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慶祝建黨100周年征文】廣泛深入開展“家國情懷”教育 為多黨合作事業注入恒久動力
發布時間:2021-07-08 16:11:48
|
作者: 馬梅芝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100年艱辛而輝煌的風雨歷程。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100年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于我們來說卻彌足珍貴,意義非凡。100年,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領導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奪取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的100年征程是一部血與淚的奮斗史,我們難以想象,一個才五十多人的組織在那血雨腥風的年代,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在那國內外的各種壓力乃至壓迫下,又是如何摸索實踐,帶領我們走向今天的社會主義,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太多的奇跡,而這一路也始終伴隨著具有家國情懷的民建精英的身影,伴隨著民建與中共風雨同舟堅定合作的歷程。
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自1945年建會以來,民建與中國共產黨一同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經濟作出了不懈努力;民建人一直在各自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把中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默默奮斗著。無論境遇如何變化,民建人始終堅守著家國情懷,跟隨中國共產黨孜孜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從社會層面看,人分四個層次:一是自私自利的人;二是心懷感恩的人;三是樂于助人的人;四是有家國情懷的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批擁有家國情懷的精英,這個國家是沒有未來的。在這方面,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革命先輩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作為民建組織也一樣,民建的先賢們都是具有家國情懷的精英。“家國情懷”伴隨著民建與中共風雨同舟并肩走來。那么何謂“家國情懷”?《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稱,“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那是對民建先輩的傳承。20世紀初期的中國,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內受封建主義的腐朽統治和盤剝,國家風雨飄搖,人民瀕于絕境。我們的老一輩領導人和老同志多方尋求強國富民之路。1917年,黃炎培在上海創辦了中華職業教育社,探索教育救國的道路,并明確宣告:“職教社的唯一信仰就是愛國、報國”、“一切一切為的是中華”,賦予職業教育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1921年,26歲的胡厥文目睹國家危難,便以國家興亡為己任,開始了實業救國道路的探索。“九•一八”事變后,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胡厥文深感國難當頭,焉能安業?于是團結同業,立刻投入到抗戰洪流之中,并與黃炎培合作,發動工商界支援抗戰。淞滬抗戰中,他動員、組織上海幾十家企業拆遷機器到滬南建立臨時工廠,愛國企業家們日夜趕制手榴彈、炮彈、地雷、水雷,支援前線守軍。幾十天里,胡厥文日夜奔忙,無暇理發剃須,竟至鬢髯盈頰,大家尊稱他為“胡子”。他索性蓄須以記國難,并且表示,要待抗戰勝利了再剃。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后,為了保存民族工業,支援抗戰的軍需民用,避免工廠和物資落入敵人手中,胡厥文又多方奔走,積極參與發起、組織江、浙、滬、寧百余家民營工廠內遷,并帶頭把自己所有的企業遷往內地。途中歷經千難萬險,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日軍追擊,胡厥文的長城磚瓦廠和新民湘廠在遷移中損失殆盡,但他置個人利害于不顧,心里裝的是國家民族的需要,全力撲在把146家工廠、1.46萬噸物資和2500多名員工遷到后方這一重大行動上。在他和眾多愛國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沿海民營企業遷入四川、陜西等地的有452家,這些人力、物力資源,成為抗戰時期后方民族工業的中堅力量,不僅在軍需民用產品的生產、支援抗戰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大后方工業的開拓與建設、改變全國工業布局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族工業的內遷,是我國民族工商界的一次愛國壯舉,也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歲月流逝,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成思危等民建歷屆領導人和廣大會員在長期堅持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家國情懷,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一代一代地繼承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是多黨合作事業的靈魂和永恒動力。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是民建進入新時期發展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尤其是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價值觀日趨多元。其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個人命運,追求個人利益,由此帶來了一系列令人憂慮的問題,一些人過于計較個人得失,唯利是圖,往往為了一己之利而不擇手段,不惜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甚至違法亂紀;一些人過于關注自我,信奉明哲保身的實用主義哲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映到民建會員身上就是有的會員入會時就動機不清晰,有的會員不能堅定地把握自己的政治定位,有的不能準確地區分個人想法與集體意圖、組織思想的界線,有的不能清醒地認識參政黨在多黨合作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等等。