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血 的 期 盼
發布時間:2009-12-24 10:47:23
|
作者: 趙曉蕓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60歲的生日。60年前,崢嶸歲月,有千千萬萬的烈士為了中國的強盛,拋頭顱,灑熱血;為了解放全中國,戰爭中的勇士,勇往直前,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那戰場上的場面,受傷最需要血的時候,“O”型血,成了萬能血,可以直接伸出胳膊輸給對方。甚至還來不及留下姓名,自己又成了傷員,或者捐軀了。殘酷的戰爭因為沒有血,使多少戰士直接死于流血過多。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還沒有建立相應的獻血制度,但是,各地開始有了助血員,病人急救用血,就從這些在醫院或者紅十會做過登記的人身上抽取。
1958年至1965年, 杭州市的臨床用血主要途徑就是助血員獻血。起初全杭州市只有907人助血員,到了1965年助血員逐漸擴大到5000余人。
1978年9月“杭州市紅十字會中心血庫”正式成立。血站的成立意味著杭州市的獻血工作逐漸走向正規。
1979年4月印刷首批獻血宣傳資料10000份,市民們從宣傳資料中獲得了獻血的初步知識。從那以后,市民接受義務獻血思想的人數逐步上升,從助血員到義務獻血員,獻血人群開始了變化。
1985年3月28日,杭州市紅十字會志愿工作者張清森同志,成為杭州市第一位無償獻血者。那一年,做為一名副區長的張清森,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吃完早飯,騎著自行車,獨自去血庫獻血。當時政府開始提倡,獻血不獲取任何酬金,他認為自己分管紅十字會工作應該帶頭獻血。獻完血,他獲得了一本紅本子,是無償獻血證。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那一次獻血竟成了一段歷史,載入杭州市無償獻血的史冊。
接著,1986年有5人自愿參加無償獻血,從此拉開了杭州市無償獻血的帷幕,出現了義務獻血和無償獻血并存發展的格局。而無償獻血人數逐年增加。
1988年10月,杭州市紅十字會、杭州市義務獻血辦公室、杭州市中心血站會同新聞媒體,在杭州市武林廣場聯合舉辦了以“為了兒童健康”為主題的首次無償獻血廣場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兩天中有433人參加了無償獻血。此后,通過有計劃的廣泛宣傳,杭州市無償獻血工作逐步從城區發展到農村。
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確立了杭州市無償獻血宣傳的正確方向。
無償獻血由1998年的24294人次,上升到2002年的110370人次,杭州市無償獻血首次突破10萬人次,
2003年,杭州市經受“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高溫”考驗后,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無償獻血管理之路。同時,隨著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百姓的思想觀念起了更本的改變。杭州市從 2004年起取消政府指令性計劃,取而代之的是自愿無償獻血。
2005年總獻血量35噸多。到了2008年,杭州市總獻血量達到了45噸。
是啊,看著這些數字的不短攀升,我們為之感到自豪。那是文化的提升。還記得2008 年的大地震嗎?僅一天共有2183人獻血,獻血量達669510毫升,創當日獻血量最高歷史記錄。
2008年的四川地震,有一個電話我們記憶猶新,是從嘉善打來的。這位男士是在第一時間,也是第一個打進杭州市獻血辦的電話。告訴我們想到杭州來獻血,聽到他熱切的電話,我們非常激動,說明我們廣大市民的覺悟在不斷的提高。但我們還是對他進行了熱情的勸說,“當地有血站的還是聽從當地血站的安排,不要盲目行動。同時,血液的保存期和調配是有制度的,我們歡迎大家到杭州來玩”。
那幾天,杭州市的每個獻血車被人群包圍,每個熱線電話都表示要立即獻血,所有的工作人員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有一位母親在不斷地向醫生哭訴著,“救救我的女兒小葉子,她才17歲,就得了世界上罕見的淋巴系白血病,全國才兩例,全世界不到60例啊!”。
頓時,醫生展開緊急救助。但是,化療中的緊急情況發生了,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開始急劇下降,要想找到合適的0型血粒細胞非常困難,它和骨髓移植一樣配型異常難尋。此時,善良的人們紛紛伸出手臂要求獻血,母親感動了,小葉子慘白的臉上也露出紅潤,輕聲的和母親說:“當我18歲的時候,也要去無償獻血,去拯救和我一樣等待生命的人”。 可是,就當春風吹醒綠葉的那一刻,小葉子終于無法越過那道生死之門,遺憾地告別了她18歲的生日,靜靜地消失在生命的那一端。
堅強的母親,在痛失愛女的瞬間,做出一個勇敢的決定,毅然挽起衣袖參加無償獻血,以完成小葉子未了的心愿。母親說:小葉子的生命雖然沒有留住,但是,曾經流入女兒體內的血液,就象流在自己的身上一樣,血脈相連,我替小葉子做點好事太值得了!
