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1977年共和國大事摘編
發布時間:2009-12-24 17:10:20
|
作者:
粉碎“四人幫”后,華國鋒推行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寫信給中共中央并華國鋒,針對“兩個凡是”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5月3日,中共中央轉發此信,肯定了鄧小平的正確意見。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評,開了全黨解放思想的先導。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追認華國鋒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主席,恢復鄧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把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在會上強調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并毛遂自薦主管科學和教育工作,表示愿當大家的后勤部長。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名,代表黨員3500多萬。華國鋒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并重申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葉劍英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強調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黨樹立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和作風,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造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大會選出中央委員201人,候補中央委員132人。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華國鋒“左”的錯誤的影響,這次大會沒有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未能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19日,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選出政治局委員23人,候補委員3人,政治局常委5人。
1977年8月13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改革招生制度。此前,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座談會上提出高校要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10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又一次召開了全國高校招生會議,確定從1977年起,對高校實行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報名、統一考試、地方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準的辦法。1977年高校招生工作推遲到第四季度進行。全國共有570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和社會適齡青年報考,共招收新生27.3萬人。由此,中斷11年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得以恢復。
1977年10月3日,新華社報道,數學家陳景潤在數論研究中作出貢獻。他對“哥德巴赫猜想”問題進行精心解析和科學推算,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他證明,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一個素數加上頂多是兩個素數的乘積,簡稱“1+2”。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追認華國鋒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主席,恢復鄧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把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在會上強調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并毛遂自薦主管科學和教育工作,表示愿當大家的后勤部長。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名,代表黨員3500多萬。華國鋒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并重申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葉劍英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強調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黨樹立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和作風,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造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大會選出中央委員201人,候補中央委員132人。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華國鋒“左”的錯誤的影響,這次大會沒有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未能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19日,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選出政治局委員23人,候補委員3人,政治局常委5人。
1977年8月13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改革招生制度。此前,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座談會上提出高校要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10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又一次召開了全國高校招生會議,確定從1977年起,對高校實行新的招生制度,采取自愿報名、統一考試、地方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準的辦法。1977年高校招生工作推遲到第四季度進行。全國共有570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和社會適齡青年報考,共招收新生27.3萬人。由此,中斷11年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得以恢復。
1977年10月3日,新華社報道,數學家陳景潤在數論研究中作出貢獻。他對“哥德巴赫猜想”問題進行精心解析和科學推算,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他證明,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一個素數加上頂多是兩個素數的乘積,簡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