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鐵肩擔重任 真情系民建
——記浙江江南滌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民建杭州市蕭山區總支主任趙忠炎
發布時間:2011-05-09 16:39:25
|
作者: 杭 建
他,身材高大結實,雙目炯炯有神,下巴方而有力,聲音洪亮,語速快而充滿激情;他,是全國民營500強企業——浙江江南滌化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他,曾多次當選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并在蕭山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他就是民建蕭山區總支部主任——趙忠炎。
趙忠炎經常語重心長地說,“作為與經濟界緊密聯系的民建會員,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蕭山經濟發展多做貢獻;二要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參政黨的職責;三要致富不忘群眾,積極回報社會。”
銳意進取,搏擊商海勢如虹
“作為民建蕭山區總支部的負責人,只有立足本職,做大做強自身,才能把民建帶好。對我來說,首先是把企業辦好,才能給會員帶好頭,才能更多的回報社會。”趙忠炎如是說。
趙忠炎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少時生活艱辛,但正是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1992年,當時年僅24歲的他,在親友的支持下,在新街鎮辦了一個生產印染助劑和漿料的個私小廠。此后,他不斷探索,搶抓機遇,謀求持續發展,短短幾年時間,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以化纖為主業的區百強企業、杭州市百強企業、全國民營500強。在企業獲得榮譽的同時,趙忠炎本人也獲得蕭山區勞動模范、杭州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光榮稱號。
謀求企業發展,是趙忠炎堅定不移的追求。他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企業不發展就會倒退,經多次考察后,于2004年在江西弋陽縣和江蘇溧陽市兩地分別組建了新的生產基地,使企業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他抓企業發展,不單純追求量的增加,更注重質的提升,多次在公司管理會議上提出加強精細化管理、狠抓管理質量和產品質量提升的發展思路,引導大家在開發新產品和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危機來襲,在原料價格極度不穩,消費市場嚴重萎縮的困難局面下,趙忠炎憑著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敏銳的商業眼光、獨到的管理理念,使全年企業銷售比上半年增加約2億元,利稅逾3500萬元。
趙忠炎在做強主業的同時,審時度勢,適時轉型升級,實行多元化發展。他經過認真調研,把商業觸角延伸到了房產、餐飲、娛樂休閑等領域,主營了一批飯店、咖啡廳、高爾夫練球場、房產開發等第三產業,由于投資眼光獨到、運作經驗豐富,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雖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趙忠炎并未拋棄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他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作風正派,工作勤奮,雖是企業老總,但對員工平易近人,雖然資產豐厚,但從不奢侈。
盡心盡力,不遺余力為民建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忠炎加入了民建蕭山區小組。當時,民建在蕭山還沒有成立支部,小組當時只有五、六名會員。2005年,民建蕭山支部開始籌備。趙忠炎作為主要的籌備成員之一,積極為相關事宜奔波忙碌。到2006年8月,民建蕭山區總支部正式成立,趙忠炎成為了第一任總支主任。那時候,民建在蕭山還是個年輕的黨派,沒有前輩的工作基礎和經驗積累,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趙忠炎懷著滿腔熱情,更加堅定了要把工作做好,把總支帶好的決心。在他的骨子里,已深深烙上了“我是民建人”的烙印,并為之而驕傲。
因為會員們平時都很忙,趙忠炎立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總支的會議一般都安排在晚上。趙忠炎經常說:“作為會員,就是應該常聯絡、多交流。不僅會里的事務需要集思廣益,就算是本職工作也可以互通信息,甚至家里有什么煩心事,也可以在這里得到排解。民建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來自于各行各業,卻因為有同樣的信念才加入這個組織,我們是朋友,也是手足。”蕭山總支大大小小的會議和聚會,一年總有近20次。而每到會議時間,不管身在何處,不管有多忙,趙忠炎總是早早地就從公司辦公室趕到會場。每次布置完工作,他都會和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聽聽各位會員的意見和建議。正是在他日積月累的營造下,會內形成了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這也正是一個組織長盛不衰的法寶之一。