會員思想的多元化,在豐富會的思想細胞的同時,也給會的統一和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是身邊民建人的“潤物細無聲”。我是2000年加入民建的,說起入會經過,我就對浙江省民建原主委程煒同志深感敬佩。2000年的時候,我是衢州市商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程煒同志先后8次來找我談話,為我介紹中國的政治制度、參政黨情況、中國民主建國會會情……與我聊政治、經濟、工作等等。最初,我對加入民建認識不深,缺乏入會積極性,在程老的反復溝通下,最后我加入了民建。入會后,老會員們言傳身教,讓我快速的適應了民建這個身份,并以民建為驕傲。2005年,我被選為市委會主委,從普通會員、骨干會員走上了領導崗位,從此以民建事業為己任,不論崗位如何變動,始終牢記民建使命。在民建一路走來,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民主監督……會員們都是憑著民建身份在做,不僅沒有勞務報酬,還要投入時間、精力,有時候還要自己掏腰包。一群80幾歲的老會員還要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時事政治,還要動手寫幾篇社情民意信息,你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支部里一位老會員生病住院了,一個支部會員在邊上照顧著比家屬還熱心,問她,為何?她說他是我們民建會員,是我們的“家人”;一場地震,市委會還沒有發出倡議,一筆筆愛心款就交到了民建機關,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一篇篇發言、提案提交到市里,改變了一個個角落,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希望通過自己的建議改變當前的不足……就是身邊一個個平凡的民建人,默默地付出,擁有的“家國情懷”精神,推動著民建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的激情。民建站在新的起點上,對標新時代新發展新要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意見》等三個文件精神,堅持和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特色、全面履職上下功夫,特別要聚焦中共中央關注的重點問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主動作為,深入考察調研,提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共中央科學決策貢獻智慧和力量,體現民建的新作為和新貢獻。這其中“家國情懷”的教育、培訓、傳承至關重要。正如在中國共產黨100年歷程中,正是無數人、無數家庭的奮斗與奉獻,推動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對于民建來說也是如此。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恒在精神。習近平強調,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當前要對民建會員廣泛深入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為多黨合作事業注入恒久動力。
“家國情懷”教育重點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中共黨史學習教育。要通過各種學習交流,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創立以來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奮斗歷程,從根本上弄清楚中國民主建國會為什么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深入學習中國的政黨制度,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全面了解這一制度的特點及其優越性,弄清楚為什么這一制度是最適合中國國情、最符合人民群眾期盼的政治制度;要學習民建會史會章會情,深入認識了解民建的政黨性質和組成,弄清楚民建是一個什么樣的政治組織,有什么樣的歷史使命,有哪些優良傳統,民建會員有哪些責任;要了解最新的國情、省情和市情,弄清楚作為新時代的參政黨,民建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家國情懷”的教育要注意把握時間節點。要把好“入口關”。加強對發展對象思想品德、個性特點、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考察。入會前的培養期,通過傳幫帶,使入會對象快速融入組織生活,對民建組織有一個正確認識,對自身入會有明確認知,對“家國情懷”有粗淺認知。要重視“培養關”。從近年來新會員的成長經歷和工作實踐來看,新會員加入民建一年時間,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要對會員開展會史教育、中共黨史教育、家國情懷的深化教育,使會員始終堅定政治信念,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對“家國情懷”有理論認知。要履行“使命關”。入會后就要履行民建會員的使命和職責,給新會員搭平臺、壓擔子,因勢利導,整合資源,拓寬渠道,有效激發新會員在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中的巨大作用,對“家國情懷”有了實踐認知。經過這些教育,民建會員對“家國情懷”就會有深刻認知,并且做到層層傳遞,猶如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蕩起細微波瀾,從而實現黨派事業的長遠發展。
“家國情懷”的教育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學習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閱讀。這就要不斷創新載體,寓教于樂,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各種平臺,加強對會員的教育引導。一方面是持續深入推進“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現場教育、交流座談會、8090宣講團等形式,集中向會員宣講中央大政方針政策、國情省情、會章會史、會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等,通過集中學習,以及討論、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引導。另一方面,結合信息時代特點和會員分布較為分散的實際,應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上級的各種聲音傳遞到廣大會員的腦海中,讓會員主動學習,“家國情懷”教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長路漫漫,同心同行;傳承“家國情懷”,才能登高望遠。新時代民建肩負新使命,新時代民建開啟新征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具有家國情懷的民建必將不負時代韶華,不斷譜寫多黨合作新篇章!
