決定進入培羅成。1993年陸信國只身赴培羅成的杭州分公司,在那個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堆滿了西服的8平米的小房子里,開始二次創業。為把產品推進百貨商場,他天天泡在杭州的商場服裝部,即使別人不理他,他也坐在一邊看商場進貨的定位、價格、質量等,然后把這些情況向總部匯報。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西服作為中國服裝行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已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行業中已經形成幾大強勢品牌,并且都集中在方圓不足10公里的東部沿海。培羅成雖然也是一個名牌企業,但和那些大兄弟企業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如何與這些巨頭共存共榮,并在夾縫之中求生存求發展?
有話云:有先機者得天下。經營之道貴在把握時機,既要勇搏善戰,又需嚴謀明斷,陸信國時刻關注市場風云變化,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創新性地提出進軍職業裝的想法:“并不是能生產西服的企業都具備生產出高品質職業裝的能力”。在大工業文明的面前,紅幫人的很多做法,讓一般人感覺似乎是過時的,但在個性化服務上更能體現出他們的優點,“保留紅幫傳統,使培羅成進入一個全新的職業裝市場。”
1995年開始,陸信國將培羅成西服定位在零售市場和職業裝市場兩條路發展,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前提下,全力開發職業裝市場。正是這一獨具匠心的思路,為培羅成的發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當培羅成進入職業裝領域,需求咨詢、度身設計、樣衣展示、量身定制、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生產模式、零星補做和熱線服務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用名牌西服的做法來生產職業裝,讓培羅成開拓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成為先驅者。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培羅成已經以一種高姿態占據了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職業裝生產基地,職業裝已成為培羅成不可放棄的優勢。”陸信國自豪地說。
在陸信國的帶領下,培羅成集團在同行中率先通過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榮獲“中國優秀企業”、全國“誠信企業”示范單位等眾多榮譽;“培羅成”產品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中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培羅成集團更是進入中國民企500強的行列,其品牌以近26億元的價值名列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追求永無止境,陸信國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息。在服裝行業獲得驕人業績之后,陸信國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寬廣的市場領域,目前培羅成已成為涉足印刷、金融投資、地產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化集團企業。
回饋社會,躋身福布斯中國慈善家排行榜
在商場上,他叱咤風云,層層突破,敢為天下先。但陸信國一直認為,賺錢不是終極目標,人需要快樂,而陸信國的快樂在于,奮斗的時候享受過程,事業發展后又不忘回報社會,在他眼里,行善積德是人的快樂之源。
“承擔社會道義之責任,古今中外皆然。”陸信國說得很平靜。
厚待員工和諧企業、支持當地經濟發展,搶救民間文化與關注青少年教育是陸信國在社會責任承擔中的方式與路徑。
“每一位員工是成就培羅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對他們,一定要注重人文關懷。”陸信國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他多次出資建造職工住宅和幼兒園,專門制訂一些針對外來員工專享的福利,比如夫妻雙方服務滿3年的非寧波籍員工,其子女在寧波就讀小學的,借讀費全部由公司承擔等。在他的的帶動下,2006年,企業成立了“培羅成基金”,這筆基金專門用于企業職員突發的意外情況,救助汶川地震中受影響的家庭、供職工小孩讀書、給生病住院職工補貼……。
飲水思源、回報家鄉是陸信國的樸素愿望。多年來,陸信國一直支持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他數次為村里捐款,用以修繕公路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等公益事業。 作為寧波市青聯的委員之一, 陸信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鼎立支持團委和青聯的工作,當寧波團市委發起”大學生助學計劃”的時候,他慷慨解囊為助學基金出資50萬元。而他個人每年都拿出一定資金幫助貧困大學生求學。至今,在他幫助下走進大學課堂的貧困學生幾乎可以坐滿一個教室。陸信國非常關心自己資助的學生,即使業務再忙,只要有資助學生前來尋訪或者求職、求助,他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幫助、解決學生們的實際困難。2004年,陸信國響應共青團中央的號召,向共青團中央“青春中華”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資助50萬元,為首屆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在寧波成功開幕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2005年,為幫助當地青年創業發展,陸信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和力量,以發起人的身份,無償提供資金和場所,與寧波市鄞州區團委開辦寧波市鄞州區青年創業協會和青年創業中心,并出任副會長。