在他的帶領下,民建蕭山區總支部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各項工作漸漸走上規范化、制度化之路;他在非公有制領域發展了一批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入會,使蕭山民建這支年輕而富朝氣的隊伍為蕭山經濟發展做著不同貢獻;金融危機襲來,他在蕭山民建會員中發出“抱團取暖”的口號,號召會員企業家們正視危機、堅定信心,成立“企業家沙龍”,加強企業家們交流溝通、互幫互助,共同渡過難關;汶川地震后,他迅速組織會員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自己帶頭捐贈50多萬元,體現了一位民建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在他的主持下,民建會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努力為黨和政府建良言、獻良策,近幾年來,蕭山民建界別向“兩會”提出《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建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提升蕭山經濟發展品位》、《關于深化停車設施市場化運作的建議》等多個提案,每年都被有關部門評為重點提案。2008年,由于民建蕭山區總支工作扎實,各項工作卓有成效,榮獲了民建浙江省委會頒發“2006年以來民建浙江省先進基層組織”的獎項。
2009年,他又提出了把“思源工程”縱深化開展的理念,選擇當地一個經濟欠發達村作為“民建新農村服務基地”,結合會內優勢資源,長期定點開展“送溫暖、送服務、送崗位”活動,通過會員們的努力,為村內修建了道路,建造了燈光籃球場,并由會員企業和村內企業實行業務對接,并吸收村里富余勞動力,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短短兩年時間,使該村摘掉了“區級貧困村”的帽子。
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趙忠炎有著敏銳的品牌意識,作為總支的負責人,趙忠炎認為,黨派工作同樣需要打造品牌。于是,2008至2010年,蕭山總支開展了為期三年的“打造民建經濟論壇”的特色工程,即通過論壇,把優秀的思想、觀點引進來,把民建的良好形象展示出去,并通過內挖潛力,推動會的工作有序前行,推動會員企業健康發展。三年來,總支邀請了10位經濟界代表人士和黨政機關負責人前來開辦講座。會員們通過聆聽講座,與優秀的企業家面對面,與政府領導人面對面,了解了第一手的政策資訊,汲取了他人的成功經驗,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素質,為進一步做好黨派工作和本職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關注民生,為民解憂辦實事
為民謀利,讓利于民,是趙忠炎對自己經常性的要求。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十分重視與員工的感情交融。他把員工的收益與企業的發展掛鉤,讓員工從企業發展中得利,激勵員工與企業共榮辱。近幾年來,隨著公司的發展,他年年提高員工工資和福利。從2005年到2010年五年間,一線員工的全年人均工資水平增加了約7000元。他的企業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員工有難,企業盡力相幫。他還經常與企業黨支部、團委和工會負責人研究改善員工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投資數百萬元建造了有衛生間、空調和籃球場、乒乓室等活動設施的外來員工宿舍。這一切,讓員工與作為企業家的趙忠炎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為一個企業家,他致富不忘群眾、不忘報效社會。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2008年7月的一天晚上,趙忠炎回老家新街鎮雙圩村,看到由于村道上沒有裝路燈,父老鄉親在晚上摸黑出門,非常不便也不安全。他走訪了幾戶村民,聽村民講村里也有安裝路燈的設想,但缺少資金,了解情況后,趙忠炎主動和村黨支部書記聯系,提出捐資10萬元在村主要道路兩旁以及一些路口安裝路燈。自路燈安裝以來,雙圩的老百姓,晚上出行更安全了。他心系家鄉新街鎮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建議,新街的教育事業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當他得知鎮里將實施“二中合一”工程時,他第一時間找到鎮黨委主要領導,提出捐款200萬元支持新街鎮的教育事業。近幾年來,他的企業先后與樓塔、進化、臨浦等鄉鎮的貧困村結對扶貧,積極參加向慈善機構捐款,與貧困戶、貧困生結對等公益活動。2010年,江南滌化又參加了企業“留本冠名”慈善捐助活動,將分批提供捐助資金1000萬元給慈善機構。趙忠炎這種慷慨捐款扶貧、支持公益事業、支持家鄉新農村建設的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好評。
家是港灣,鐵血男兒真性情
趙忠炎骨子里是個很傳統的人,家庭觀念很重。有時候他會滿懷深情地追憶他的童年:“我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五個姐姐。小時候雖然家里很窮,但是姐姐們都非常疼愛我,有一口吃的都會省下來留給我,盡管還是吃不飽,但心里卻非常溫暖。”作為家里的男勞力,趙忠炎14歲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擔,種田、圍墾、做油漆工……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都做過,他從來都不叫一聲苦,他的心里只有一個信念,要用自己的雙手為家里創造好日子。
如今,趙忠炎終于實現了自己心里的承諾,父母、姐姐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可他卻意識到,在為家庭提供物質條件的同時,更要在家中培養充滿親情的氛圍。每天一到晚飯時間,只要沒有應酬,趙忠炎必定早早地趕到父母家中,吃吃老母親親手做的飯菜,陪陪老父親喝口小酒,和父母拉拉家常,雖然飯菜非常簡單,但他卻吃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飴。
