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團體提案]進一步加快核電裝備制造業發展,推動我省裝備制造產業優化升級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0-01-29 10:25:21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會
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和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目前國家已將“適度發展核電”調整為“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并把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由原來的4000萬千瓦調整為7200萬千瓦,中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超千億元的巨大“蛋糕”。浙江作為大陸第一個核電建設省份,應該抓住有利契機,發揮優勢,利用核電對裝備制造業的帶動作用,努力營造有利于核電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核電裝備的新一輪發展。
一、我省核電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我省是我國大陸地區核電的發源地,從1984年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開工建設到秦山二期、二期擴建、三期及最近一期擴建的方家山項目,實現了我國自主建設、消化吸收大型商用核工業電站的重大跨越。現有5臺共3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同時三門首期二座AP1000型百萬級機組和秦山一期擴建方家山項目二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已開工建設,我省核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是,我省核電裝備產業起步較晚,相關企業競爭力不強,市場份額不高,甚至有下降趨勢。如在秦山二期工程設備國產化比例達55%的情況下,浙江設備采購量占合同總量的7%,而在秦山二期擴建工程時浙江定單更降至3%,倒退了4個百分點,而上海則從25%提高到35%,提升了10個百分點。除了有我省核電裝備產業起步較晚等原因,也有我省以往對核電產業發展缺乏戰略性思考、前瞻性的引導和有效性的組織的主觀因素。
同時,在發展中我們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遼寧、廣東等相關省份本地優先化政策陸續出臺,使我省產品進入核電市場更加艱難;二是聯合成套打包漸成趨勢,而我省企業未形成打包合力;三是競爭中越來越強調業績,相對于剛跨入核電領域的我省企業來說提高了門檻;四是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強化,黑龍江、廣東、四川、山東等省政府著手推動當地與中廣核、中核集團的交流日益緊密,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二、加快我省核電裝備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成立核電專職管理協調機構,制定核電裝備制造業中長期規劃
浙江省在政府層面上沒有設置核電產業發展的專業職能部門,致使核電產業發展協調管理機構缺失。作為核電大省,應盡快建立省核電專門職能管理協調機構,這是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相關企業的期望。
著手制定全省核電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立足浙江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按照核電產業一體化和專業化運作要求,從有利于統一協調和整合優質資源出發,組建以數字化儀控制系統,消防監測控制系統,泵閥輔機配套系統,新材料開發應用系統為發展主攻方向,建設打造若干個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具有浙江特色、國際先進的核電配套設備制造產業基地。
(二)拓展新的發展思路,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創新
按照“圍繞項目強產業,壯大產業帶項目”的思路,抓好配套和延伸發展工作,加快提升完善具有浙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配套產業鏈。
一是在引入發展上突破。選擇長期合作伙伴。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廣東核集團公司是我國二大從事核電設計、核電運行和核電設備制造的公司。特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核電站的主要投資方和業主,要充分利用中核集團其秦山核電基地和三門核電基地在浙江的特殊優勢,把中核集團作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要以核電裝備發展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合作為抓手,引進一批對我省裝備制造技術水平有重大提升作用的關鍵合作項目,積極爭取中核集團和跨國裝備制造企業,在浙創建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管理營運中心。
二是在合作發展上突破。按照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承接幅射的原則,積極推動長三角核電裝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通過聯動開發,增強資源互補性,產業互動性和經濟關聯性。加強大中小企業之間協作配套,盡快培育出一批參與國產化分工的“專、精、特”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積極支持院校及研究機構和具備生產核電設備配套能力企業的合作,組成產學研聯盟,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進一步提高企業核電配套設備研制的能力。
三是在重組發展上突破。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和國有資本在整合重組中的雙重作用,支持以工程配套、主機配件結合為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進行兼并與聯合,整合資源,發揮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融資能力的創新型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條件成熟時,可以組建核電裝備制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創造條件推動其上市。積極鼓勵以集團公司身份參與國家核電設備國產化大項目及國際大項目的投標,增強在核電項目招投標中的話語權。
四是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和轉化上突破。繼續實施核電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計劃,支持產學研聯合與合作,鼓勵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消化吸收以及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制造企業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研發、配套、制造環節系統集成整體水平。由于我國今后所有新審批核電項目將實施向三代核電技術的過渡,因此近期主攻方向就是AP1000的國產化和高溫氣冷堆的裝備制造,同時關注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發展。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1、對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在同等條件下實行省內裝備采購優先安排,為國產設備進入重大工程提供參與機會。
2、加大省級專項資金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技術裝備更新,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3、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加工中心,提高機加裝備水平。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業研制國家認定的重大技術裝備、開發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首臺 (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 (套)重大技術裝備;對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確需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4、探索利用民間資本參與核電建設,通過資本運作,積極參與核電新項目的建設開發工作,贏得市場占有率。
