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60年,夢想照進現實
發布時間:2009-12-24 09:32:22
|
作者: 紹興民建市直綜合支部 周圓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如我這一輩的70后多已“成家立業”,甚至在80后、90后的眼中也已經成了“過來人”。當然,和新中國60年“國齡”相比,我依然是“年輕后輩”。是的,我們這一輩人是幸福的,不曾體會改革開放前中國人民的貧窮和苦難,在老一輩建設者看來還是稚嫩不堪重任的,但是,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的我們卻時刻感受著改革浪潮的激情和憧憬著創造美好生活,擁有著能讓“夢想照進現實”的機遇。
新中國60年,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一個更加嶄新的時代。這次改革,是為了中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革命,為了中國富強的革命,是帶領中國人民邁向新時代的革命。一個時代的變革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歷史,有太多是事跡,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經濟飛速發展,城市不斷跨越,自己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不是嗎,60年光陰筑成了一個“大”寫的中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敢為人先,捍衛世界和平;1964年,中國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歸;1998戰勝歷史罕見的大洪水;2001年申奧成功,實現了華夏兒女百年奧運夢想,同年加入世貿,讓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贏得一席之位。為世界未來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2003年神五升天,成功戰勝“非典”疫情顯示出一個大國的奮進和堅強;2007年成功發射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2008年,天災降下,雪災襲來,汶川地震,天地失色。當建筑一棟棟坍塌,當生命一個個倒下,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軍民把希望和溫暖灑下,大愛重于天災,全國人民將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頑強與天災做抗爭,終將陰霾撥開。2008發展最大,北京奧運和北京殘奧,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世界難忘。“神七問天”夢想騰飛,實現了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的夢想。兩岸三通標志著兩岸關系取得歷史性重大進展。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燃著希望之火,涌動著萬卉爭榮的盎然生氣。
世間荏苒,彈指間。如今已為人母的我,每每坐下與父母閑聊,爸媽總會給我講一些他們那個時代的事情,講屬于他們的那個年代,然后母親總不忘總結地說:“現在的日子是我們那個年代不敢也想不到”。
在回憶中,我確信我們是祖國60年大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之所以說確信,是因為常常忘記。當我從超市買回一大堆東西,還抱怨西瓜不甜、米飯不香時,母親當年為了一根油條都要幾個兄妹搶著吃。當我們痛批考試制度時,我忘記了正是國家考試政策恢復,使我們每個人獲得了最根本的考試權,也獲得了一個普通人能夠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當我們抱怨高校擴招、競爭激烈時,我忘記了我自己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高校擴招使更多的人取得了享用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使競爭趨于公平。
在對比中,我確信是改革開放帶來了人民的生活富裕。母親說她們小時候曾經聽說過以后會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時候對她們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談,連肚子都要吃不飽,怎么敢奢望別的。許多年后,每每想起常感嘆國家這些年來的飛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所能代表的。
在感恩中,我覺得自己很幸福。父輩們小時候曾經做過的夢,如今都已經實現。我們吃到了各種各樣的食物,穿上了美麗的衣服,自由地選擇職業,享受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我們帶來的尊嚴和改變。我們看到了洪水、非典和地震災難中的眾志成城,看到了最壯觀的奧運會,看到了神舟飛船上天。當年在作文中經常會寫的一句話“讓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已經令人驕傲地實現了。
是的,這一切讓我感恩,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因為生活這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因而有了遠遠超過父輩們的機會和選擇,我們的前幾代人是改革開放的第一批實踐者和推動者,而我們這一代首先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
是的,這一切讓我堅定,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收獲。成長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而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不可否認,我們已經自然而然地的站在了改革開放新的實踐者和推動者的位置上,而我們也正在努力,努力在更寬廣的舞臺上創造新的奇跡.