趙忠炎和姐姐們定下了兩個約定:一是每個姐姐一周來看望父母一次,時間最好不要重疊,這樣保證了父母幾乎每天都有子女的陪伴;二是每月設“團聚日”一天,所有的家庭成員如無特殊情況都到父母家中團聚,自己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好好地熱鬧一番,而他也在這一天為每人分發禮物。
趙忠炎是充實的,因為有家作為他前進的不懈動力;趙忠炎是幸福的,因為有家作為他休憩的甜美港灣。
趙忠炎經常語重心長地說,“作為與經濟界緊密聯系的民建會員,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蕭山經濟發展多做貢獻;二要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參政黨的職責;三要致富不忘群眾,積極回報社會。”
銳意進取,搏擊商海勢如虹
“作為民建蕭山區總支部的負責人,只有立足本職,做大做強自身,才能把民建帶好。對我來說,首先是把企業辦好,才能給會員帶好頭,才能更多的回報社會。”趙忠炎如是說。
趙忠炎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少時生活艱辛,但正是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1992年,當時年僅24歲的他,在親友的支持下,在新街鎮辦了一個生產印染助劑和漿料的個私小廠。此后,他不斷探索,搶抓機遇,謀求持續發展,短短幾年時間,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以化纖為主業的區百強企業、杭州市百強企業、全國民營500強。在企業獲得榮譽的同時,趙忠炎本人也獲得蕭山區勞動模范、杭州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光榮稱號。
謀求企業發展,是趙忠炎堅定不移的追求。他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企業不發展就會倒退,經多次考察后,于2004年在江西弋陽縣和江蘇溧陽市兩地分別組建了新的生產基地,使企業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他抓企業發展,不單純追求量的增加,更注重質的提升,多次在公司管理會議上提出加強精細化管理、狠抓管理質量和產品質量提升的發展思路,引導大家在開發新產品和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危機來襲,在原料價格極度不穩,消費市場嚴重萎縮的困難局面下,趙忠炎憑著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敏銳的商業眼光、獨到的管理理念,使全年企業銷售比上半年增加約2億元,利稅逾3500萬元。
趙忠炎在做強主業的同時,審時度勢,適時轉型升級,實行多元化發展。他經過認真調研,把商業觸角延伸到了房產、餐飲、娛樂休閑等領域,主營了一批飯店、咖啡廳、高爾夫練球場、房產開發等第三產業,由于投資眼光獨到、運作經驗豐富,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雖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趙忠炎并未拋棄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他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作風正派,工作勤奮,雖是企業老總,但對員工平易近人,雖然資產豐厚,但從不奢侈。
盡心盡力,不遺余力為民建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忠炎加入了民建蕭山區小組。當時,民建在蕭山還沒有成立支部,小組當時只有五、六名會員。2005年,民建蕭山支部開始籌備。趙忠炎作為主要的籌備成員之一,積極為相關事宜奔波忙碌。到2006年8月,民建蕭山區總支部正式成立,趙忠炎成為了第一任總支主任。那時候,民建在蕭山還是個年輕的黨派,沒有前輩的工作基礎和經驗積累,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趙忠炎懷著滿腔熱情,更加堅定了要把工作做好,把總支帶好的決心。在他的骨子里,已深深烙上了“我是民建人”的烙印,并為之而驕傲。
因為會員們平時都很忙,趙忠炎立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總支的會議一般都安排在晚上。趙忠炎經常說:“作為會員,就是應該常聯絡、多交流。不僅會里的事務需要集思廣益,就算是本職工作也可以互通信息,甚至家里有什么煩心事,也可以在這里得到排解。民建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來自于各行各業,卻因為有同樣的信念才加入這個組織,我們是朋友,也是手足。”蕭山總支大大小小的會議和聚會,一年總有近20次。而每到會議時間,不管身在何處,不管有多忙,趙忠炎總是早早地就從公司辦公室趕到會場。每次布置完工作,他都會和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聽聽各位會員的意見和建議。正是在他日積月累的營造下,會內形成了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這也正是一個組織長盛不衰的法寶之一。
在他的帶領下,民建蕭山區總支部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各項工作漸漸走上規范化、制度化之路;他在非公有制領域發展了一批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入會,使蕭山民建這支年輕而富朝氣的隊伍為蕭山經濟發展做著不同貢獻;金融危機襲來,他在蕭山民建會員中發出“抱團取暖”的口號,號召會員企業家們正視危機、堅定信心,成立“企業家沙龍”,加強企業家們交流溝通、互幫互助,共同渡過難關;汶川地震后,他迅速組織會員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自己帶頭捐贈50多萬元,體現了一位民建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在他的主持下,民建會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努力為黨和政府建良言、獻良策,近幾年來,蕭山民建界別向“兩會”提出《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建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提升蕭山經濟發展品位》、《關于深化停車設施市場化運作的建議》等多個提案,每年都被有關部門評為重點提案。2008年,由于民建蕭山區總支工作扎實,各項工作卓有成效,榮獲了民建浙江省委會頒發“2006年以來民建浙江省先進基層組織”的獎項。