5、建議浙江大學與秦山核電基地合作,在浙大相關院系創辦核電專業,培養核電的專門人材,解決目前核電科技人才的嚴重不足的問題。
6、搭建中介服務平臺,由政府部門、核電業主單位、省核學會等組織核電配套企業與設計院和科研單位、建設工程公司等參加,以加強相互間制造技術和標準的交流與合作。
一、我省核電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我省是我國大陸地區核電的發源地,從1984年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開工建設到秦山二期、二期擴建、三期及最近一期擴建的方家山項目,實現了我國自主建設、消化吸收大型商用核工業電站的重大跨越。現有5臺共3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同時三門首期二座AP1000型百萬級機組和秦山一期擴建方家山項目二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已開工建設,我省核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是,我省核電裝備產業起步較晚,相關企業競爭力不強,市場份額不高,甚至有下降趨勢。如在秦山二期工程設備國產化比例達55%的情況下,浙江設備采購量占合同總量的7%,而在秦山二期擴建工程時浙江定單更降至3%,倒退了4個百分點,而上海則從25%提高到35%,提升了10個百分點。除了有我省核電裝備產業起步較晚等原因,也有我省以往對核電產業發展缺乏戰略性思考、前瞻性的引導和有效性的組織的主觀因素。
同時,在發展中我們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遼寧、廣東等相關省份本地優先化政策陸續出臺,使我省產品進入核電市場更加艱難;二是聯合成套打包漸成趨勢,而我省企業未形成打包合力;三是競爭中越來越強調業績,相對于剛跨入核電領域的我省企業來說提高了門檻;四是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強化,黑龍江、廣東、四川、山東等省政府著手推動當地與中廣核、中核集團的交流日益緊密,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二、加快我省核電裝備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成立核電專職管理協調機構,制定核電裝備制造業中長期規劃
浙江省在政府層面上沒有設置核電產業發展的專業職能部門,致使核電產業發展協調管理機構缺失。作為核電大省,應盡快建立省核電專門職能管理協調機構,這是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相關企業的期望。
著手制定全省核電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立足浙江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按照核電產業一體化和專業化運作要求,從有利于統一協調和整合優質資源出發,組建以數字化儀控制系統,消防監測控制系統,泵閥輔機配套系統,新材料開發應用系統為發展主攻方向,建設打造若干個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具有浙江特色、國際先進的核電配套設備制造產業基地。
(二)拓展新的發展思路,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創新
按照“圍繞項目強產業,壯大產業帶項目”的思路,抓好配套和延伸發展工作,加快提升完善具有浙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配套產業鏈。
一是在引入發展上突破。選擇長期合作伙伴。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廣東核集團公司是我國二大從事核電設計、核電運行和核電設備制造的公司。特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核電站的主要投資方和業主,要充分利用中核集團其秦山核電基地和三門核電基地在浙江的特殊優勢,把中核集團作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要以核電裝備發展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合作為抓手,引進一批對我省裝備制造技術水平有重大提升作用的關鍵合作項目,積極爭取中核集團和跨國裝備制造企業,在浙創建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管理營運中心。
二是在合作發展上突破。按照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承接幅射的原則,積極推動長三角核電裝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通過聯動開發,增強資源互補性,產業互動性和經濟關聯性。加強大中小企業之間協作配套,盡快培育出一批參與國產化分工的“專、精、特”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積極支持院校及研究機構和具備生產核電設備配套能力企業的合作,組成產學研聯盟,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進一步提高企業核電配套設備研制的能力。
三是在重組發展上突破。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和國有資本在整合重組中的雙重作用,支持以工程配套、主機配件結合為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進行兼并與聯合,整合資源,發揮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融資能力的創新型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條件成熟時,可以組建核電裝備制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創造條件推動其上市。積極鼓勵以集團公司身份參與國家核電設備國產化大項目及國際大項目的投標,增強在核電項目招投標中的話語權。
四是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和轉化上突破。繼續實施核電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計劃,支持產學研聯合與合作,鼓勵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消化吸收以及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制造企業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研發、配套、制造環節系統集成整體水平。由于我國今后所有新審批核電項目將實施向三代核電技術的過渡,因此近期主攻方向就是AP1000的國產化和高溫氣冷堆的裝備制造,同時關注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發展。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1、對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在同等條件下實行省內裝備采購優先安排,為國產設備進入重大工程提供參與機會。
2、加大省級專項資金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技術裝備更新,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3、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加工中心,提高機加裝備水平。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業研制國家認定的重大技術裝備、開發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首臺 (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 (套)重大技術裝備;對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確需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4、探索利用民間資本參與核電建設,通過資本運作,積極參與核電新項目的建設開發工作,贏得市場占有率。
5、建議浙江大學與秦山核電基地合作,在浙大相關院系創辦核電專業,培養核電的專門人材,解決目前核電科技人才的嚴重不足的問題。
6、搭建中介服務平臺,由政府部門、核電業主單位、省核學會等組織核電配套企業與設計院和科研單位、建設工程公司等參加,以加強相互間制造技術和標準的交流與合作。