(作者系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衢州市委會主委)
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自1945年建會以來,民建與中國共產黨一同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經濟作出了不懈努力;民建人一直在各自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把中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默默奮斗著。無論境遇如何變化,民建人始終堅守著家國情懷,跟隨中國共產黨孜孜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從社會層面看,人分四個層次:一是自私自利的人;二是心懷感恩的人;三是樂于助人的人;四是有家國情懷的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批擁有家國情懷的精英,這個國家是沒有未來的。在這方面,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革命先輩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作為民建組織也一樣,民建的先賢們都是具有家國情懷的精英。“家國情懷”伴隨著民建與中共風雨同舟并肩走來。那么何謂“家國情懷”?《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稱,“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那是對民建先輩的傳承。20世紀初期的中國,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內受封建主義的腐朽統治和盤剝,國家風雨飄搖,人民瀕于絕境。我們的老一輩領導人和老同志多方尋求強國富民之路。1917年,黃炎培在上海創辦了中華職業教育社,探索教育救國的道路,并明確宣告:“職教社的唯一信仰就是愛國、報國”、“一切一切為的是中華”,賦予職業教育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1921年,26歲的胡厥文目睹國家危難,便以國家興亡為己任,開始了實業救國道路的探索。“九•一八”事變后,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胡厥文深感國難當頭,焉能安業?于是團結同業,立刻投入到抗戰洪流之中,并與黃炎培合作,發動工商界支援抗戰。淞滬抗戰中,他動員、組織上海幾十家企業拆遷機器到滬南建立臨時工廠,愛國企業家們日夜趕制手榴彈、炮彈、地雷、水雷,支援前線守軍。幾十天里,胡厥文日夜奔忙,無暇理發剃須,竟至鬢髯盈頰,大家尊稱他為“胡子”。他索性蓄須以記國難,并且表示,要待抗戰勝利了再剃。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后,為了保存民族工業,支援抗戰的軍需民用,避免工廠和物資落入敵人手中,胡厥文又多方奔走,積極參與發起、組織江、浙、滬、寧百余家民營工廠內遷,并帶頭把自己所有的企業遷往內地。途中歷經千難萬險,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日軍追擊,胡厥文的長城磚瓦廠和新民湘廠在遷移中損失殆盡,但他置個人利害于不顧,心里裝的是國家民族的需要,全力撲在把146家工廠、1.46萬噸物資和2500多名員工遷到后方這一重大行動上。在他和眾多愛國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沿海民營企業遷入四川、陜西等地的有452家,這些人力、物力資源,成為抗戰時期后方民族工業的中堅力量,不僅在軍需民用產品的生產、支援抗戰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大后方工業的開拓與建設、改變全國工業布局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族工業的內遷,是我國民族工商界的一次愛國壯舉,也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歲月流逝,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成思危等民建歷屆領導人和廣大會員在長期堅持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家國情懷,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一代一代地繼承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是多黨合作事業的靈魂和永恒動力。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是民建進入新時期發展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尤其是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價值觀日趨多元。其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個人命運,追求個人利益,由此帶來了一系列令人憂慮的問題,一些人過于計較個人得失,唯利是圖,往往為了一己之利而不擇手段,不惜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甚至違法亂紀;一些人過于關注自我,信奉明哲保身的實用主義哲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映到民建會員身上就是有的會員入會時就動機不清晰,有的會員不能堅定地把握自己的政治定位,有的不能準確地區分個人想法與集體意圖、組織思想的界線,有的不能清醒地認識參政黨在多黨合作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等等。會員思想的多元化,在豐富會的思想細胞的同時,也給會的統一和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民建人要有家國情懷,是身邊民建人的“潤物細無聲”。我是2000年加入民建的,說起入會經過,我就對浙江省民建原主委程煒同志深感敬佩。2000年的時候,我是衢州市商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程煒同志先后8次來找我談話,為我介紹中國的政治制度、參政黨情況、中國民主建國會會情……與我聊政治、經濟、工作等等。最初,我對加入民建認識不深,缺乏入會積極性,在程老的反復溝通下,最后我加入了民建。入會后,老會員們言傳身教,讓我快速的適應了民建這個身份,并以民建為驕傲。2005年,我被選為市委會主委,從普通會員、骨干會員走上了領導崗位,從此以民建事業為己任,不論崗位如何變動,始終牢記民建使命。