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a>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慶祝建黨100周年征文】我和民建有個約定
發布時間:2021-07-07 11:09:16
|
作者: 張琳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歷史的年輪不斷前行,抹滅不掉的回憶,在滄桑的歷史長流中顯得格外醒目。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杭州民建成立70周年,翻閱歷史的年輪,重溫民建的歷史,一切歷歷在目,讓人心潮涌動。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每一代民建人都把愛國作為一生的價值追求。閉上雙眼,仿佛在腦海里翻開了一本日歷。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以胡厥文為代表的民族工商業家在上有敵機轟炸,后有日軍追擊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建立遷川工廠聯合會,組織實業內遷,保存了民族工業的火種。
隨著先賢的腳步,日歷翻回到了1945年。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期,“窯洞對”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智慧,民建先輩們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決心,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最高理想。雖然白象街早已發生了滄桑巨變,但是復建的西南實業大廈矗立在那里,仿佛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民建先輩們為了中國革命努力與付出的崢嶸歲月。
從民建作為一個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起,他們不斷的摸索前進,并最終選擇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1949年,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民建先賢代表民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上,黃炎培老先生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巧妙而形象地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作一所剛剛建造起來的“新的大廈”,比喻恰當,語言樸實,給人們以深切的啟迪與感悟,使與會的民主人士深切地感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平添了一份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民建的會員組成中,大部分都是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這是民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歷史特點和界別特色,也是民建發揮參政黨作用的突出優勢。1979年,那熱騰騰的“五老火鍋宴”,噴香氣息至今猶在。五老中有四老是民建先賢,他們引導工商界人士樹立家國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老一輩的民建人,他們以不惜犧牲生命忘我的奉獻精神,撐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這樣走進民建
我出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幸福的一代,幾乎沒有吃過苦,更沒有經歷過戰火的硝煙。說句實話,讀書時期的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民主黨派的歷史,更多的是停留在背誦理論知識,即使有一些思考,也是比較淺薄的。
參加工作以后,我經歷了多個崗位的鍛煉,在組織的關心和培養下,走上了領導崗位。2017年,我成為了一名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對民主黨派的認識從課本走向了現實,而與民建結緣、被民建吸引,始于認識了支部主委孫丙華。他在向我介紹組織時,眼睛里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從心底能夠感受到他的那份堅定信仰,使我心生敬仰羨慕,而渴望有幸能成為其中的一員。后來,我逐漸開始了解各個民主黨派,尤其重點關注了民建,通過了解,堅定了我加入民建組織的決心。
日歷翻到2018年的那個夏天,我參加了民建新會員學習班,當我從郭清曄主委(民建杭州市委會主委)手上接過會員證時,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在學習期間,我們赴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施復亮故居參觀,仿佛走進了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歷史畫卷,我望著陳列柜里泛黃的書籍,看著展板上黑白的照片,聽著講解員生動的述說,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精神受到了感召、靈魂受到了洗禮,激勵著我們沿著先輩們奮斗的足跡繼續奮斗!