在他的扶持下,現如今,不少企業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當初一大學生創辦的醫藥公司去年的銷售額已達7000萬元,成立時只有百余家客戶的會計師事務所目前的服務對象已發展到一萬多家。
這幾年來,他將回報社會的的觸角伸得更加廣泛:捐款160多萬元,慰問長江特大洪水的災民;在獲悉著名文學家馮驥才先生在為民間文化的搶救挖掘奮力奔波時,他又一次性捐資150萬元發起成立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捐資50萬元在貴州晴隆縣興建”培羅成希望小學”, 2007年又在江西彭澤縣建設鄞青希望小學,支持邊遠山區的教育事業,2009年以培羅成集團成立25周年時更是捐款1000萬元支持本地教育事業。
在陸信國看來,慈善,不應該只停留在捐款上,而應該是一種像“造血”一樣的更具可持續性的援助方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次,他去甘肅參加一個慈善活動,從蘭州出發,駕車行駛3天來到當地一個貧困縣,而看到的一幕讓他震驚了:當地一所泥土砌成的小破房里,黑壓壓地坐著170多個小學生,而整個學校,只有3個上了年紀的老師,而這些老師大多也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一個想法在他內心萌生:學校的硬件要跟上,但軟件尤為重要,那些貧困地區的學生遲早會畢業離開,但是那些老師們還要繼續他們的教育事業,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下一代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實,早在2002年,當他得知宋慶齡基金會要組織一個名為“西部園丁培訓計劃”時,他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這一年的10月20日,陸信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代表培羅成集團公司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捐贈150萬元人民幣,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贊譽和業內人士的尊重。到目前,他向宋慶齡基金會捐贈的金額已達到數百萬元。
多年來,陸信國累計捐款近2000萬元進行公益事業。他的善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先后被授予“寧波市大學生助學計劃杰出貢獻獎”、“浙江省第二屆希望工程貢獻獎”、“第八屆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陸信國也進入世人關注的福布斯視野,躋身2003年和2004年度福布斯中國慈善家排行榜前50名行列。
參政議政,履行職責獻良策
一邊打理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大企業,一邊又親力親為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對陸信國而言,個人時間就像是奢侈品。在陸信國的記事本上,每天的事情安排的滿滿當當,特別是出差回來后的幾天,每天在他辦公室進進出出的人都有好幾十撥,很多時候,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即便這樣,作為民建會員、寧波市政協委員,他還肩負著另一項重要任務——參政議政、反映民意。
“有了責任,才能體現民建會員、政協委員的價值;有了責任,才有民建會員、政協委員的榮譽。”心中秉承責任理念,陸信國履職勤奮、認真、嚴謹。
作為一名經濟界人士,他的提案主要集中在民生、經濟領域。搞好調查研究,是履行好職責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陸信國哪怕再忙,總要抽出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他發現,最近幾年來,隨著鄞州區城市區進場的加快,區域開發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業態設計,導致一定程度的工商交錯、村企混居現象,即使規劃環保部門嚴格執行了退讓和隔離政策,但仍會給企業生產和群眾居住生活帶來交織的負面影響。
而這個問題,在整個寧波市,是個共性問題。
居民生活環境受到了周邊企業的影響,而企業又因為要顧及周邊居民的感受而影響了正常的生產。
這個交織著各種利益關系的矛盾該怎么解決?陸信國搜索資料,思考問題的出路,并將其整理成提案《關于加強區域業態規劃設計的建議》,提交給寧波市兩會。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陸信國深知企業在發展初期的不易:對企業而言,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但是,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無法支撐起這些硬件。
2010年,寧波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加大工業投入,發揮政策杠桿效應,盡最大努力調動企業投資積極性。以鄞州為例,鄞州區政府在2010年經濟政策中對大項目和投入力度大的企業給予重獎。
但是,陸信國注意到,這些政策其實是鼓勵企業加大“硬件”投入來實現經濟的轉型,但人力資源卻是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的核心因素,沒有高素質不可能實現高效益的投入產出。
他指出,歷年來,政府都是以土地保障和設備補貼為抓手,引導企業加大工業投入,卻忽視了最關鍵最根本的人力因素,每一條先進生產線的搭建和應用,每一項生產工藝的更新,都需要人才才能實施。對企業而言,即使是最普通的加薪過程,本質上也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對企業來說一筆巨大的負擔。
在2010寧波市兩會中,陸信國將此寫成提案《關于將人才要素納入企業技改扶持范疇的建議》,建議政府擴大技改扶持范疇,將人才因素納入其中。
這一提案,引起了寧波市有關領導的重視,時任寧波市市長的毛光烈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的企業家肯投幾個億去買設備建廠房,為什么就是不愿出幾百萬去招攬人才呢?