在民建一路走來,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民主監督……會員們都是憑著民建身份在做,不僅沒有勞務報酬,還要投入時間、精力,有時候還要自己掏腰包。一群80幾歲的老會員還要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時事政治,還要動手寫幾篇社情民意信息,你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支部里一位老會員生病住院了,一個支部會員在邊上照顧著比家屬還熱心,問她,為何?她說他是我們民建會員,是我們的“家人”;一場地震,市委會還沒有發出倡議,一筆筆愛心款就交到了民建機關,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一篇篇發言、提案提交到市里,改變了一個個角落,問他們,為何?他們說,我們是民建會員,希望通過自己的建議改變當前的不足……就是身邊一個個平凡的民建人,默默地付出,擁有的“家國情懷”精神,推動著民建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的激情。民建站在新的起點上,對標新時代新發展新要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意見》等三個文件精神,堅持和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特色、全面履職上下功夫,特別要聚焦中共中央關注的重點問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主動作為,深入考察調研,提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共中央科學決策貢獻智慧和力量,體現民建的新作為和新貢獻。這其中“家國情懷”的教育、培訓、傳承至關重要。正如在中國共產黨100年歷程中,正是無數人、無數家庭的奮斗與奉獻,推動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對于民建來說也是如此。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恒在精神。習近平強調,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當前要對民建會員廣泛深入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為多黨合作事業注入恒久動力。
“家國情懷”教育重點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中共黨史學習教育。要通過各種學習交流,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創立以來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奮斗歷程,從根本上弄清楚中國民主建國會為什么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深入學習中國的政黨制度,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全面了解這一制度的特點及其優越性,弄清楚為什么這一制度是最適合中國國情、最符合人民群眾期盼的政治制度;要學習民建會史會章會情,深入認識了解民建的政黨性質和組成,弄清楚民建是一個什么樣的政治組織,有什么樣的歷史使命,有哪些優良傳統,民建會員有哪些責任;要了解最新的國情、省情和市情,弄清楚作為新時代的參政黨,民建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家國情懷”的教育要注意把握時間節點。要把好“入口關”。加強對發展對象思想品德、個性特點、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考察。入會前的培養期,通過傳幫帶,使入會對象快速融入組織生活,對民建組織有一個正確認識,對自身入會有明確認知,對“家國情懷”有粗淺認知。要重視“培養關”。從近年來新會員的成長經歷和工作實踐來看,新會員加入民建一年時間,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要對會員開展會史教育、中共黨史教育、家國情懷的深化教育,使會員始終堅定政治信念,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對“家國情懷”有理論認知。要履行“使命關”。入會后就要履行民建會員的使命和職責,給新會員搭平臺、壓擔子,因勢利導,整合資源,拓寬渠道,有效激發新會員在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中的巨大作用,對“家國情懷”有了實踐認知。經過這些教育,民建會員對“家國情懷”就會有深刻認知,并且做到層層傳遞,猶如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蕩起細微波瀾,從而實現黨派事業的長遠發展。
“家國情懷”的教育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學習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閱讀。這就要不斷創新載體,寓教于樂,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各種平臺,加強對會員的教育引導。一方面是持續深入推進“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現場教育、交流座談會、8090宣講團等形式,集中向會員宣講中央大政方針政策、國情省情、會章會史、會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等,通過集中學習,以及討論、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引導。另一方面,結合信息時代特點和會員分布較為分散的實際,應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上級的各種聲音傳遞到廣大會員的腦海中,讓會員主動學習,“家國情懷”教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長路漫漫,同心同行;傳承“家國情懷”,才能登高望遠。新時代民建肩負新使命,新時代民建開啟新征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具有家國情懷的民建必將不負時代韶華,不斷譜寫多黨合作新篇章!
(作者系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衢州市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