加入組織后,處處感受民建這個家庭的和睦,感受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信心和力量,這是我眼中最美的民建。2018年也是民建富陽支部換屆年,受組織信任和培養,在會員們的支持下,有幸被推選為支部副主委,具體負責組織和生活工作。肩上的重任激勵著我,我逐漸熟悉了我們基層組織的結構、會員情況、黨派工作開展方式,慢慢理清自己應該要做些什么。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獨木不成林”,要盡力把會員凝聚起來,人心齊了,事情就好辦了。我們不斷創新方法載體,把思想政治教育、參政議政工作、社會服務工作融入到各項組織活動,讓會員在參與活動中找到自身的社會價值,提高會員的歸宿感和榮譽感。
今年是我加入民建的第四個年頭,與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歷程相比,與民建和中國共產黨共同成長的崢嶸歲月相比,就像滄海一粟,那么的微不足道。提起筆,流淌出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力:
人生難能可貴是初心,
起初是民建先輩的信仰之光指引了我,
相識后是組織的精神品質吸引了我,
相知后是民建人的無私奉獻感染了我,
我想把自己入會時的心愿化作一個約定:
那就是永葆入會初心,
以新的業績為民建事業增光添彩!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富陽區支部副主委,富陽區金融辦主任)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每一代民建人都把愛國作為一生的價值追求。閉上雙眼,仿佛在腦海里翻開了一本日歷。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以胡厥文為代表的民族工商業家在上有敵機轟炸,后有日軍追擊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建立遷川工廠聯合會,組織實業內遷,保存了民族工業的火種。
隨著先賢的腳步,日歷翻回到了1945年。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期,“窯洞對”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智慧,民建先輩們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決心,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最高理想。雖然白象街早已發生了滄桑巨變,但是復建的西南實業大廈矗立在那里,仿佛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民建先輩們為了中國革命努力與付出的崢嶸歲月。
從民建作為一個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起,他們不斷的摸索前進,并最終選擇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1949年,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民建先賢代表民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上,黃炎培老先生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巧妙而形象地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作一所剛剛建造起來的“新的大廈”,比喻恰當,語言樸實,給人們以深切的啟迪與感悟,使與會的民主人士深切地感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平添了一份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民建的會員組成中,大部分都是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這是民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歷史特點和界別特色,也是民建發揮參政黨作用的突出優勢。1979年,那熱騰騰的“五老火鍋宴”,噴香氣息至今猶在。五老中有四老是民建先賢,他們引導工商界人士樹立家國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老一輩的民建人,他們以不惜犧牲生命忘我的奉獻精神,撐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這樣走進民建
我出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幸福的一代,幾乎沒有吃過苦,更沒有經歷過戰火的硝煙。說句實話,讀書時期的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民主黨派的歷史,更多的是停留在背誦理論知識,即使有一些思考,也是比較淺薄的。
參加工作以后,我經歷了多個崗位的鍛煉,在組織的關心和培養下,走上了領導崗位。2017年,我成為了一名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對民主黨派的認識從課本走向了現實,而與民建結緣、被民建吸引,始于認識了支部主委孫丙華。他在向我介紹組織時,眼睛里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從心底能夠感受到他的那份堅定信仰,使我心生敬仰羨慕,而渴望有幸能成為其中的一員。后來,我逐漸開始了解各個民主黨派,尤其重點關注了民建,通過了解,堅定了我加入民建組織的決心。
日歷翻到2018年的那個夏天,我參加了民建新會員學習班,當我從郭清曄主委(民建杭州市委會主委)手上接過會員證時,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在學習期間,我們赴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施復亮故居參觀,仿佛走進了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歷史畫卷,我望著陳列柜里泛黃的書籍,看著展板上黑白的照片,聽著講解員生動的述說,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精神受到了感召、靈魂受到了洗禮,激勵著我們沿著先輩們奮斗的足跡繼續奮斗!
加入組織后,處處感受民建這個家庭的和睦,感受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信心和力量,這是我眼中最美的民建。2018年也是民建富陽支部換屆年,受組織信任和培養,在會員們的支持下,有幸被推選為支部副主委,具體負責組織和生活工作。肩上的重任激勵著我,我逐漸熟悉了我們基層組織的結構、會員情況、黨派工作開展方式,慢慢理清自己應該要做些什么。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獨木不成林”,要盡力把會員凝聚起來,人心齊了,事情就好辦了。我們不斷創新方法載體,把思想政治教育、參政議政工作、社會服務工作融入到各項組織活動,讓會員在參與活動中找到自身的社會價值,提高會員的歸宿感和榮譽感。
今年是我加入民建的第四個年頭,與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歷程相比,與民建和中國共產黨共同成長的崢嶸歲月相比,就像滄海一粟,那么的微不足道。提起筆,流淌出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力:
人生難能可貴是初心,
起初是民建先輩的信仰之光指引了我,
相識后是組織的精神品質吸引了我,
相知后是民建人的無私奉獻感染了我,
我想把自己入會時的心愿化作一個約定:
那就是永葆入會初心,
以新的業績為民建事業增光添彩!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富陽區支部副主委,富陽區金融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