于是,當朋友在我面前提起民建時,我的心被什么東西有力促動了。我像是開始了一場戀愛,從各種渠道努力了解民建、接近民建。穿越歷史,我看到,60年前,抗日戰爭勝利以后的中華民族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為團結自救、爭取光明前途,黃炎培、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一批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創立了民主建國會,作為一個新的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民建的成立,是本會老一輩領導人為尋求富國強民、振興中華之路,經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艱辛探索。民建從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愛國、革命、進步的性質。而如今民建更是這個國家參政議政的一支重要隊伍,他的會員多是經濟界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廣納各行來的賢才,充滿生機,是實現個人理想,更好為這個國家服務的良好平臺。
“成為民建的一員,與祖國共呼吸,與民建共奮進”,這個強烈的愿望讓我在祖國六十大壽之際,遞上了申請加入民建的申請書,我想這也是我給自己送上一份特別的“國慶禮物 ”接下來,我想我的生活將有一個新的“家”——民建、我的事業將有一個新的“推動器”——民建。
如果說走過60年時光,我們的國家終于給了中國人一個“夢想照進現實”的機會與成果;那么,我與民建的“結合“將給我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照進現實”奮進版本。
新中國60年,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一個更加嶄新的時代。這次改革,是為了中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革命,為了中國富強的革命,是帶領中國人民邁向新時代的革命。一個時代的變革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歷史,有太多是事跡,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經濟飛速發展,城市不斷跨越,自己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不是嗎,60年光陰筑成了一個“大”寫的中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敢為人先,捍衛世界和平;1964年,中國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歸;1998戰勝歷史罕見的大洪水;2001年申奧成功,實現了華夏兒女百年奧運夢想,同年加入世貿,讓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贏得一席之位。為世界未來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2003年神五升天,成功戰勝“非典”疫情顯示出一個大國的奮進和堅強;2007年成功發射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2008年,天災降下,雪災襲來,汶川地震,天地失色。當建筑一棟棟坍塌,當生命一個個倒下,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軍民把希望和溫暖灑下,大愛重于天災,全國人民將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頑強與天災做抗爭,終將陰霾撥開。2008發展最大,北京奧運和北京殘奧,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世界難忘。“神七問天”夢想騰飛,實現了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的夢想。兩岸三通標志著兩岸關系取得歷史性重大進展。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燃著希望之火,涌動著萬卉爭榮的盎然生氣。
世間荏苒,彈指間。如今已為人母的我,每每坐下與父母閑聊,爸媽總會給我講一些他們那個時代的事情,講屬于他們的那個年代,然后母親總不忘總結地說:“現在的日子是我們那個年代不敢也想不到”。
在回憶中,我確信我們是祖國60年大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之所以說確信,是因為常常忘記。當我從超市買回一大堆東西,還抱怨西瓜不甜、米飯不香時,母親當年為了一根油條都要幾個兄妹搶著吃。當我們痛批考試制度時,我忘記了正是國家考試政策恢復,使我們每個人獲得了最根本的考試權,也獲得了一個普通人能夠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當我們抱怨高校擴招、競爭激烈時,我忘記了我自己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高校擴招使更多的人取得了享用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使競爭趨于公平。
在對比中,我確信是改革開放帶來了人民的生活富裕。母親說她們小時候曾經聽說過以后會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時候對她們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談,連肚子都要吃不飽,怎么敢奢望別的。許多年后,每每想起常感嘆國家這些年來的飛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所能代表的。
在感恩中,我覺得自己很幸福。父輩們小時候曾經做過的夢,如今都已經實現。我們吃到了各種各樣的食物,穿上了美麗的衣服,自由地選擇職業,享受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我們帶來的尊嚴和改變。我們看到了洪水、非典和地震災難中的眾志成城,看到了最壯觀的奧運會,看到了神舟飛船上天。當年在作文中經常會寫的一句話“讓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已經令人驕傲地實現了。
是的,這一切讓我感恩,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因為生活這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因而有了遠遠超過父輩們的機會和選擇,我們的前幾代人是改革開放的第一批實踐者和推動者,而我們這一代首先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
是的,這一切讓我堅定,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收獲。成長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而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不可否認,我們已經自然而然地的站在了改革開放新的實踐者和推動者的位置上,而我們也正在努力,努力在更寬廣的舞臺上創造新的奇跡.
于是,當朋友在我面前提起民建時,我的心被什么東西有力促動了。我像是開始了一場戀愛,從各種渠道努力了解民建、接近民建。穿越歷史,我看到,60年前,抗日戰爭勝利以后的中華民族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為團結自救、爭取光明前途,黃炎培、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一批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創立了民主建國會,作為一個新的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民建的成立,是本會老一輩領導人為尋求富國強民、振興中華之路,經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艱辛探索。民建從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愛國、革命、進步的性質。而如今民建更是這個國家參政議政的一支重要隊伍,他的會員多是經濟界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廣納各行來的賢才,充滿生機,是實現個人理想,更好為這個國家服務的良好平臺。
“成為民建的一員,與祖國共呼吸,與民建共奮進”,這個強烈的愿望讓我在祖國六十大壽之際,遞上了申請加入民建的申請書,我想這也是我給自己送上一份特別的“國慶禮物 ”接下來,我想我的生活將有一個新的“家”——民建、我的事業將有一個新的“推動器”——民建。
如果說走過60年時光,我們的國家終于給了中國人一個“夢想照進現實”的機會與成果;那么,我與民建的“結合“將給我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照進現實”奮進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