又一個春天來了,我們看到滿山遍野璀璨的花朵,依然昂首怒放,然而,春天里最珍貴的花朵卻在我的心里,猶如一面大旗。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這位母親做到了。
無償獻血已經在我們中國蔚然成風,60年前的英烈們,你們的血沒有白流,因為有了你們的壯舉,才有我們來自不易的成就。為了祖國的強盛,我們向英烈們致敬,為了生命的延伸,我們也向無償獻血者致意崇高的敬意!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還沒有建立相應的獻血制度,但是,各地開始有了助血員,病人急救用血,就從這些在醫院或者紅十會做過登記的人身上抽取。
1958年至1965年, 杭州市的臨床用血主要途徑就是助血員獻血。起初全杭州市只有907人助血員,到了1965年助血員逐漸擴大到5000余人。
1978年9月“杭州市紅十字會中心血庫”正式成立。血站的成立意味著杭州市的獻血工作逐漸走向正規。
1979年4月印刷首批獻血宣傳資料10000份,市民們從宣傳資料中獲得了獻血的初步知識。從那以后,市民接受義務獻血思想的人數逐步上升,從助血員到義務獻血員,獻血人群開始了變化。
1985年3月28日,杭州市紅十字會志愿工作者張清森同志,成為杭州市第一位無償獻血者。那一年,做為一名副區長的張清森,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吃完早飯,騎著自行車,獨自去血庫獻血。當時政府開始提倡,獻血不獲取任何酬金,他認為自己分管紅十字會工作應該帶頭獻血。獻完血,他獲得了一本紅本子,是無償獻血證。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那一次獻血竟成了一段歷史,載入杭州市無償獻血的史冊。
接著,1986年有5人自愿參加無償獻血,從此拉開了杭州市無償獻血的帷幕,出現了義務獻血和無償獻血并存發展的格局。而無償獻血人數逐年增加。
1988年10月,杭州市紅十字會、杭州市義務獻血辦公室、杭州市中心血站會同新聞媒體,在杭州市武林廣場聯合舉辦了以“為了兒童健康”為主題的首次無償獻血廣場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兩天中有433人參加了無償獻血。此后,通過有計劃的廣泛宣傳,杭州市無償獻血工作逐步從城區發展到農村。
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確立了杭州市無償獻血宣傳的正確方向。
無償獻血由1998年的24294人次,上升到2002年的110370人次,杭州市無償獻血首次突破10萬人次,
2003年,杭州市經受“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高溫”考驗后,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無償獻血管理之路。同時,隨著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百姓的思想觀念起了更本的改變。杭州市從 2004年起取消政府指令性計劃,取而代之的是自愿無償獻血。
2005年總獻血量35噸多。到了2008年,杭州市總獻血量達到了45噸。
是啊,看著這些數字的不短攀升,我們為之感到自豪。那是文化的提升。還記得2008 年的大地震嗎?僅一天共有2183人獻血,獻血量達669510毫升,創當日獻血量最高歷史記錄。
2008年的四川地震,有一個電話我們記憶猶新,是從嘉善打來的。這位男士是在第一時間,也是第一個打進杭州市獻血辦的電話。告訴我們想到杭州來獻血,聽到他熱切的電話,我們非常激動,說明我們廣大市民的覺悟在不斷的提高。但我們還是對他進行了熱情的勸說,“當地有血站的還是聽從當地血站的安排,不要盲目行動。同時,血液的保存期和調配是有制度的,我們歡迎大家到杭州來玩”。
那幾天,杭州市的每個獻血車被人群包圍,每個熱線電話都表示要立即獻血,所有的工作人員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有一位母親在不斷地向醫生哭訴著,“救救我的女兒小葉子,她才17歲,就得了世界上罕見的淋巴系白血病,全國才兩例,全世界不到60例啊!”。
頓時,醫生展開緊急救助。但是,化療中的緊急情況發生了,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開始急劇下降,要想找到合適的0型血粒細胞非常困難,它和骨髓移植一樣配型異常難尋。此時,善良的人們紛紛伸出手臂要求獻血,母親感動了,小葉子慘白的臉上也露出紅潤,輕聲的和母親說:“當我18歲的時候,也要去無償獻血,去拯救和我一樣等待生命的人”。 可是,就當春風吹醒綠葉的那一刻,小葉子終于無法越過那道生死之門,遺憾地告別了她18歲的生日,靜靜地消失在生命的那一端。
堅強的母親,在痛失愛女的瞬間,做出一個勇敢的決定,毅然挽起衣袖參加無償獻血,以完成小葉子未了的心愿。母親說:小葉子的生命雖然沒有留住,但是,曾經流入女兒體內的血液,就象流在自己的身上一樣,血脈相連,我替小葉子做點好事太值得了!
又一個春天來了,我們看到滿山遍野璀璨的花朵,依然昂首怒放,然而,春天里最珍貴的花朵卻在我的心里,猶如一面大旗。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這位母親做到了。
無償獻血已經在我們中國蔚然成風,60年前的英烈們,你們的血沒有白流,因為有了你們的壯舉,才有我們來自不易的成就。為了祖國的強盛,我們向英烈們致敬,為了生命的延伸,我們也向無償獻血者致意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