顯然,在市長看來,花小錢引進海外人才,比花大錢做硬件建設要有意義得多。
2010年下半年,寧波市人事局、寧波市財政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寧波市110家企業引進的176名“海外工程師”給予補助,補助金額共計2590萬元。出錢的,不光是市財政,通知還要求各縣(市)、區人事局、財政局也落實配套資金。
可以說,這是2010年寧波人才工作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引進“海外工程師”扶持政策。
事實上,陸信國的提案因切實可行,被政府部門采納的還有不少。幾年來,陸信國在市、區兩級政協會議中共提交提案10多件。
正是因為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上的突出表現,早在2001年,陸信國就曾被評為寧波市鄞州區優秀政協委員。
在陸信國理性儒雅的外表下,你可以感到他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踏實行事的作風,你可以感受到一個敏于行而訥于言的當代企業家的人格魅力。寬厚、誠懇寫在他的臉上,而行事果斷、思維敏捷、遠見卓識,則透出一個企業家的殷實底蘊。他追求的是“大道自然”的深邃和“無為而無不為”的博大精深。名利若浮云,一切執著和堅持,只為無愧于心,無悔人生。
陸信國,現任寧波培羅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他締造了這樣的成功范式——把“紅幫”精神注入到現代化服裝產業的最新潮流中,在他的經營下,培羅成成為中國最大的職業裝生產基地。
此外,他還擔任著很多社會職務:民建寧波市委會常委、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青聯委員、浙江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服裝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服裝行業理事會常務理事。
“襟懷坦誠、一諾千金”,是陸信國做人理念,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大舞臺上,他以其特有的睿智、魄力和膽識,帶領培羅成走出了一條開闊的發展之路;同時,他又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著一個企業家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關愛職工的精神境界,生動展現了一個創業型、創新型、責任型企業家的亮麗風采。
獨辟蹊徑,成功打造中國最大職業裝“航空母艦”
在寧波近郊的鄞州大道上,錯落有致地聳立著幾幢標準廠房,這就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裝”專業生產企業——培羅成。
培羅成集團由陸信國母親史利英女士于1984創立。她用1000元人民幣,帶領同村19個姐妹們開始創業,當時主要生產手套、圍裙等婦女用品。寧波是一個享有紅幫底蘊的城市,史利英緊緊抓住這個發展有利條件,學習其他西服生產廠,引進資金和設備開始生產西服。
1993年,陸信國從日本回國,懷揣名古屋愛知大學企管學士證書。是時,海歸的企管專家在國內熾手可熱前途一片光明。陸信國想在別的企業尋求機會或者單干,似乎并不屑接管培羅成的小攤子。但母親意志堅決:“創業難守業更難,有本事你就讓培羅成做名牌,把牌子打向世界!”
被激將的陸信國決定進入培羅成。1993年陸信國只身赴培羅成的杭州分公司,在那個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堆滿了西服的8平米的小房子里,開始二次創業。為把產品推進百貨商場,他天天泡在杭州的商場服裝部,即使別人不理他,他也坐在一邊看商場進貨的定位、價格、質量等,然后把這些情況向總部匯報。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西服作為中國服裝行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已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行業中已經形成幾大強勢品牌,并且都集中在方圓不足10公里的東部沿海。培羅成雖然也是一個名牌企業,但和那些大兄弟企業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如何與這些巨頭共存共榮,并在夾縫之中求生存求發展?