2009年,他又提出了把“思源工程”縱深化開展的理念,選擇當地一個經濟欠發達村作為“民建新農村服務基地”,結合會內優勢資源,長期定點開展“送溫暖、送服務、送崗位”活動,通過會員們的努力,為村內修建了道路,建造了燈光籃球場,并由會員企業和村內企業實行業務對接,并吸收村里富余勞動力,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短短兩年時間,使該村摘掉了“區級貧困村”的帽子。
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趙忠炎有著敏銳的品牌意識,作為總支的負責人,趙忠炎認為,黨派工作同樣需要打造品牌。于是,2008至2010年,蕭山總支開展了為期三年的“打造民建經濟論壇”的特色工程,即通過論壇,把優秀的思想、觀點引進來,把民建的良好形象展示出去,并通過內挖潛力,推動會的工作有序前行,推動會員企業健康發展。三年來,總支邀請了10位經濟界代表人士和黨政機關負責人前來開辦講座。會員們通過聆聽講座,與優秀的企業家面對面,與政府領導人面對面,了解了第一手的政策資訊,汲取了他人的成功經驗,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素質,為進一步做好黨派工作和本職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關注民生,為民解憂辦實事
為民謀利,讓利于民,是趙忠炎對自己經常性的要求。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十分重視與員工的感情交融。他把員工的收益與企業的發展掛鉤,讓員工從企業發展中得利,激勵員工與企業共榮辱。近幾年來,隨著公司的發展,他年年提高員工工資和福利。從2005年到2010年五年間,一線員工的全年人均工資水平增加了約7000元。他的企業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員工有難,企業盡力相幫。他還經常與企業黨支部、團委和工會負責人研究改善員工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投資數百萬元建造了有衛生間、空調和籃球場、乒乓室等活動設施的外來員工宿舍。這一切,讓員工與作為企業家的趙忠炎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為一個企業家,他致富不忘群眾、不忘報效社會。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2008年7月的一天晚上,趙忠炎回老家新街鎮雙圩村,看到由于村道上沒有裝路燈,父老鄉親在晚上摸黑出門,非常不便也不安全。他走訪了幾戶村民,聽村民講村里也有安裝路燈的設想,但缺少資金,了解情況后,趙忠炎主動和村黨支部書記聯系,提出捐資10萬元在村主要道路兩旁以及一些路口安裝路燈。自路燈安裝以來,雙圩的老百姓,晚上出行更安全了。他心系家鄉新街鎮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建議,新街的教育事業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當他得知鎮里將實施“二中合一”工程時,他第一時間找到鎮黨委主要領導,提出捐款200萬元支持新街鎮的教育事業。近幾年來,他的企業先后與樓塔、進化、臨浦等鄉鎮的貧困村結對扶貧,積極參加向慈善機構捐款,與貧困戶、貧困生結對等公益活動。2010年,江南滌化又參加了企業“留本冠名”慈善捐助活動,將分批提供捐助資金1000萬元給慈善機構。趙忠炎這種慷慨捐款扶貧、支持公益事業、支持家鄉新農村建設的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好評。
家是港灣,鐵血男兒真性情
趙忠炎骨子里是個很傳統的人,家庭觀念很重。有時候他會滿懷深情地追憶他的童年:“我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五個姐姐。小時候雖然家里很窮,但是姐姐們都非常疼愛我,有一口吃的都會省下來留給我,盡管還是吃不飽,但心里卻非常溫暖。”作為家里的男勞力,趙忠炎14歲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擔,種田、圍墾、做油漆工……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都做過,他從來都不叫一聲苦,他的心里只有一個信念,要用自己的雙手為家里創造好日子。
如今,趙忠炎終于實現了自己心里的承諾,父母、姐姐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可他卻意識到,在為家庭提供物質條件的同時,更要在家中培養充滿親情的氛圍。每天一到晚飯時間,只要沒有應酬,趙忠炎必定早早地趕到父母家中,吃吃老母親親手做的飯菜,陪陪老父親喝口小酒,和父母拉拉家常,雖然飯菜非常簡單,但他卻吃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飴。
趙忠炎和姐姐們定下了兩個約定:一是每個姐姐一周來看望父母一次,時間最好不要重疊,這樣保證了父母幾乎每天都有子女的陪伴;二是每月設“團聚日”一天,所有的家庭成員如無特殊情況都到父母家中團聚,自己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好好地熱鬧一番,而他也在這一天為每人分發禮物。
趙忠炎是充實的,因為有家作為他前進的不懈動力;趙忠炎是幸福的,因為有家作為他休憩的甜美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