有話云:有先機者得天下。經營之道貴在把握時機,既要勇搏善戰,又需嚴謀明斷,陸信國時刻關注市場風云變化,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創新性地提出進軍職業裝的想法:“并不是能生產西服的企業都具備生產出高品質職業裝的能力”。在大工業文明的面前,紅幫人的很多做法,讓一般人感覺似乎是過時的,但在個性化服務上更能體現出他們的優點,“保留紅幫傳統,使培羅成進入一個全新的職業裝市場。”
1995年開始,陸信國將培羅成西服定位在零售市場和職業裝市場兩條路發展,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前提下,全力開發職業裝市場。正是這一獨具匠心的思路,為培羅成的發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當培羅成進入職業裝領域,需求咨詢、度身設計、樣衣展示、量身定制、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生產模式、零星補做和熱線服務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用名牌西服的做法來生產職業裝,讓培羅成開拓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成為先驅者。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培羅成已經以一種高姿態占據了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職業裝生產基地,職業裝已成為培羅成不可放棄的優勢。”陸信國自豪地說。
在陸信國的帶領下,培羅成集團在同行中率先通過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榮獲“中國優秀企業”、全國“誠信企業”示范單位等眾多榮譽;“培羅成”產品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中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培羅成集團更是進入中國民企500強的行列,其品牌以近26億元的價值名列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追求永無止境,陸信國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息。在服裝行業獲得驕人業績之后,陸信國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寬廣的市場領域,目前培羅成已成為涉足印刷、金融投資、地產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化集團企業。
回饋社會,躋身福布斯中國慈善家排行榜
在商場上,他叱咤風云,層層突破,敢為天下先。但陸信國一直認為,賺錢不是終極目標,人需要快樂,而陸信國的快樂在于,奮斗的時候享受過程,事業發展后又不忘回報社會,在他眼里,行善積德是人的快樂之源。
“承擔社會道義之責任,古今中外皆然。”陸信國說得很平靜。
厚待員工和諧企業、支持當地經濟發展,搶救民間文化與關注青少年教育是陸信國在社會責任承擔中的方式與路徑。
“每一位員工是成就培羅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對他們,一定要注重人文關懷。”陸信國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他多次出資建造職工住宅和幼兒園,專門制訂一些針對外來員工專享的福利,比如夫妻雙方服務滿3年的非寧波籍員工,其子女在寧波就讀小學的,借讀費全部由公司承擔等。在他的的帶動下,2006年,企業成立了“培羅成基金”,這筆基金專門用于企業職員突發的意外情況,救助汶川地震中受影響的家庭、供職工小孩讀書、給生病住院職工補貼……。
飲水思源、回報家鄉是陸信國的樸素愿望。多年來,陸信國一直支持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他數次為村里捐款,用以修繕公路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等公益事業。 作為寧波市青聯的委員之一, 陸信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鼎立支持團委和青聯的工作,當寧波團市委發起”大學生助學計劃”的時候,他慷慨解囊為助學基金出資50萬元。而他個人每年都拿出一定資金幫助貧困大學生求學。至今,在他幫助下走進大學課堂的貧困學生幾乎可以坐滿一個教室。陸信國非常關心自己資助的學生,即使業務再忙,只要有資助學生前來尋訪或者求職、求助,他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幫助、解決學生們的實際困難。2004年,陸信國響應共青團中央的號召,向共青團中央“青春中華”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資助50萬元,為首屆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在寧波成功開幕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2005年,為幫助當地青年創業發展,陸信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和力量,以發起人的身份,無償提供資金和場所,與寧波市鄞州區團委開辦寧波市鄞州區青年創業協會和青年創業中心,并出任副會長。
在他的扶持下,現如今,不少企業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當初一大學生創辦的醫藥公司去年的銷售額已達7000萬元,成立時只有百余家客戶的會計師事務所目前的服務對象已發展到一萬多家。
這幾年來,他將回報社會的的觸角伸得更加廣泛:捐款160多萬元,慰問長江特大洪水的災民;在獲悉著名文學家馮驥才先生在為民間文化的搶救挖掘奮力奔波時,他又一次性捐資150萬元發起成立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捐資50萬元在貴州晴隆縣興建”培羅成希望小學”, 2007年又在江西彭澤縣建設鄞青希望小學,支持邊遠山區的教育事業,2009年以培羅成集團成立25周年時更是捐款1000萬元支持本地教育事業。
在陸信國看來,慈善,不應該只停留在捐款上,而應該是一種像“造血”一樣的更具可持續性的援助方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次,他去甘肅參加一個慈善活動,從蘭州出發,駕車行駛3天來到當地一個貧困縣,而看到的一幕讓他震驚了:當地一所泥土砌成的小破房里,黑壓壓地坐著170多個小學生,而整個學校,只有3個上了年紀的老師,而這些老師大多也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一個想法在他內心萌生:學校的硬件要跟上,但軟件尤為重要,那些貧困地區的學生遲早會畢業離開,但是那些老師們還要繼續他們的教育事業,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下一代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實,早在2002年,當他得知宋慶齡基金會要組織一個名為“西部園丁培訓計劃”時,他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這一年的10月20日,陸信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代表培羅成集團公司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捐贈150萬元人民幣,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贊譽和業內人士的尊重。到目前,他向宋慶齡基金會捐贈的金額已達到數百萬元。
多年來,陸信國累計捐款近2000萬元進行公益事業。他的善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先后被授予“寧波市大學生助學計劃杰出貢獻獎”、“浙江省第二屆希望工程貢獻獎”、“第八屆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陸信國也進入世人關注的福布斯視野,躋身2003年和2004年度福布斯中國慈善家排行榜前50名行列。
參政議政,履行職責獻良策
一邊打理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大企業,一邊又親力親為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對陸信國而言,個人時間就像是奢侈品。在陸信國的記事本上,每天的事情安排的滿滿當當,特別是出差回來后的幾天,每天在他辦公室進進出出的人都有好幾十撥,很多時候,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即便這樣,作為民建會員、寧波市政協委員,他還肩負著另一項重要任務——參政議政、反映民意。
“有了責任,才能體現民建會員、政協委員的價值;有了責任,才有民建會員、政協委員的榮譽。”心中秉承責任理念,陸信國履職勤奮、認真、嚴謹。
作為一名經濟界人士,他的提案主要集中在民生、經濟領域。搞好調查研究,是履行好職責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陸信國哪怕再忙,總要抽出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他發現,最近幾年來,隨著鄞州區城市區進場的加快,區域開發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業態設計,導致一定程度的工商交錯、村企混居現象,即使規劃環保部門嚴格執行了退讓和隔離政策,但仍會給企業生產和群眾居住生活帶來交織的負面影響。
而這個問題,在整個寧波市,是個共性問題。
居民生活環境受到了周邊企業的影響,而企業又因為要顧及周邊居民的感受而影響了正常的生產。
這個交織著各種利益關系的矛盾該怎么解決?陸信國搜索資料,思考問題的出路,并將其整理成提案《關于加強區域業態規劃設計的建議》,提交給寧波市兩會。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陸信國深知企業在發展初期的不易:對企業而言,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但是,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無法支撐起這些硬件。
2010年,寧波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加大工業投入,發揮政策杠桿效應,盡最大努力調動企業投資積極性。以鄞州為例,鄞州區政府在2010年經濟政策中對大項目和投入力度大的企業給予重獎。
但是,陸信國注意到,這些政策其實是鼓勵企業加大“硬件”投入來實現經濟的轉型,但人力資源卻是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的核心因素,沒有高素質不可能實現高效益的投入產出。
他指出,歷年來,政府都是以土地保障和設備補貼為抓手,引導企業加大工業投入,卻忽視了最關鍵最根本的人力因素,每一條先進生產線的搭建和應用,每一項生產工藝的更新,都需要人才才能實施。對企業而言,即使是最普通的加薪過程,本質上也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對企業來說一筆巨大的負擔。
在2010寧波市兩會中,陸信國將此寫成提案《關于將人才要素納入企業技改扶持范疇的建議》,建議政府擴大技改扶持范疇,將人才因素納入其中。
這一提案,引起了寧波市有關領導的重視,時任寧波市市長的毛光烈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的企業家肯投幾個億去買設備建廠房,為什么就是不愿出幾百萬去招攬人才呢?
顯然,在市長看來,花小錢引進海外人才,比花大錢做硬件建設要有意義得多。
2010年下半年,寧波市人事局、寧波市財政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寧波市110家企業引進的176名“海外工程師”給予補助,補助金額共計2590萬元。出錢的,不光是市財政,通知還要求各縣(市)、區人事局、財政局也落實配套資金。
可以說,這是2010年寧波人才工作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引進“海外工程師”扶持政策。
事實上,陸信國的提案因切實可行,被政府部門采納的還有不少。幾年來,陸信國在市、區兩級政協會議中共提交提案10多件。
正是因為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上的突出表現,早在2001年,陸信國就曾被評為寧波市鄞州區優秀政協委員。
在陸信國理性儒雅的外表下,你可以感到他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踏實行事的作風,你可以感受到一個敏于行而訥于言的當代企業家的人格魅力。寬厚、誠懇寫在他的臉上,而行事果斷、思維敏捷、遠見卓識,則透出一個企業家的殷實底蘊。他追求的是“大道自然”的深邃和“無為而無不為”的博大精深。名利若浮云,一切執著和堅持,只為無愧于心,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